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夫妻一路真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路夫妻⼀路真情
2019-08-07
2003年9⽉21⽇,是抗战时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将军96岁⽣⽇。

这天,秋⾼⽓爽,艳阳⾼照,北京东城区司令员的宅院⾥喜⽓洋洋,前来祝贺的司法部长张福森、副部长范⽅平、段正坤、胡泽君等领导和⼦⼥亲朋等⼏⼗⼈个个喜上眉梢,迷⼈的⽅⼨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不尽的话题中,主⼈公李运昌与刘树屏这对半路夫妻⾛过的⼗⼏年温馨路和两家共建幸福港湾的真情故事最感⼈。

故事的标志,恰是⽼友们捧在⼿中、不思掩卷的《李运昌画册》。

之后不久,相继收到画册的之⼦、中国⼈民银⾏原⾏长李葆华,最⾼⼈民法院原院长郑天翔,海航原司令员曾克林和成都军区原司令员董占林等⽼战友也纷纷打来电话,对画册赞不绝⼝。

河北省军区原司令员张振川的⽼伴汤⼩徽电话中的⾔语最具代表性:“树屏⼤姐做了件⼤好事,浓缩了最直观的⽼⼀代⾰命家的战⽃历程。

我们也想做这件事,但没有树屏⼤姐的功底,⼜没有多少资料,想留给后⼈点东西,这次才体会到‘⼼有余⽽⼒不⾜’的滋味。


奇想在万册书屋中萌⽣
《李运昌画册》装祯精美,选编有⽼司令各个⾰命时期400幅照⽚。

聚会的⽼战友们围绕画册赞不绝⼝,⼀夸⽼司令“福将”:征战半世毫发未损;⼆夸⽼司令儒将,⾃⼰著书⽴说,还把1924年在黄埔四期学习的照⽚保留⾄今,说这⼀做法“⾮⽂⼈莫属,⾮能⼈莫为”。

⾯对赞誉,⽼司令脸上透着惬意,微微转⾝,笑指⾝边⽼伴:“这都是树屏的功劳。

我们结合13年来,她为此付出了12年⼼⾎,不少烦⼼事⼉闹⼼事⼉还背着我独⾃承担,直到画册与⼤家见⾯。

画册引发的⼀串串故事,我也只知道⼀点⽪⽑。


⽼司令结发妻⼦云丽珍1984年病故。

六年后的1990年,⽼司令与抗战时⼊伍同是离休⼲部的刘树屏结为“⽼夫⽼妻”,享受“⽼来伴”温馨,那年⽼司令82岁,夫⼈60岁。

⾯对赞誉,当年的⼥⼋路羞红了脸,谦恭地对⼤家说:“李⽼早年投⾝⾰命,16岁到黄埔军校学习,参加⼴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之后的岁⽉,李⽼南征北战,历经坎坷,为⾰命⽴下汗马功劳。

⼗⼏年来,我感到李⽼既不⾔功,也不图报,我搞李⽼画册,就是要把照⽚上的故事和⼈物形象展⽰出来。

这不仅是出于对李⽼的崇敬,更是对⼀代⽼⾰命家的纪念,也给青年⼀代积累精神⾷粮。

编辑画册虽然⽤了12年,但离开了孩⼦们的全⼒⽀持,凭我⼀个⼈再过多少年也成不了⽓候。

早就知道云丽珍⼤姐⽣前半个多世纪与李⽼相敬如宾,⼜⼗分珍爱李⽼的照⽚,孩⼦说母亲在世时常⼀个⼈静静翻看⽗亲⽼照⽚的样⼦,是回忆更是享受。

就凭这⼀点,我也应该编辑整理好李⽼画册,告慰九泉之下的云丽珍⼤姐。


⼀通肺腑⾔,说得李⽼和⽼友们⿐⼦发酸,湿润了眼睛。

再看刘树屏⾃⼰,⼤滴⼤滴的泪珠也打湿了⾐襟。

待⽼友们平静后,刘树屏接着说:“进李家第⼆年(1991年,笔者注)家⾥整修房屋,⼤家都为家私太少⽽书籍太多称奇。

李⽼的藏书多得惊⼈,各个历史时期各类藏书不下三万册,光外国名著就有⼏千册,两间书屋塞得满满的,另外四个房间除了窗户⼀⾯外,都看不见墙壁,全是排满书的书柜、书架,即便餐厅,靠墙三⾯全是书架,这可是李⽼的珍宝。

其中更珍贵的是贴满照⽚的⼏⼗本新⽼相册,连同散放的照⽚⼀起,少说有⼏千张。

最早的照⽚⾄今刚好80年。

这些照⽚的整理与保存,不知云丽珍⼤姐费了多少⼼⾎。

当时我突发奇想,何不从中精选⼀批整理成册,出版后⾯向世⼈,⼜能安抚云丽珍⼤姐在天之灵,了却我为李⽼半路夫妻送⼀路深情的⼼愿。


珍品在⼗年砺炼中铸成
接下来的10年,整理和编辑照⽚,⼏成刘树屏⽣命中的⽀柱。

刘树屏⾼挑⾝材、⼀双亮眸炯炯有神,虽鱼尾纹爬上眼⾓,仍掩不住当年美少⼥的靓丽和⼥⼋路的英姿。

再加上“⾸长夫⼈”地位,本可在⼀些场合露上⼀⾯,⽼友们却戏⾔:“树屏进李家第⼆年就‘失踪’了。

”笑话归笑话,刘树屏在万册书屋中,整整
把“财富”梳理了⼀年:按照⽚的历史时期、内容,分四⼤类⼗部分,且每张照⽚重新注释。

家⼈和⼯作⼈员每当看到蓬头垢⾯的刘阿姨累成那个样⼦,只能投来⼼疼的⽬光,因为,这是“绣花”般细腻、时钟般准确的特殊活⼉,⼈多了“乱”,声⼤了“烦”。

⼀年后,分类、成册、标有⽂字说明的数千张照⽚以崭新⾯貌“闪亮登场”时,⼤家都簇拥在⽼司令⾝边,美滋滋地瞪⼤了眼睛:没想到这种让⼈惦念摸起来⼜“烫⼿”的活计,经刘树屏妙⼿编排,竟然全都“返⽼还童”。

李⽼事后感慨:“摄影是历史瞬间的再现,把美好、壮丽的瞬间留下来的称‘摄影师’,把千百个瞬间巧妙地连接起来,组成精美的画卷,更不简单,这件事⼉树屏功不可没。


打好出画册的初步基础,还要从中精选⼏百幅照⽚上“新⾼度”。

刘树屏知道⾃⼰“功底浅”,便与⼯作⼈员范仁军寻访“影林⾼⼿”,很快,著名摄影记者王德纯⾸位被邀加⼊了编辑画册“班⼦”。

按照王德纯的总体设想,仍要精选照⽚千张、重新核对编辑每张照⽚的说明⽂字。

王德纯说,这还仅仅是“粗线条”的,第⼆遍
编选要做到每张照⽚摄影时的时间、地点准确,内容准确,甚⾄主要成员姓甚名谁,决不能有误。

这⽆疑苦了刘树屏。

电话查对、书信核实、托⼈打听,“⽆所不⽤其极”。

有的照⽚有特殊意义,⼈物和⾝份特殊,刘树屏不厌其烦地反复核对,凡在京城的刘树屏都登门拜访。

因是“私家事⼉”,古稀之年的刘树屏从不动⽤公车,为此公交车乘务员朋友结识了不少。

三⼥⼉杰锋⼼疼妈妈,每次见⾯都要说:“妈妈年龄⼤,别⽼坐公交,闺⼥给你出打的的钱。


功夫不负有⼼⼈。

1996年,当王德纯把刘树屏数年功夫汇集的特殊⼼⾎捧回家编辑、排序时,瘦了半圈的刘树屏乐得合嘴不上:“这件事⼉累得值,⼼⾎费得值!能⼲到这个程度,开始⾃⼰也信⼼不⾜,王编辑说了,‘答卷’基本合格,我才稍稍放点⼼。

不过我⼼⾥也清楚,这件事还任重道远。


以后的⼏年,果真是“⼭路弯弯”。

先是准备李⽼画册和回忆录两项⼯程,本该同时展开,后来为集中精⼒,改为主攻前者。

⼜因选择出版社费了功夫,2002年春第⼀次印刷样册⼜因个别字错漏、照⽚编排颠倒等⼏处细微差错,刘树屏⼀段⽇⼦深感内疚,险些被“重拳”击倒。

好在⽼姐妹们紧着劝解“深陷内疚不能⾃拔”的刘树屏:“别定不合实际的指标,近万字、⼏百张图⽚涉及⼈物上千,⼀个姓名、⼀个说明、⼀个⽩字能说明什么?别说你第⼀次弄⽂字和图⽚,就是领袖书籍、名⼈图书、全国超级编辑,有点错漏也难免。

”话说得“最重”的,还是刘少奇主席的夫⼈王光美⼤姐:“学了这些年辩证法,遇到具体事情就昏头。

看看主席、少奇他们⼯作,⼀辈⼦认真、较真⼉,难道写书、出书、讲话没出⼀点差错?有错认错,知错就改不就⾏了,看你也没有宰相肚量。


孙辈们⼼疼奶奶,敬佩奶奶出画册的“伟⼤⼯程”,孙⼥李雷婷、孙⼥婿黄祖川⼀天两次给奶奶打电话:“奶奶不容易,可要多保重。

给我们隔辈⼈精⼼制作宝贵财富,这种家庭⽂明、社会⽂明的成果我们也要精⼼传承。


⽼友们的话,孙辈⼈的话,特别是光美⼤姐的话,使刘树屏焦躁不安的⼼平静下来,紧皱的眉头舒展了许多,随着⼀阵轻轻笑声,众姐妹⼼中沉甸甸的⽯头安然落地。

⽀持出现在关键时刻
⽼友们眉开眼笑谈论画册中的件件往事,⼀群“⽼⼩孩”在回忆中享受甜蜜的情景,刘树屏对⼗年中编辑画册的每个镜头也有甜蜜的回味。

是啊,领导、亲友,⼀刻都离不了他们,有些精彩画⾯早已铭刻在⼼。

第⼀个打来电话⽀持编辑画册的是王光美⼤姐,令⼈⿎舞的话语⾄今在刘树屏⼼中奏鸣:“编辑⽼⾰命画册,是积德⾏善的⼤好事,把好事做下去,别退缩,有什么困难我也可帮你解决。

”有⼤姐的强⼒⽀持,接下来果然有多处“绿灯”。

2002年9⽉的⼀天,刘树屏带画册样本去司法部,张福森部长知道刘⼤姐要来,早早沏好热茶候在办公室。

在张部长⼼中,⽼部长李运昌分量很重,不仅是职务⽔平和能⼒,还有⼈品、⽂品和作风。

张部长迎进刘树屏,先是让座,接着是双⼿恭恭敬敬递过热茶。

部长⼼中明了,在部⾥⼯作⼏⼗年的⽼部长和家⼈们,同样⼏⼗年没给部⾥添任何⿇烦,⾃⼰任职这些年,这⽅⾯体会⾮常深。

打动部长⼼的,⼜是刘⼤姐关于出版《李运昌画册》的动情介绍。

当时,张部长听后⼼中已有给予经费和物质帮助的想法,怎奈刘树屏末了如此表⽩:“李⽼⼏⼗年⾰命拍摄的珍贵图⽚,虽然绝⼤部分是⼯作镜头,画册⾯世,也能昭⽰后⼈教育世⼈,但出版画册毕竟是私家事,不给组织添任何⿇烦,李⽼反复强调这⼀点。

只因照⽚中涉及部⾥⼯作较多,请部⾥领导把把关,看有什么不妥,只望部长多提宝贵意见,同时给予理解。


听这深情道⽩,张福森部长胸中热⾎奔流:⽼⾰命的觉悟如此⾼尚、形象如此⾼⼤,再联想早听说的⽼部长⼏⼗年寻找抗战时帮他率领的冀东军分区机关遭受七千⽇伪军包围后,胜利突围的带路⼈“⿇利嫂”和她突围时早产于冰上孩⼦的感⼈故事,再与⾯前的刘⼤姐⼀对照,⽼部长夫妇的胸襟、内涵、⼈格魅⼒,是多么惊⼈地和谐统⼀。

于是,张福森部长爽快答应:“同意出版运昌画册,有什么事要部⾥办尽管说,我为⽼部长画册作序。

”部长的简洁、明快,刘树屏深感欣慰,这在意料外,⼜在意料中。

四天后,张部长派秘书专程送来画册序⽂。

序⽂中有段话:“李运昌同志⾃1924年投⾝⾰命,⾄今已78年。

作为⼤⾰命时期⼊党,对中国⾰命有贡献的⽼同志,⼀⽣经历⾮常丰富,有传奇⾊彩。

他既有政治家、军事家的才⼲和风度,⼜有平常⼈的⼼态和作风,他与⼈民同⽢苦共患难,保持⾎⾁联系,鱼⽔深情……”
张福森部长的⽀持,加上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张毅⽴和其他领导与同志的⿍⼒相助,刘树屏⼼中有了主⼼⾻,尽管还有道“⼤坎”,但出精品画册的信⼼,已是更加坚定。

所谓“⼤坎”,其实很简单:究竟要花多少钱,谁出这笔钱。

据王德纯等业内⼈⼠粗算,画册各项费⽤总成本,每册80元,计划出3000册,约需24万元。

这对⼀个家庭来说可是个不⼩的数字,更何况⽼司令⼀向视资财为⾝外之物,家境平平远近闻名。

尽管也有⼈出画册⽤公费、集资、赞助多种形式,但刘树屏⼼中,⼗年前“⾃费出画册”的初衷,⼀天都没有动摇过。

她认为,这样做,⼀是对⽼司令的真⼼与崇敬,没掺假;⼆是⽼⼤姐云丽珍⽣前整理照⽚有些开⽀不但⾃费,且亲⾃动⼿,那场景,岂敢忘记,应向⼤姐学习;三是⾝后不留丁点遗憾,⽼司
令“动公家⼼思,全家⽼少谁也甭想!”的铮铮⾔语、钢性要求要从⾃⼰做起,半点松动不得。

刘树屏这些想法从未对李⽼提起,也从未打算让⼋九⼗⾼龄的⽼⼈为此着急上⽕,只是想坚守初衷,⾃⼰独撑那份⼼愿,“独享”那份艰⾟。

⽽⽼司令因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职务,⼗多年整⽇忙碌,出画册⾃家花钱的事,始终未知端详。

知⼦莫如⽗,知母莫如⼥。

刘树屏在京的⼤⼥⼉刘邵华、⼆⼥⼉刘杰峰、⼩⼥⼉刘⽂华深知母亲的⼼,深知母亲“⾃找苦吃”的动因,也深知母亲⼀旦理性决定形成,⼋头⽜也拉不回的犟劲⼉。

姐仨⼀商量,⽼⼤⼆万元,⽼⼆三万元,⽼⼩7000元三天内全部塞给了母亲,免除了母亲开机印刷交付定⾦的尴尬。

解开这道⼤结⼉,刘树屏回忆⾃⼰接过⼥⼉的“真情奉献”时颤巍巍的双⼿和滚烫烫的⼼情时说:“那⼀刻真是‘四海翻腾、五洲震荡’,动了⼥⼉的积蓄内⼼不安,可更为⼥⼉对母亲、对继⽗的举动感到由衷骄傲,这是中华⽂明五千年⽂化的⼀部分,是最具⼈情味的⽂明精华。


理解半路夫妻⼀路情
⾃费印制《李运昌画册》除了⼥⼉⽀持,缺⼝仍不⼩,刘树屏⾃⼰决⼼动⽤毕⽣积蓄。

明⽩⼈知道,半路夫妻下这个决⼼愈加不易。

⼀些挚友也曾疑问,甚⾄忧虑,还有的怕画册“夭折”。

对这些关⼼与担⼼,刘树屏⼼静如⽔,回答⽼友没有丝毫做
作:“⾃打到李⽼⾝边,对李⽼和全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多么好的⼀家⼈呀,为这样的⽼伴和家庭花掉积蓄,值得!再说,钱⽣不带来,死不带去,⽤在李⽼画册上,留给后⼈留给社会⼀份蕴含李⽼⼼⾎、映照李⽼风采的画册,太值得了。


理解,在⽼两⼝之间,甚⾄在⼤龄⼦⼥⼼中,就像和风细⾬,滴滴⼊地。

看到刘树屏对⽼司令那份亲情、那般呵护,在哈尔滨⼯作年届60的李⽼外孙韩建秋,早就与“姥姥”成了“莫逆之友”,特别是画册⾃费开销了“姥姥”毕⽣积蓄之事“暴露于家”后,韩建秋与姥姥开玩笑:“姥姥,您是不是哪辈⼦⽋了李家的,有的⼈把⼀分钱攥出汗来,您没⼏个钱却‘挥⾦如⼟’,给⼀部完全馈赠的‘⼤相册’投进去⼗⼏万,您真舍得?”
刘树屏笑道:“我了解李⽼不是⼀年两年了。

1947年我在冀察热辽军区和48军野战医院当护⼠时,就见过李司令。

那时⼤家都知道李司令英武善战,在部队威信极⾼,可不知怎么的,有⼏次讲话却明⾥暗⾥说李司令有什么不好,我们打⼼眼⾥不服⽓。


韩建秋笑着⼜问:“爱情也是那时产⽣的?”“那倒不敢说,但这⼗⼏年,近距离观察李⽼、感受李⽼,李⽼的可亲可敬可爱之处,简直⽆法⽤语⾔形容。


韩建秋虽远在哈尔滨,却时时挂念姥爷姥姥这对“新组合”,⽼两⼝的品⾏令他佩服,为⼈处事令他折服。

故去的姥姥⽣育的四个孩⼦中,⽼⼆李和仁夫妇1976年唐⼭⼤地震中双双遇难,留下两⼥⼀男仨孩⼦,这些年始终⽣活在爷爷⾝边。

1990年“新奶奶”进门,仨孩⼦曾担⼼过爷爷和家⼈熟悉的⽣活会不会有变化,但直到1996年、1998年俩姐姐“出门⼦”,也没和“新奶奶”红过⼀次脸拌过⼀次嘴。

⽼三李凯2000年与美丽聪慧的陈希思喜结良缘,同龄⼈中不少“铁哥们、铁姐妹”从旁规劝:“趁新婚快搬出去,建个⼩安乐窝多带劲⼉。

”可是每次李凯和希思都淡淡⼀笑:“就凭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疼爱,我们每天下班进家第⼀步,迎⾯扑来的准是爱的暖风。

爸妈早年离去,爷爷奶奶就是我们的亲⼈。

这么温馨的⼩港湾,搬出去不是傻⼦吗?”
在家⼏年的⼩保姆王欣、王燕是沧州来的⼩姐俩,对家⾥的⼀切都看得清分得明,不论来访者⾝份是“轻”是“重”,进门看到的⼩姐俩准是满⾯春风。

闲下来问问这⼩姐俩:“为啥这么⾼兴?”天真可爱毫⽆遮拦的姐妹俩回答:“在李爷爷家太好了,奶奶对爷爷那个亲啊,对我们那个疼呀,三天两夜道不完。

在这个家,每⼀步都会感受快乐,每⼀处都含着幸福,每件事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

”看得出,俩孩⼦谈吐⽆谎⾔。

幸福⽂明之家⼤写⽣
⽣⽇聚会上谈到画册,⽼司令掷地有声,⼀句“这都是树屏的功劳”即完成了对画册诞⽣的总结。

在⽼司令⼼中,还有另⼀个情结,那就是1997年9⽉,经全国“五好”⽂明家庭创建协调⼩组层层筛选、反复权衡、严格把关,以⽼司令为主轴的⼤家庭,光荣跨进了“全国五好⽂明家庭”殿堂。

⽣⽇聚会接近尾声,⽼司令没忘记把⼏年前的这⼀光荣追加⼀句:“这还是树屏的功劳!”在场的⽼友都⼼知肚明,⽼司令家在⾼标准线上能评上全国“五好”⾮常不易,他们对此⼼悦诚服。

不过⽼友们也没忘了幽“⽼头”⼀默:“没看出来啊,⽼头夸⽼婆,别提脸⽪⼉厚与薄,只求两⼝⼦快快乐乐变着法⼉地活。

⽼司令过去可是从严治军、从严治部、从严治家,现在是男⼤⼗⼋变,⽼司令变得⼤⽅多了,夸奖⼈的话,过去可是从不轻易说出⼝呀!”⼜是⼀阵笑声,是⼀群⽼⾰命、“⽼⼩孩”的开怀⼤笑,每张笑脸都写满了快乐与亲情。

⽼司令的三个⼉⼦都在北京。

最⼩的李志仁已五⼗有六,他对继母有⼀种特殊的感情,娘⼉俩也时不时逗逗闷⼦。

⼀次,⽣怕⽼⼈家缺这少那,爱向家⾥搬东西的李志仁抱回⼀堆⾷品和⽇⽤品,⽼司令这会⼉只是眯着眼睛乐,继母却打开了笑话匣⼦:“志仁真会⼼疼⼈,净往家⾥抱实⽤的,这⽜奶、⼿纸⼀抱就管住了‘两头’。

”每逢这时刻,志仁嘴⾥决不闲着:“爹妈管孩⼦两头,孝敬爹妈,⾃然不能忘⼀头。

要不,⽼太太埋怨我⼼不细,别的好事不就⽩做了?”
2004年春节前,志仁惦念⽼太太接打电话不⽅便,未经“允许”,搬回了⼀部⼦母机。

从此,不论母亲看书、作画,再不⽤担⼼接打电话起⾝⾛路常磕碰。

“⼤龄”孩⼦对继母的爱,体现得深沉含蓄,继母⼀⾔⼀⾏,也刻在了孩⼦⼼中。

这⾥有件证明:刘少奇与李运昌是战争年代多次合作共事的好战友,解放后两家来往不断,少奇夫⼈王光美早年与刘树屏就是好姐妹,哪年都有多次⾛动。

2001年春节,刘树屏去王光美⼤姐家看望,⼯作⼈员随⼿照了张姐妹合影,照⽚照得随意,⽼姐俩笑得甜蜜。

就这张照⽚,⽼司令家中⼈⼈都主张收进《李运昌画册》,理由是“⽼⽗亲与少奇主席感情深,收进这张合影没挑剔。

”亲⼈的美意,刘树屏婉拒在⼼,思考⽚刻后说:“画册刻满的是你们⽼⽗亲征战⼏⼗年的⾦⾊⾜迹,是他对⾰命事业⼀腔热⾎的真实
写照,⼏千张照⽚才精选400张,我和光美⼤姐的合影不收进去,因为上⾯没有运昌。

⼤姐不会有想法,这样做我⼼⾥也踏实。

”⼀番真情坦露,孩⼦们⼼中滚烫。

让孩⼦们动情是因为还有另⼀原因。

画册样册196页有⼀组四张⿊⽩照⽚,是⽼司令与结发妻⼦和孩⼦们的合影,编辑画册时,局外有⼈主张:“都故去的⼈了,现在编辑画册就不必收进去了,李⽼的照⽚多得很,能不能考虑不收这⼏张?”对此,刘树屏⼀⼝回绝,没有半点余地:“不⾏!这是历史,是⽼司令⾰命经历和⽣活经历中的核⼼部分。

忘了历史、忘了祖宗,等于告诉晚辈:把我们也忘掉吧!”
继母的坚决,孩⼦们刻⾻铭⼼。

同时闪现在孩⼦们⼼中的,还有⼗⼏年前领教过继母另⼀次直⽩与坚决。

那是1990年继母刚进李家时即宣称:“我进李家就是李家⼈,宽严我也要有度。

李凯的⽗母不幸⾛得早,我可能对李凯和俩姐姐偏爱⼀点,⼤家别有什么想法。

”说罢,转⾝向洗⽿恭听的李凯姐仨说道:“偏爱包括着严管。

李凯最⼩也最娇,学业上不去,我可不原谅。


继母⼀番话,即是⽴下军令状,⼜给孩⼦们⼀道发令牌。

没⼏年⼯夫,以⾼分考⼊武警学院本科的李凯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时,第⼀个“飞”到奶奶⾝边,搂着奶奶脖⼦,把不尽的汗⽔、泪⽔忘情地洒在了奶奶肩上、⾝上。

闻讯围过来的家⼈⽆不为之动容,难得的⼈间爱、⾎脉情啊。

年近九⼗的“运昌爷爷”此刻早成了“情感中⼈”。

他眼含热泪,⼼中则想:对孩⼦的⼈间真情课,管理教育课,⼜让树屏给强化了。

九泉之下的和仁两⼝⼦,这会⼉该放⼼了。

2004年春节前⼀天,爱孙李凯孙媳妇陈希思像往年⼀样,⼿拿两个红包,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到爷爷奶奶⾯前,未曾开⼝先落下热泪,⽚刻后还是孙媳妇先说:“我进咱家看见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享受了最温暖的亲情,从爷爷奶奶⾝上学习了⾼尚情操。

我和李凯要像爷爷奶奶⼀样,描绘⼤写的⼈⽣。


平静下来的李凯接过话茬:“我和希思挣钱了,还要学会花钱。

这是两个600元,请爷爷奶奶收下这六六⼤顺,我们共同盼望着爷爷百岁诞⾠那⼀天,我们会⽤新的成绩向爷爷祝寿,向奶奶报喜。


此时⽆声胜有声,轮到爷爷奶奶落泪了,晶莹的泪珠像珍珠断线,在场的亲⼈谁都没去管它,任凭⽼两⼝情感的飞鸽⾃由翱翔。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半路夫妻⼀路真情
被举报⽂档地址:
我确定以上信息⽆误
举报类型:
⾮法(⽂档涉及政治、宗教、⾊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