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柘城县张桥乡联合中学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柘城县张桥乡联合中学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想象奇特,善用典故,人称“诗鬼”。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歌《雁门太守行》。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是元代的张养浩,“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D.《三峡》作者是北魏时期的哪道元,他所著的《水经注》既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学业重要,分秒必争。
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甲)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
美好。
就拿我来讲吧,只要
..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①,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划出漂亮的弧线。
尽管姿势很酷,进球却总与我无练。
(乙)打篮球,不但有助于磨炼意志,而且能增强了我的体质。
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留点时间来“浪费”。
②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张有弛,生活才能更快乐。
A.第①处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改为“。
”
B.第②句的位置不当,应该放在(乙)处。
C.划线句“打篮球,不但有助于磨炼意志,而且能增强了我的体质。
”这个句子有语病。
D.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只要…就…”是递进关系复句。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
..的一组是
A.轩榭.(xiè)丘壑.琼.楼玉宇(qiónɡ)因地制.宜
B.亢.奋(kànɡ)蓦.然安土重.迁(zhònɡ)逆来顺受.
C.冗.杂(rǒnɡ)凭.吊大彻.大悟(chè)巧夺.天工
D.镂.空(lóu)晦.暗重峦.叠嶂(luán)自出新.裁
4.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
C.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
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D.《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5.填写完成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外青山楼外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⑴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奇思妙想。
《小王子》中的“我”的第一号绘画作品在大人们眼里只不过是一顶帽子,而在“我”眼中却是_______。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______能大能小、收放自如,《水浒传》中戴宗被称为“神行太保”,主要依赖于行走工具_____,《格列佛游记》作者则想象在最后游历的国家里,______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被豢养和役使的畜生。
⑵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
请阅读下列相关语段,简答问题。
A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B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
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①A语段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语段中的人物为什么急急地逃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秦攻宜阳,周君①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
”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②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③之军二十万,景翠④《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⑤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
宜阳不拔,秦王耻.之。
臣故曰拔。
”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⑥“,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
不如背秦,秦拔宜阳。
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从事公。
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
秦惧,遽效煮枣⑦。
,韩氏果亦效重宝⑧。
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①周君:根据下文的“德东周”可知应是东周君。
②材士:勇猛之土。
③公仲:韩国相。
④景翠:楚国的大将。
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
⑥执圭:楚国的爵位名。
后面“柱国”是楚国的官名。
⑦煮枣:古邑名。
战国魏地,在今山东省东明县南。
⑧重宝中国古铜币的一种名称。
1.请用“/”给划曲线句划分停顿。
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宜阳城方.八里(__________) (2)临.山而救之(__________)秦王耻.之(__________) (4)则无加.焉矣(__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仲之.军二十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则.削迹于秦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亦必尽其.宝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妈也
D.景翠得城于秦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秦悉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5.选文中赵累认为“宜阳必拔”的依据是什么?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________)能谤讥
..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
谏》(_______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________)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________)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郃观变
窦宪①纳妻,天下郡国②皆有礼庆。
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③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
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④,而宪就国。
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①窦宪:东汉大贵族,窦皇后的哥哥。
倚仗权势,横行不法。
下文“宪就国”指他被罢免后回到自己的封国。
②郡国:行政区域名称。
下文“明府”是对郡守的尊称。
③户曹:古官职名称。
④扶风:古地名。
1.对文中加点字“当”“坐”两字,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将要坐下
B.将要获罪
C.面对获罪
D.面对坐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请求自行,许之。
3.选文中的“交通者”,指的是__________那些人。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
4.(1)李郃阻止太守送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窦宪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其二是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李郃观变”的目的是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香道•人道•天道(俞天白)
①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
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②香道源于人道。
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
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
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
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③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
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
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
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
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④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
”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
今天世界上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⑤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
《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
无独有偶,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
这“心”,就是人的本真。
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⑥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
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第⑤节引用陈与义的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⑥节中作者认为“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宴
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
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
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
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
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
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
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
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
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锅清汤。
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
厨师没了清汤,做岀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
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
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
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小院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
⑨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
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
晚九点左右,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
⑩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睛好。
唢呐声声,鞭炮齐鸣。
建春哥迎来了堂嫂。
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
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
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
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
⑪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
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⑫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
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
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
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
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
⑬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
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
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
⑭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2.理解第⑦段画线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这个句子的含义。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章的题目是“乡宴”,开篇却从做乡宴的大师傅写起,这样写离题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记得初入第一堂语文课时的情形吗?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语文是kuī()视人类心灵的窗口……语文以书籍为媒介,因积累而丰厚,由阅读而深suì(),因思考而动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为这幅图画拟写一个标题。
(8个字以内)
(3)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真实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而不在你的对面。
——你对面是别人的幸福。
要求:①根据上述材料,确定好角度,写一篇文章。
②自拟题目
....,并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
【解题分析】
C.错误,“山坡羊”是曲牌名。
2、D
【解题分析】
D.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只要…就…”是条件复句。
3、D
【解题分析】
D.lóu--lòu,新--心。
4、D
【解题分析】
D: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是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是小福子。
故选D。
5、化作春泥更护花。
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不见来者。
孤云独去闲。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作答可依据识记的诗词内容直接填写。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歌舞、孤”等字词容易写错。
6、(1)一条吞了一头大象的蟒蛇金箍棒甲马慧骃(马)(2)①弃医从文,表现了作者对国民愚昧麻木现象的痛心,以及对国家赤忱的爱。
②他救助金老父女后,三拳打死镇关西,怕吃官司,没人送饭,所以“急急逃走”,表现了他行事果断、“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解题分析】
考查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
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此题考查的是与《小王子》《西游记》等有关的文学常识。
(1)《小王子》中的“我”的第一号绘画作品在“我”眼中是一条吞了一头大象的蟒蛇。
说明“我”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
《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能大能小、收放自如的武器当然是金箍棒了。
《水浒传》中戴宗被称为“神行太保”,主要依赖于行走工具叫甲马。
所谓的甲马,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道符的东西。
水浒传中没有详细地介绍这种东西。
《格列佛游记》中慧骃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
仁慈和友爱是慧骃马族的两大美德。
(2)①A语段选自《藤野先生》。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我的意见”是指学医救国,“变化了”一词,结合鲁迅先生后来的经历及对他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回答出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学来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
即指弃医从文。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B语段节选自《水浒传》。
描写的人物是鲁智深。
急急地逃走是因为他三拳打死镇关西,怕吃官司。
打死了郑屠,鲁智深借口郑屠装死而得以逃离现场,这一细节也能看出鲁智深的机智果断、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
7、1.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2.(1)方圆(2)靠近(3)感到羞愧(4)益处
3.B
4.(1)东周君对赵累说:“你认为会怎么样?”
(2)秦国害怕您趁着秦军疲惫之时攻打它,一定会拿出宝物献给您。
5.因为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成功,可以成为秦国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会被秦国革除官职。
并且如果宜阳攻不下来,秦王会以此为耻。
因此无论是甘茂还是秦王,都会尽最大可能攻下宜阳,以保全或证明自己,所以赵累认为“宜阳必拔”。
【解题分析】
1.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根据句意:他攻打宜阳,如果成功了,顶多也就是像周公旦那样吧;如果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
停顿划分为: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注意古今异义词,靠近:靠近。
词类活用词,耻: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羞愧。
3.A助词,的/主谓之间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B都是“就”、“于是”的意思。
C代词/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D从/比。
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重点词语:谓:对……说。
恐:害怕。
子:你。
弊:疲惫。
宾语前置句“子以为何如”。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老谋深算的赵累,通过精辟的分析、很有远见地向君王指明了宜阳必定陷落的结局。
秦国听取甘茂的建议,如果攻打宜阳成功,可以成为秦国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会被秦国革除官职。
宜阳要是攻不下来的话,秦王会以此会感到羞愧。
【题目点拨】
参考译文:《秦攻宜阳》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东周君对赵累说:“你认为会怎么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城必定会被秦国攻破。
”东周君说:“宜阳城方圆八里,城内有十多万战士,粮食可供应好几年,在宜阳城附近韩国相公仲的军队有二十万,楚国大将景翠又率领大军靠近山扎寨,相继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成功。
”赵累回答说:“甘茂只是寄居在秦国,他攻打宜阳,如果成功了,顶多也就是像周公旦那样吧;如果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意见,执意要进攻宜阳,如果宜阳攻不下来,秦王会感到羞愧。
所以我说‘宜阳一定能攻下来’。
”东周君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我们应当怎么办?”赵累回答说:“请君王对楚将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到了执圭的地位,你的官职已经到了柱国的地位,就是打了胜仗,也没有什么益处啊;如果不取胜,就必遭死罪。
您不如先等待秦国去攻打宜阳。
秦国要是攻下了宜阳,您再乘机进兵,秦国害怕您趁着秦军疲惫之时攻打它,一定会拿出宝物献给您。
公仲以为您是为了救援韩国而去攻打秦国的,也一定会献出宝物。
’”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景翠果然听取东周君的建议发兵攻秦。
秦国害怕,赶紧献出煮枣城,而韩国果然也拿出重宝。
景翠既从秦国得到了煮枣城,又从韩国得到了许多珍宝,因而感激东周君的恩德。
8、濯:洗涤谤讥:议论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恶:憎恶信:通“伸”,伸张。
【解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
注意通假字词,“信”通“伸”,伸张。
词类活用词,“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做宾客款待”。
9、1.B
2.李郃请求自己前往(送礼),太守答应了(他)。
3.给窦宪送礼的
4.(1)窦宪将面临杀身之祸(2)避免太守与窦宪同流合污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汉中郡亦当遣吏”的意思是“汉中郡也将要派官员前去送礼”,“当”的意思是“将要”;“凡交通者皆坐免官”的意思是“凡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全都因罪免官”,“坐”的意思是“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