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内容概括)

合集下载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篇寓言式故事,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文学和传统文化领域。

下面将对苏武传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个故事。

一、故事梗概苏武传是关于汉朝末年,一个名叫苏武的大将被匈奴俘虏,并在匈奴王国度过了十多年的苦难生活后,最终成功逃脱,返回中原的故事。

他在匈奴期间始终坚守忠诚,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选择了坚守原则,并通过聪明才智和勇敢的行动最终成功逃脱了匈奴的控制。

苏武传中蕴含了忠诚、智慧和勇敢等重要品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二、知识点解析1.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苏武传中提到了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

匈奴是当时边境上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与汉朝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交战。

匈奴通过掠夺汉朝边境的城镇村庄来获取财富和资源,同时也进行人口控制,努力削弱汉朝的实力。

2. 忠诚与荣辱观念:苏武传中苏武始终坚守忠诚,拒绝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朝廷。

在面临匈奴刑罚和利诱时,苏武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骄傲,执着地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的品质和信念使得他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3. 智慧与计谋:苏武传中展示了苏武的聪明才智和策略思考能力。

他通过巧妙的安排和计谋,成功地逃脱了匈奴的追捕。

他并没有轻易相信匈奴的承诺和诱惑,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4. 勇敢与决心:苏武传中描绘了苏武的勇敢和坚定决心。

无论是在被囚禁的艰难岁月中,还是在逃脱的关键时刻,苏武都展示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勇气。

他用自己的勇敢面对困境,坚定地追求自由与尊严。

5. 忍辱负重与顽强生存:苏武传中揭示了苏武在匈奴期间的忍辱负重与顽强生存的精神。

尽管遭受鞭打和被剥夺自由,苏武仍然坚持忍辱负重,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他也通过耐心等待和自我修炼,成功地度过了长达十多年的困苦生活。

三、故事启示与意义苏武传作为一篇古代寓言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它告诉人们忠诚、智慧和勇敢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德,教育人们要尊重荣辱观念,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生动地刻画了苏武这位忠贞爱国的英雄人物形象。

以下是对《苏武传》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与作品《苏武传》出自班固的《汉书》。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间的历史。

2、体裁《苏武传》是人物传记,以苏武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守气节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派遣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③恐前语发被揭发4、词类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2)杖汉节牧羊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4)羝乳乃得归乳:名词用作动词,生子(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三、重点句子翻译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手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侮辱后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3、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

《苏武传》

《苏武传》

家庭----
父亲:
班彪
弟弟: 妹妹:
班超(投笔从戎) 班昭(续写《汉书》)
《汉书》 《两都赋》 《咏史诗》
作品----
史书: 辞赋: 诗: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史记》(西汉 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 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 宋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世家 列传 列传 表 表 书 志
•纪传体
<汉书>:本纪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 渴饮 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共服汉德威。
1)苏武和张胜——张胜见利忘义,在 匈奴剑下丧失骨气,屈膝投降,反衬 出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苏武和卫律——卫律贪图名利,投 降匈奴,并且为虎作伥,作威作福, 逼迫苏武投降,对这种卖国求荣的 叛徒嘴脸的揭露,更突出了苏武崇 高的民族气节。
3)苏武和李陵——李陵出征匈奴,矢尽粮 绝,不得已而降。他先晓之以“空自苦无 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之理;再动之以情, 陈述苏武出使后所未知的家庭变故和不幸; 继而将心比心,陈述自己初降时的心情; 最后指出汉高祖年事已高,喜怒无常,大 臣安危难卜的朝中实况。 但苏武置家中命运和个人恩怨于不顾,坚 贞不屈。这使李陵敬佩并自感惭愧,因而 更衬出了苏武胸襟之广、信念之坚。
位列将: 位:官位;位置、地位(今) 列:一般的,普通的;排列(今) 亲近: 亲近的侍臣;动词,靠近 (今) 诚甘: 真诚实意 欲降武: 使动,使……投降 至诚: 无比真诚;至:极、极点 喟然: 叹气的样子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一、苏武的生平苏武出生在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个农家,他天生聪颖,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了出色的文学才华。

后来,苏武参加了汉武帝举办的乡试,一举中举,成为了一名官员。

但是很快,苏武便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因为他坚持以忠臣的态度维护自己的原则,不肯为了阿谀奉承而改变立场,所以他成了廷臣们的众矢之的。

最终,苏武被诬陷入狱,并被迫流放到了西域的边疆。

二、苏武在西域的生活在西域,苏武遭受了严苛的生活条件和残酷的对待。

但是,苏武一直骨子里都有一种勇敢坚毅的品质,在重重困难面前他从未低头。

他用自己的诗歌和音乐传达着自己的心声,也通过行动向人们展现了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坚定立场。

他在西域的岁月,是他一生中最为不朽的传奇。

三、苏武与羊群的感人故事苏武流放西域时,被派去照管一群羊群。

在西域荒凉的原野上,苏武和羊群度过了数年。

在这段时间里,苏武精心照顾着这群羊,不仅鼓励羊群寻找吃的和喝的,还时常给它们弹奏音乐,诵读诗歌。

就在这样一天,苏武得知了自己被朝廷特赦的消息。

但是,看到这群羊已经被自己当作朋友一样对待的情形,苏武便犹犹豫豫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不忍弃羊群也”,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冀望的食言赴死。

四、苏武的忠贞不渝苏武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他的忠贞不渝的品质。

在艰难的流放岁月中,苏武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追求。

相反,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诠释了一个真正的忠臣形象。

所以,苏武的故事也经久不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中的一笔宝贵遗产。

五、苏武的影响苏武的故事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忠贞品质感染了许多后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中的一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武的故事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忠诚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苏武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传诵不衰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苏武是一位真正的忠臣和诗人,他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武传》

《苏武传》

即使是古代史籍记载的和图画描绘的 名人,凭什么超过您! 驽怯: 谦词;驽指才能低下;怯指懦弱胆怯 令汉且贳陵罪:假如汉朝姑且赦免我的罪过 尚复何顾乎? 宾前;还留恋什么呢? 泪流满面 泣下数行: 小标题 汉匈和好,请还苏武
第十段 以: 介、在、从 诏: 下命令 太牢: 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具备 谒: 拜见 小标题
历经艰难,发白归汉
文本思考
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苏武留胡节 不辱!雪地又冰 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心 存汉社稷,旄落 犹未还,历尽难 中难,心如铁石 坚。夜坐塞上时 闻笳声入耳痛心 酸。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白 发娘,盼儿归, 红妆守空帏。三 更同入梦,两地 谁梦谁;任海枯 石烂,大节定不 亏。终教匈奴惊 心碎胆共服汉德 威。
疏通文意,添小标题,理清脉络 :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 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 语言的通顺凝练。
第一段
并为: 胡: 通使: 相当: 一起担任 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通称
互派使者
相抵偿;副、表程度(今)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 老人,长辈;岳父(今) 归: 归还、送回 持节: 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使
名香文美。”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
中也说:“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
耳。”
• 下笔不休:原形容动笔写文章思路顺
着行文漫延无边,不能紧扣主题适可 而止。后多形容文思充沛而敏捷。 • 文人相轻: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 不分伯仲: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意思是相差很小,势均力敌,几乎可 以平分秋色。
苏武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 国家喻户晓。《汉书 苏武传》 载: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 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 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 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 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 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 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 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文言文《苏武传》的翻译

文言文《苏武传》的翻译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也。

武帝时,为郎。

使匈奴,留十九年,持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益老,匈奴愈益敬之。

后汉使来,汉人皆叛降匈奴,发匈奴中贵人问武,武骂以老贼。

单于大怒,召武入胡庭,立射武,武不动。

单于以为神,乃赦武。

武还汉,拜右将军,封壮侯。

匈奴亦遣使来汉,单于欲以和亲,汉帝不许。

单于怒,发骑数十万,攻汉。

汉帝以武为将,率骑五千,北击匈奴,大破之。

匈奴遂和亲,汉亦罢守边兵。

武以功封壮侯,拜右将军,赐食邑千户。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

武帝时,任郎官。

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手持旄节牧羊,节旄尽落。

武年事已高,匈奴对他越发敬重。

后来,汉朝使者到来,汉朝人都背叛投降匈奴,匈奴中贵人问苏武,苏武骂他老贼。

单于大怒,将苏武召入胡庭,欲射杀他,苏武毫不畏惧。

单于认为他是神,便赦免了他。

苏武回到汉朝,被封为右将军,封壮侯。

匈奴也派使者来汉朝,单于想与汉朝和亲,汉帝不允许。

单于愤怒,派出数十万骑兵,攻打汉朝。

汉帝任命苏武为将,率领五千骑兵,北上抗击匈奴,大败匈奴。

匈奴于是与汉朝和亲,汉朝也撤回了守边军队。

苏武因功被封为壮侯,被封为右将军,赐予食邑千户。

译文:苏武,字子卿,杜陵人。

在汉武帝时期,担任郎官。

出使匈奴,被扣留了十九年,手持旄节牧羊,节旄已经全部脱落。

苏武年纪已高,匈奴对他越发敬重。

后来,汉朝使者到来,汉朝人都背叛投降匈奴,匈奴中贵人询问苏武,苏武愤怒地骂他老贼。

单于大怒,将苏武召入胡庭,打算射杀他,但苏武毫不畏惧。

单于认为他是神,便赦免了他。

苏武回到汉朝后,被封为右将军,封壮侯。

匈奴也派使者来汉朝,单于想与汉朝和亲,但汉帝不允许。

单于愤怒,派出数十万骑兵,攻打汉朝。

汉帝任命苏武为将,率领五千骑兵,北上抗击匈奴,大败匈奴。

匈奴于是与汉朝和亲,汉朝也撤回了守边军队。

苏武因功被封为壮侯,被封为右将军,赐予食邑千户。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氏。

汉武帝时期,他担任郎官。

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扣留了十九年。

在这期间,他手持旄节牧羊,节旄已经全部脱落。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记载了苏武在出使匈奴期间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他始终坚守民族气节的感人故事。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作者与作品《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

班固继承父业,历时二十余年,修成这部重要的史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二、苏武出使的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战争频繁。

为了缓和双方关系,汉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

三、苏武的人物形象1、忠贞爱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多年,但始终心系大汉,不向匈奴屈服。

他手持旄节,牧羊北海,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2、坚韧不拔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苏武忍饥挨饿,却依然坚持生存。

他的坚韧意志令人钦佩。

3、有气节、有操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苏武毫不动摇,坚决捍卫汉朝的尊严和自己的人格。

四、重点字词1、通假字(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2、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派遣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③恐前语发被揭发3、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3)我丈人古义:长辈今义:岳父4、词类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2)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拄着(3)武能网纺缴网:名词作动词,结网(4)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五、特殊句式1、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2、倒装句(1)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何以”应为“以何”)(2)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谁为”应为“为谁”)六、文章结构文章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和缘由。

第二部分:详细叙述苏武在匈奴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包括被扣押、流放北海等。

中考文言文《苏武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苏武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苏武传》全文详细翻译导读:选自《汉书·卷六十五》
苏武传
作者:班固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

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苏武传原文与翻译

苏武传原文与翻译

苏武传原文与翻译苏武传,《汉书·李广苏建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武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

这篇文章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开头两段为第一部分,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中间十一段为第二部分,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最后四段为第三部分,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

全文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刻画人物入骨三分。

原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苏武传》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苏武传》

栽培,提拔
成为亲近之臣
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
牺牲自己报效朝廷
即使
的确
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侍奉
同“无” 遗憾
李陵再劝,忠贞如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f分èn
一定
料想,断定
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
尽,结束
欢聚 献出
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
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同“诀”,辞别、告别
思考:
面对李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降, 苏武的措辞和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始终表
明自己忠君不二的坚定立场, 后称 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 表明自己的立场,使其最终羞愧难 当。
时间跨度:3000多年
时间跨度:230年左右
体例:本纪、列传、世家、书、表 体例:纪、表、志、传
两书合称为:“史汉”
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公元前三世纪末期,中国出现了 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秦,北方也形 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匈奴, 南北对峙,战争不断。
由于秦末农民起义,汉族统治者 无暇顾及民族战争。汉初以来,匈奴 领袖冒(mò)顿(dú)单于以其"控弦之 士"三十余万,东败东胡,北败丁零, 西逐大月氏,使"诸引弓之民,并为 一家",不断南侵。
4.作品:《汉书》《两都赋》《咏史诗》
作品简介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 文
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
学 常 识
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

苏武传(内容概括)

苏武传(内容概括)

本质精神和思想性格的材料,加以细致
的描写,如卫律逼降、李陵劝降。而对
苏武的官职及两国互扣来使等一般情况
一带而过。
精选版课件ppt
22
3 《苏武传》最基本的艺术手法,是以 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及细节描写来刻划 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但也运用 了正侧面描写、在对比烘托中突出苏 武闪光点。
4 《苏武传》语言不仅精炼准确,而且 表现力和形象性。叙事语言精炼传神 ,描写如画;人物语言深入到了人物 精神与心理世界的深处。
精选版课件ppt
25
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 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 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 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 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 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 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 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 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 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 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 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 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精选版课件ppt
10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 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 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 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 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 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 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高中语文《苏武传》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苏武传》内容梳理

苏武传一、文学常识《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二、掌握字词旄máo 节厚赂lù昆hūn 邪yé王厩jiù窥kuī观置币遗wèi 单于浞zhuó野侯没mò胡中阏yān 氏zhī徙xī使牧羝dī更gēng 嫁恐前语发:恐怕以前的谈话泄露。

发,揭露,暴露。

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穷厄:穷困;困顿,不亨通。

三、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④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⑤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⑥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四、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7. 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8.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五、一词多义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苏武传每段内容概括

苏武传每段内容概括

苏武传每段内容概括
1、第一部分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

3、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4、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

5、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

6、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7、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

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8、赞语主要表彰苏武的崇高品质。

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入骨三分刻画人物,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苏武传的主要内容

苏武传的主要内容

苏武传的主要内容
1. 苏武啊,那可是个硬骨头!他被困匈奴那么多年,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就好比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的大树,顽强得很呐!他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这不就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嘛!
2. 苏武在北海放羊,那得吃多少苦呀!但他就是不投降,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难道不令人敬佩吗?这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方向!想想咱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和苏武比起来,那是多么惭愧啊!
3. 匈奴人用尽各种办法想让苏武屈服,可苏武就是不从,这得多难啊!他就像那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面对那么多的艰难险阻,他毅然决然地走下去,这种勇气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4. 你说苏武一个人在那么荒凉的地方,得多想念家乡啊!可他依然坚守着,多么令人感动!如同那孤独的勇士,为了心中的理想战斗到底!难道我们不该为他鼓掌吗?
5. 苏武传里的故事,真的是太精彩啦!苏武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坚持,都让人热血沸腾!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吸引着我们一直看下去!
6. 苏武的事迹流传千古呀,他的精神影响了多少人!这就好比那永恒的星辰,闪耀着光芒!我们真该好好去品读他的故事,去感受那份执着与坚定!
我的观点结论:苏武传所展现的苏武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铭记。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是一本古代文学作品,记录了东汉末年苏武的传奇故事。

以下是《苏武传》的相关知识点:
1. 苏武的生平:苏武是东汉末年的一个知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出生于今天的中国内蒙古附近。

他曾被任命为西域都护,负责管理西域地区的事务。

2. 苏武遭遇:在任期内,苏武遭到了贵霜单于的软禁,被迫居住在寒冷的北方草原,身受严重的虐待和折磨。

3. 苏武的坚韧精神:苏武在困境中展现出了极为坚韧的精神,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持了心灵的坚定,并且始终拒绝向贵霜单于屈服。

4. 苏武的忠诚:苏武深深地忠于自己的国家和皇帝,他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出卖自己的尊严和忠诚。

5. 苏武的归国:最终,苏武成功地逃脱了贵霜单于的囚禁,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他的忍耐和忠诚使他赢得了人们的赞
扬和尊敬。

6. 苏武传的意义:《苏武传》通过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诠释了忠诚、坚韧和勇敢的价值观。

这个故事被后人广泛
传说,并且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7. 苏武传的文学价值:《苏武传》以简洁而精练的文字展
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通过苏武的一生展示了忠诚
和坚持的美德,给人们以思考和启示。

这使得该文学作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苏武传知识点分段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分段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分段总结一、苏武的家庭和背景苏武是汉朝时期的官员,出生于河北省的临漳县,家境贫寒。

他自幼聪颖好学,为人正直,深受父母的教导和影响。

他的家庭教育和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观念对其后来的行为和人生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苏武被派往匈奴汉朝时期,匈奴是中国北方的强大势力,与汉朝长期对峙。

为了维护边疆稳定,汉朝经常派遣官员到匈奴做使者,苏武就是其中之一。

苏武在匈奴期间,深感匈奴的野蛮和残酷,但他始终坚守忠诚,不向匈奴屈服。

三、苏武被囚禁由于匈奴的嫉恨和妒忌,苏武被陷害,被囚禁在匈奴。

在匈奴的囚禁生活中,苏武饱受折磨和煎熬,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人格。

四、苏武的守信和忠诚在匈奴的囚禁生活中,苏武遭受着种种磨难,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忠诚。

他不向匈奴低头,不与匈奴媾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精神。

五、苏武的坚持和忍耐苏武被匈奴囚禁20年,期间遭受了无数的折磨和煎熬,但苏武始终坚持忍耐和坚持。

他深知"忍耐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

六、苏武的自强不息在匈奴的囚禁生活中,苏武始终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他通过种种方式坚持自强不息,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体魄。

他深知"自强不息,成功就在不远处"。

七、苏武的归国在经历了20年的囚禁生活之后,苏武终于得以重返中原,重返家乡。

苏武的归国成为了中国古代忠臣的经典故事,感动了无数的后人。

八、苏武的忠勇精神苏武的忠勇精神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千古,成为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九、苏武的故事对后人的影响苏武的故事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启迪了后人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更激励了后人的奋斗精神和忠诚精神。

从以上的分段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苏武传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道德思想,对于塑造后人的良好品格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武传》故事梗概

《苏武传》故事梗概

《苏武传》故事梗概
《苏武传》是班固倾全力为之的。

在《汉书》中,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

在我们即将要学习《苏武传》这篇课文之前,由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分享《苏武传》故事梗概,一起来看看吧!
《苏武传》故事梗概
太初四年(前101)冬,匈奴响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鞮侯立为单于,为与汉修好,他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

天汉元年(前100)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

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汉。

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

单于敬重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为所动。

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中,断绝饮食,以此逼他就范。

苏武坚持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就将他流放到边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烟的地方,放牧羝羊。

始元二年(前85),匈奴壶衍鞮单于新立,
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

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始元六年(前81),苏武等9人由汉使迎接回国。

苏武羁留匈奴19年,习知边地民族,归国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务,他在匈奴持节不屈,被后世视为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一。

《苏武传》故事梗概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总结苏武传的内容

总结苏武传的内容

总结苏武传的内容一、苏武传的背景介绍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讲述了东汉末年苏武被匈奴囚禁的故事。

根据苏武传的记载,苏武是一位忠诚的官员,为人正直、勇敢无畏。

他深受皇帝赏识,被派往匈奴劝降。

二、遭遇被困匈奴然而,苏武到达匈奴后遭遇到了困难。

匈奴并不接受他的劝降,反而将他抓捕并囚禁起来。

他忠诚的心使他坚定地拒绝匈奴的利诱,不屈不挠地忍受着囚禁和酷刑的折磨。

三、坚守信仰与忍辱负重苏武尽其所能地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他宁可忍受囚禁和折磨,也不愿妥协背叛自己的使命。

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了他的忍辱和忠诚。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被外部环境所左右。

四、苏武逐渐赢得匈奴人的尊重尽管屡次受到匈奴的污辱和折磨,苏武从未放弃对匈奴的劝降。

他的坚持和执着逐渐赢得了匈奴人的尊重。

匈奴人开始感叹他的忠诚和意志力,为他赢得了一定的自主权。

五、苏武的归国经过多年的困苦生活,苏武最终被释放,背负着身心巨大的负荷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尽管他身心俱疲,但他依然对国家充满忠诚和热爱,愿意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六、苏武的意义苏武传中所讲述的故事,不仅仅是苏武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

苏武以他的忠诚和坚持诠释了一个人应该有的高尚品质。

在困境中,苏武毫不动摇地坚守信仰,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忍耐力激励着我们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七、结语苏武传是一部传世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赋予了苏武个人的故事以深远的意义,也寄托着作者对中国的祖国的爱和忠诚。

苏武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读者,教育我们要坚守信仰,勇往直前,在逆境中崛起。

这些品质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成长为真正忠诚、正直、永不言弃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 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 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 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 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 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 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 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 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 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 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 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 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 “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 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 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 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 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 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 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 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流放北海,杖节牧羊
.
匈奴企图利用李凌与苏武的私谊来劝 降,李凌以汉朝薄待苏武家室来动摇 苏武意志.但苏武舍身为国,李凌的企 图遭到失败 (7-8)
李凌劝降,完全失败
.
匈奴和汉和亲,汉朝寻访苏武归汉. 临行前李凌置酒送别 (9-10)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
靠得是不屈节不辱 命的爱国精神,凭 借的是顽强的意志 和信念,坚守的是 忠于国家视死如归 的浩然正气
象塑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作源自的人格审美的观照及审美情感的透入。
(2)围绕中心人物选材,详略得当,
剪裁得体,结构严谨。对最能反映人物
本质精神和思想性格的材料,加以细致
的描写,如卫律逼降、李陵劝降。而对
苏武的官职及两国互扣来使等一般情况
一带而过。
.
3 《苏武传》最基本的艺术手法,是以 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及细节描写来刻划 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但也运用 了正侧面描写、在对比烘托中突出苏 武闪光点。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
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 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
•价值----
史学价值: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 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 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 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 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 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 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 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 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 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 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
苏武牧羊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 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 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 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 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 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 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 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 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 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
• 李凌的劝降, 一是利用与苏武的私 谊打动对方,一是以汉朝对苏武家 事的薄待以激起苏武的不满,动摇 苏武的意志.但苏武不为所动.反衬 出苏武不计较个人得失,舍身为国 的高尚品质,使苏武形象更加鲜明 突出
视频
.
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 象有什么作用?
1)苏武和张胜---张胜见利忘义,在匈奴剑下丧失骨 气,屈膝投降,反衬出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苏武和卫律---卫律贪图名利,投降匈奴,并且为虎 作伥,作威作福,逼迫苏武投降,对这种卖国求荣的 叛徒嘴脸的揭露,更突出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写反面人物来烘托正面英雄人物的 形象,使苏武形象更真实丰满,生 动高大。
.
《苏武传》的艺术特点:
(1)苏武的形象塑造得崇高壮烈、生
动感人,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形
作品---- 史书:
辞赋: 诗:
《汉书》 《两都赋》 《咏史诗》
.
《汉书》是一部历 史和文学的专著, 它与《史记》齐 名,合称”史汉”.
.
《汉书》(《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
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 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
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古老游牧民 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 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 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 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 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 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 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苏武传
班固《汉书》
.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 年)东汉辞赋家、史学家。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 咸阳)人。班固是东汉前期 最著名的辞赋家,著有《两 都赋》、《答宾戏》、《幽 通赋》等。班固是继司马迁 之后的一位传记文学的杰出 作家
.
家庭---- 父亲:
弟弟: 妹妹:
班彪 班超(投笔从戎) 班昭(续写《汉书》)
.
叙述苏武的出身与奉命出使匈奴 试用小标题概括: 1段
出使匈奴 以和求好
.
苏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 (2-3) 直接原因和苏武临时的表现
虞常谋反,牵涉苏武
卫津对苏武威逼利诱,但苏武不为 (4) 所动,断然拒绝.苏武并痛骂卫津, 显示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卫津逼降,苏武不屈
.
苏武被匈奴幽禁,流放到北海牧羊 的折磨和生活经历.匈奴以不给饮 食的办法来折磨苏武,逼其投降.苏 武刻苦自持,”杖节牧羊”,体现出 贫贱不能移的崇高气节(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