《仲景存真集》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景存真集》4
芍药甘草附子汤歌 (14)
芍药炙甘草各二两附子一枚
(歌括)
芍药甘草附子剂。
急歌亡阳少人知。
发汗而不解去病。
反转恶寒更甚些。
表虽未解当救里。
故加附子去桂枝。
病在太阳少阴起。
上下相应有来历。
不能蒇精把阳聚。
不能卫外太阳虚。
致令阴邪久留此。
亡阳之兆己在兹。
仍用姜附攻表剂。
扶阳己反亡阳基。
桂枝姜枣一切去。
芍药少阴津敛密。
甘草温中止吐利。
咽痛阴邪自远移。
附子固坎真火聚。
肾中元阳得所凄。
阴阳两虚把里治。
表邪自解邪效奇。
能治少阴亡阳症。
桂枝甘草汤歌 (15)
桂枝四两去皮炙甘草三两
(歌括)
桂枝甘草药二般。
补心峻剂对君谈。
发汗过多心液散。
气馁心虚不能堪。
心下悸动欲得拨。
叉手自胃得心边。
独把桂枝甘草捡。
补营养血补心丹。
甘温相得和气贯。
心悸自平得安然。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歌 (16)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炙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
(歌括)
茯苓桂甘大枣汤。
泻肾培土制此方。
汗後脐下有悸样。
欲作奔豚来为殃。
豚为水畜理相仿。
奔则疾驰把首昂。
酷肖水势上攻象。
此时尚在脐下旁。
欲作乃是将发状。
当先急治勿傍徨。
茯苓淡渗肾邪降。
佐桂甘温
心气扬。
甘草大枣土培旺。
制水注海此为良。
甘澜劳水为引尚。
先煮茯苓以成汤。
制具所畏悸解放。
令皆趋下得安康。
桂枝去芍药生姜新加人参汤歌 (17)
桂枝汤去芍药生姜加人参三两
(歌括)
去芍去姜任桂枝。
新加人参名更奇。
表在原无补中理。
故名新加君当知。
汗後身疼不自己。
珍来又见脉沉迟。
芍药生姜为何去。
辛散不可治表虚。
迟为脏寒内经起。
芍药滋阴故远移。
入心养血用桂意。
不愎发汗与解肌。
甘草大枣为羽翼。
辅佐甘性直补离。
犹恶不大固元气。
故加人参补中益。
血脉流通身痛息。
此与桂枝人参翼。
彼因妄下胃寒虚。
故用姜术培胃地。
表热倍将桂甘施。
此因发汗不得理。
津液丧亡经络虚。
不姜不术参独取。
表虚身痛一剂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歌 (18)
芍药生姜白术茯苓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歌括)
桂枝去桂苓术汤。
芍药甘草与枣姜。
服桂枝後症原样。
仍当发汗用前方。
妄下依然痛头项。
翕翕发热无汗浆。
心下徵痛而满胀。
小便不利病膀咣。
君将此方急用上。
膀胱水去自安康。
若是小便犹利恙。
仍须发汗桂枝汤。
桂枝人参汤歌 (19)
桂枝,人参,炙甘草各四两白术五两干姜五两
葛根黄连黄芩汤歌 (20)
葛根半斤黄连黄芩各三两炙甘草三两
(歌括)
甘草白术与干姜。
理中桂枝人参汤。
葛根连芩甘草放。
二方皆为下後方。
外症未解反下降。
协热而利由此伤。
脉微而弱细审量。
心下痞鞭为虚阳。
辛热化痞软鞭当。
甘温止利解表良。
桂枝甘草尊无尚。
佐以参术和干姜。
先煎四位桂枝放。
解肌气锐和中强。
下利不止脉促象。
喘而汗出是盛阳。
邪束於表不开放。
阳绕於内病形彰。
喘而汗出利常降。
暴注下迫热内藏。
固非桂芍能和畅。
亦非厚杏所可降。
葛根质重气轻爽。
解肌止利为君王。
芩连苦寒清肃状。
止汗除喘作栋梁。
甘草温中调升降。
先煮葛根以为汤。
後将诸药和停当。
清中气锐解肌良。
表热里寒桂参向。
表里俱热葛连当。
补中解表化痞象。
凉中散表止利详。
仍把桂枝葛根讲。
不明理中泻心汤。
特为表症未解放。
故以解肌之名扬。
仲景两解功浩荡。
神化不测妙无方。
桂枝去芍药汤歌(21)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歌括)
桂枝去芍疗胸满。
加附又治微恶寒。
皆成温剂促脉见。
一加一减任抽添。
阳脉阳症知促满。
阳虚阳盛满促兼。
此是下後促无汗。
胸满不喘阳虚边。
寒邪内结作胸满。
桂枝汤中把阴删。
去芍阴气自流散。
扶阳之剂味皆甘。
方有加减症有变。
阴气凝聚微恶寒。
姜桂力薄邪不散。
加附辛热逐边关。
仲景采药隋机变。
一片纯阳不老丹。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歌(22)
桂枝汤加厚朴三两去皮杏仁五十枚
(歌括)
桂枝加厚与杏仁。
下後微喘表未清。
喘者夯是麻黄证。
此因下後表犹存。
腠理己疏桂宜进。
不用麻黄开玄门。
但加杏仁恐不胜。
必加厚朴之辛温。
佐桂解肌易而顺。
佐杏降气妙而神。
喘家常将此方省。
审征加减病自平。
桂枝加芍药汤歌(23)
桂枝汤倍加芍药三两
桂枝加大黄汤歌
桂枝汤大黄二两芍药三两
(歌括)
桂枝加芍建中剂。
更加大黄调胃方。
腹满时痛仍强项。
并病太阴与太阳。
若大实痛表不畅。
是又并病阳明乡。
皆因妄下转属象。
显非本征细推详。
脾胃中宫同管掌。
位同职翼有分张。
太阴主出浊下往。
病出不利受其殃。
因表未罢阳邪降。
陷入太阴把脾伤。
倍芍滋阴补脾上。
以除满痛阴和阳。
阳明主纳传化广。
病则燥结而不行。
亦由表邪未解放。
阳邪陷入把胃戕。
除太实痛当求讲。
以润胃燥加大黄。
下利兆由腹满胀。
燥屎微因实痛伤。
不立他剂去调养。
桂症未罢仍守方。
固非治病求本向。
亦非升举除邪阳。
但就目前把道想。
土安物化妙靡常。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歌 (24)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炙甘草二两
(歌括)
茯苓桂枝术甘汤。
动经身摇用此方。
只因前日吐下妄。
心下逆满冲胸膛。
珍来沉紧脉形状。
起则头眩虚表杨。
复发其汗攻表上。
故尔振摇不安康。
肝邪自下而达上。
下实上虚头眩当。
吐下沉紧细堆想。
在里无寒是堤纲。
浮紧沉否中风象。
结胸热实沉紧当。
浮紧而弦邪外撞。
沈紧之弦邪内藏。
经动一身振摇荡。
木邪内发说端详。
君以茯苓肺气爽。
治节一出逆自降。
桂补心血经络畅。
术补元气胃亦康。
甘草调和营卫上。
头自不眩身容壮。
粗工遇此未审量。
鲜不认为真武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