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召开教育科学“十二五”优秀课题成果转化现场会(中学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2018.5 CHENGCAI
科研课题如何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4月24日上午,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
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协办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优秀课题成果转化现场会(中学段)”,以七所单位集中展示的形式回答了这一问题。
此次会议,在武汉开发区第四中学举办,特邀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靖国平教授指导点评。
首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作为科研兴区的区域代表,介绍了本区教育局构建的服务型教科研模式“IAGEF ”———通过多元培训、多元指导和项目推进,有效激发了该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科研热情,十三五期间,该区39所中小学、幼儿园,共立项43项课题。
随后,武汉三中教师介绍了《“1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运用到教学中的效果;武汉市板桥中学则将《教学过程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研究》成果,推广到了每一位老师的备课、教学、作业布置环节中;武汉开发区四中,这所曾经的薄弱学校,通过开展《促进学困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这一市级重点
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针对七所单位的展示,靖国平教授逐个分析点评,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武汉市的教科研工作从十三五开始,实现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李碧武作总结发言。
他言明展示前期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取得的成绩,对推动武汉市进一步加强教科研规划工作和科研课题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并提出要从理念引领、制度保障以及转化方式的路径选择这三方面加强教科研成果转化。
(郑占怡)
武汉市召开教育科学“十二五”优秀课题成果转化现场会(中学段)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碧武作总结讲话置;其三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其四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其五是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六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我们认为,“
适合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为特征的教育。
义烈巷小学有百年文化积淀,我们把学校特色定位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学校成立了武汉市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学校、武汉市戏曲进校园示范校;在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还将逆境中的生源少的弱势主动转变为优势,精心践行“小班化”教育理念,成为武汉市小班化教学实验牵头学校。
践行办学理念,既要传承原有的文化精华与历史积淀,又
要拓展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追求;既要契合教育基本规律,又要融入校本特色;既尊重现实,又远眺未来。
我们将不断探索“适合教育”的内涵,从属于自己的
“路径”去探寻教育理想追求的“美”境:以民族精神的自豪自信为精神凝聚力,以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为滋养土壤,以关注、发展“每一个”的教育公平为保障,以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策略为路径,施以“适合的管理”,锻造“适合的教师”,构建“适合的课程”,建设“适合的课堂”和“适合的德育”,用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责任编辑
向保秀
本刊专稿****************
16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