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光伏电站项目电气二次设备安装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电气二次设备安装技术方案
1、工程范围
承包方应参加成套设备的到货验收、承担施工场区内的二次运输(含机电设备库装车)、卸车、保管、清扫、安装、调试、启动试运行、消缺处理,直至竣工移交给发包方的全部工作,还应参加监理方认为有必要参加的有关设备的出厂验收、技术联络会、培训、技术交底。

承包单位应承担以下工作:
参加建设单位认为有必要的出厂检查、试验及验收;
本工程范围内所有设备的到货验收、卸货、二次运输及保管;
电气二次设备及其系统的安装、部分调试、试运行、消缺处理、交接验收;
协助二次系统供货商进行设备及系统的调试工作;
协助制造商进行调试设备及系统的安装工作。

2.分项工作
2.1工作项目
2.1.1计算机监控系统及保护系统安装
2.1.2电能计费系统安装
2.1.3环境监测设备安装
2.1.4控制电源安装
2.1.5光伏发电设备及逆变器测控系统安装
2.2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简介
光伏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以微机保护和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主体,与光伏电站其它智能设备构成功能综合化的自动化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集中安装在中控室,其他保护测控装置都按照就地安置的原则设计。

本站按少人值班运行方式设计。

系统配置面向对象设计,硬软件模块化、标准化的技术,先进可靠的开放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全部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控制、记录、处理、报警及“四遥”功能,完成对二次设备的监视。

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对光伏电站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存贮、报告输出,可控装置的控制、调节及与调度中心的“四遥”功能。

间隔层测控设备按一次设备分单元设置。

间隔层的测控设备完成本间隔单元对象的控制、测量及本间隔的防误操作闭锁等功能。

间隔层测控设备按照就地安装原则设计,各测控设备即安装在各测控对象的盘柜中。

各间隔层的设备相互独立,间隔层测控设备通过网络层与站控层设备实现通讯。

在通信媒介上,采用双绞线联接或光纤联接。

通过以上计算机网络实现站内信息资源共享。

2.3 光伏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
2.3.1计算机监控系统及保护系统
2.3.1.1监控主站。

2.3.1.2 远动通信设备
2.3.1.3 GPS卫星时钟系统
2.3.1.4 工程师/培训员工作站
2.3.1.5 公用测控柜
2.3.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3.1.7 110KV出线测控保护装置
2.3.1.8 110KV进线测控保护装置
2.3.1.9 35KV进线测控保护装置
2.3.1.10 35KV出线测控保护装置
2.3.1.11 35kV补偿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2.3.1.12 用变测控保护装置
2.3.1.13主变压器测控装置
2.3.1.14主变压器保护装置
2.3.1.15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
2.3.2 电能计费系统
2.3.2.1电能计费系统
2.3.3 控制电源
2.3.3.1 直流屏
2.3.3.2 蓄电池(220V、100Ah)
2.3.3.3 UPS电源装置(3KA)
2.3.4光伏发电设备及逆变器测控系统
2.3.4.1 数据采集柜
2.3.4.2 控制电缆
2.3.4.3 屏蔽双绞线
2.3.5 软件
2.3.5.1 系统软件;
2.3.5.2 支持软件;
2.3.5.3 应用软件;
2.3.5.4 数据库软件。

2.3.6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2.3.7
作为开放式分层分布系统,本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全部功能分别由间隔层、站控层二级功能控制层共同实现。

运行人员可通过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站控层人机接口设备,完成对电站运行、管理任务。

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本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对本电站所有被控对象安全监控及电站整体运行、管理的任务。

应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实时控制和调节、参数设定、监视、记录、报表、运行参数计算、通信控制、系统诊断、软件开发和画面生成、运行管理和操作指导及系统扩展(硬、软件)等方面的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各项:
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控制与调节功能;
人机接口和监视操作功能;
语音报警及自动寻呼告警功能;
数据通信功能(系统内及系统外);
设备运行管理及指导功能;
事故分析与处理功能;
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
系统维护及软件开发功能;
培训仿真功能;
时钟同步功能。

间隔层主要功能:
间隔层主要功能为由系统各现地控制单元实现对其相应管理范围内的生产对象的监视、控制、管理和紧急事故处理等任务,各现地控制单元实现全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库分布。

各现地控制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控制与调节功能;
人机接口和监视操作功能;
数据通信功能;
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
时钟同步功能。

2.4 继电保护
全站继电保护的范围:110KV系统保护、主变保护、35kV 系统保护;逆变器系统保护;美式变电站变压器保护等。

保护配置方案
根据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设计规范》以及GB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要求,本站保护配置如下:
2.4.1 110kV出线站送出线保护
出线配置一套光纤纵差保护(含多段式过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2.4.2 110kV出线站进线保护
进线设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过流保护做为后备保护。

2.4.3 110KV变压器保护
变压器高压侧为SF6断路器,低压侧为真空断路器。

配置瓦斯保护、
油温和绕组温度保护装置等。

变压器温度信号、高压侧熔断器动作信号、低压侧自动开关动作信号均经逆变器室光电适配器送至计算机监控系统。

2.4.4 35kV厂用变压器保护
厂用工作变压器为油变,由高压侧(35kV)真空断路器及低压侧自动开关实现保护,厂用备用变压器为干变,由高压侧真空断路器及低压侧自动开关实现保护。

2.4.5 并网逆变器保护
并网逆变器为制造厂成套供货设备,设备中包含有欠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低频保护、孤岛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

2.4.6 系统不单独设五防装置,35kV开关柜及箱式变电站设备硬件满足五防要求,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设置满足五防要求。

保护布置方案
甘肃酒泉市金塔县粤水电50MW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设备安装及电站运行调试电气设备均为成套装置,保护装置均与电气设备为一体。

电站电气二次设备主要集中布置在下列几个地方:变配电室、35kV开关站、逆变器室及箱式变电站。

对于其它零星设备未在此处列出的设备请见后续有关二次施工详图。

2.5 直流控制电源系统
甘肃酒泉市金塔县粤水电50MW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设备安装及电站运行调试设一套直流控制电源系统,主要作为光伏电站35kV系统的控制、保护、操作的电源以及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控级的直流电源。

本电站直流系统供电单元电压选用198~260。

选用微机型直流电源220V/100Ah(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2.6 通信系统
甘肃酒泉市金塔县粤水电50MW 并网光伏电站项目---设备安装及电站运行调试的通信系统配置生产调度程控交换机及程控交换机,满足地方电力部门的生产调度。

站内通信为环形网络拓扑结构,当任一点发生故障时,不影响整个内部网络运行。

站内通信主干线为光纤。

2.7 110kV开关站以及厂用电系统二次接线
主要包括:逆变器室数据采集器、箱式变电站、交直流开关柜、GIS、110KV主变、35kV开关柜以及站用电低压柜内的二次接线等。

2.8 二次等电位接地网
二次接地与一次接地共用等电位接地网。

逆变器室、中控室、太阳能电池方阵、箱式变电站等位置均应设有接地网端子。

2.9 二次设备布置
本节仅对电气二次部分的主要设备布置作简要介绍,其它二次设备,详见后续电气二次有关施工图纸。

2.9.1 变配电室
2.9.1.1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
2.9.1.2操作台、计算机操作台、工程师操作台
2.9.1.3直流系统控制电源柜
2.9.2逆变器室
2.9.2.1。

数据采集器箱
2.10 电气二次电缆及预埋件
二次电缆室外部分采用穿管埋地的附设方式,间隔不超过50m设有电缆手孔井。

室内部分穿管明敷设或沿电缆沟明敷设。

2.10.1.1电缆
2.10.1.2预埋件
2.10.1.3明敷管路
2.10.1.4二次等电位接地网
3.控制保护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3.1安装规范要求
承包方在电气二次系统设备的安装工程中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设计施工图、设备制造厂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安装工艺及质量应符合下列各项技术规程规范:
SDF5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GBJ9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7261《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IEC 相关标准
ITU 相关标准
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L/T795-2001《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
YD/T5095-2005《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44—2005《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5102-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T5121-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3.2安装技术要求
3.2.1开工前对已到达施工现场的电气二次设备及附件进行
交货验收。

检查、验收应按订货合同要求和规定的技术条件及其相关标准进行, 并作记录;对有缺陷的设备应进行处理, 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如使用不合格产品, 造成的损失由承包方承担责任。

3.2.2采购的安装材料、零部件或自制的零部件、装配件应
经过检验并有质量检验的合格证明。

代用品应经工程监理方批准后方可使用。

3.2.3设备安装前,有详细的安装计划,并应从监理方处取
得已经监理方审批的制造厂商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有关图纸、技术资料、安装说明书等。

应按照有关规程规定及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并达到相应的要求。

3.2.4保证安装场地的清洁,使电气二次系统设备在其规定
的温度、湿度和含尘量条件下进行安装。

3.2.5按监理方已经审批的安装图纸、有关技术条件及安装
要求对电气二次系统设备进行安装调试。

安装调试应在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2.6对于隐蔽工程,在混凝土浇筑以前,认真查看设计图纸,如发现错、漏,应及时通知监理方进行协商处理。

3.2.7按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系统。

敷设的控制电缆、信号电缆、计算机电缆等,均应是中间无接头的整根电缆。

3.2.8编制试验计划和试验验方案提交给监理方审核。

3.2.9电气二次系统设备经过调试后,应随主设备及系统进行试运行。

在试运行期间,其主设备所属的测量、控制、保护装置等均应投入运行。

装置的投入应按有关的启动验收规程的规定进行。

3.2.10认真检查和安装各设备的接地系统,使其完全符合电气二次系统设备各分项合同和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4.验收
设备到货安装前由承包方组织监理、业主、承包方形成的三级验收进行安装前的验收,并由承包方做好验收记录、办好签证。

电气二次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承包方应根据各电气二次系统设备验收的标准制定验收计划,提交监理方审核。

审核通过后,监理方组织相关单位及相关技术人员,对各电气二次系统设备进行验收。

设备安装后采用分项、单元、整体验收的步骤依次进行。

验收时至少应检查下列项目:
4.1各项设备的调试、安装及安装质量应符合本合同文件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2盘柜的固定及接地应可靠,盘、柜漆层应完好、清洁整齐;盘、柜内所装电器元件应齐全完好,安装位置正确,固
定牢固,绝缘符合要求;所有二次回路接线应准确无误,连接可靠,标志齐全清晰。

4.3盘、柜及电缆安装完毕后,相应电缆孔、洞应按消防要求封堵完毕。

4.4各设备的操作及联动试验、参数整定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继电保护整定值应符合电力系统提供的继电保护定值通知单的要求)。

4.5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4.5.1电气二次工程竣工图。

4.5.2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4.5.3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调试大纲、试验方法、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4.5.4安装技术记录。

4.5.5调整试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