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创新之路——模仿与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创新之路——模仿与突破
写作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一徐悲鸿2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
一-胡适以上两则言论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分析:
一、考题分析
该作文要求考生结合徐悲鸿和胡适的两则言论,探讨“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这两句话对自己的启示,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文体不限,要求独立思考,不套作,不抄袭。
二、审题立意
选择角度与立意
考生需要选取对自己有启示的言论,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实,谈谈对创新与模仿的认识与理解,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
以个人生活经历或社会案例为例,结合徐悲鸿和胡适的言论,探讨创新与模仿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构思要点
自拟标题:《创新之路——模仿与突破》
解读徐悲鸿和胡适的言论
介绍并解读“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两则言论的内涵和启示。
创新与模仿的关系
论述创新与模仿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创新是如何借鉴模仿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个人感悟与社会现实
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案例,谈谈在实践中如何平衡模仿与创新,以及创新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探讨创新在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创新思维。
四、补充说明
文章要求突出独立思考,避免简单陈述观点,要有深入思考和个人见解的表达。
注意论述逻辑,段落过渡自然,语言表达生动,增强文章可读性和说服力。
丰富的实例和案例能够有效地支撑观点,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多或无关的细节。
五、范文欣赏
创新之路——模仿与突破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徐悲鸿一语破的,道出艺术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然而,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模仿的重要价值。
胡适所言“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提醒我们模仿是创新的基石,没有模仿,创新便无从谈起。
创新与模仿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
正如古人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创新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超越和提升。
没有对前人的学习和模仿,就没有真正的创新。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前人的成果,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艺术领域,模仿是不可或缺的。
画家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反复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构图、笔触和色彩运用。
音乐家在学习音乐时,需要反复练习经典曲目,学习大师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只有通过模仿,他们才能掌握基本的技巧和知识,为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艺术家不仅善于模仿,更善于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齐白石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强调在学习他的画风时,要注重理解其精神内涵,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表面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在科技领域也是如此。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
行改进和创新。
比如,爱迪生的发明灵感来源于前人的研究和实践,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创新,最终发明了电灯、电影等众多改变人类生活的产品。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创新而忽视模仿,也不能一味地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
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而创新则是模仿的终极目标。
只有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正如古人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只有不断地思考和创新,才能不断地推动自己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我们也需要敢于尝试和冒险。
正如古人所言:“大器晚成。
”创新往往伴随着失败和挫折,但只有在不断地尝试和冒险中,我们才能成长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新思想,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观点。
最后,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正如古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们应该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同时也要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新知识、新思想和新经验,为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