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思考
新课改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通过阐述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遇到的普遍问题,从整合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创新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方面等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评价方法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主要表现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突出情感的意义与价值。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列举了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相互借鉴,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要搞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的放矢。

以下是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供同行们探讨。

(一)没有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上,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

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单纯地进行操作和技能的培养。

(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他们中有的在计算机方面已有比较好的能力,其中不乏计算机高手;但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很少上过信息技术课,到高一时,对计算机还所知无几。

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困难。

在课堂教学中,有基础的学生因“吃不饱”,常常会失去上课的兴趣,而没基础的学生因“吃不消”常常会失去学习信心。

于是,上课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把教学演示广播到学生机屏幕时,下面就产生一阵不耐烦的噪声。

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学生几分钟就完成了,有的学生直到下课时还不能完成。

(三)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不恰当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探究、合作、活动等教学方式的变化,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无比,正因如此,也让人产生了很多的疑惑:究竟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另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观摩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参与式的学习。

这些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但如何避免为合作而合作,无论大课小课,大问题小问题,一律采用自学、小组讨论方式等,从而导致教学目标不明,课堂散乱无序,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有些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用教学软件发电子邮件,更有些同学浑水摸鱼,出现聊天、说笑等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
法和方式,使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

(四)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以及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面临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恰当评价。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