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1)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要求今后县、乡政府对于要求进城找工作的农民,除特殊情况外均不得开给介绍证件;对于现已进城的农民,应动员其迅速返乡”。

该措施()
A. 稳定了日益混乱的社会秩序
B. 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巩固
C. 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D. 推动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答案】D
2、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

朕以为孔孟之后,有神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
A. 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
B. 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C. 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科学化
D. 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结合康熙帝统治阶级的身份分析解答。

3、“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

”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
B. 近代科学的兴起
C. 启蒙运动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经历人从神灵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是人从基督教神权控制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促使人从封建等级特权制度解放出来,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

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着重论述的并不是雅典实行抽签选举,而是在抽签选举之前实行差额选举,这一举措明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

材料中所述选举措施,体现不出对贵族统治地位的维护,排除A项;权力的运行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是着重讲选举中的财产资格限制,C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名师点睛】本单元复习要旨:(1)形成一个观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制度,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但也有其不足,都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

(2)理清两条线索:一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

(3)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三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5、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长途贸易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6、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
A. 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答案】A
7、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

该漫画的寓意是
A.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B. 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C. 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 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

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

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

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靳”“犁靬”“犁
靬”“犁鞬”等记载。

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固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编白王建国《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二者的影响。

【答案】(1)状况:史书对西方部分国家有了初步记述;了解最远的国家是古罗马帝国;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

成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受丝绸之路范围的局限。

(2)相同:均有海陆两条路;以经济交流为主;中国均秉承友好交流原则;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均发端于中国。

不同:从交流领域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经济、文化领域,“一带一路”涉及领域更为广泛;从交流形式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互通有无,“一带一路”除有商品交流之外,更有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深层次的往来。

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一带-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惠及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

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的信息从史书记载以及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回答;第二小问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属于比较不同点和相同点,相同点依据材料二从交流路径、交流主体以及对于中国影响回答,不同点从交流领域和交流形式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和
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角度思考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