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认识自己》课时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认识自己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班级开展了“认识自己”的主题活动,下面是小洛在调查表中填写的部分内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不必重视他人的评价,我们没有办法准确而全面地认识自己
B.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所有方面
C.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D.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学会彼此欣赏
2.面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完全听从他人的评价
B.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C.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D.客观分析,既不盲从,也不能忽视
3.有人说:“要想认识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这体现了认识自己的途径之一是()A.自我评价B.社会观察
C.他人评价D.社会地位
4.
面对他人对“我”的评价应()
A.客观分析B.故作姿态C.照单全收D.置若罔闻
5.全红婵在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中与冠军无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比赛中太兴奋了,节奏有点乱,翻得快了一点,没有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

全红婵认识自己的方法是()A.邀请他人评价
B.进行自我评价
C.运用社会评价
D.请求媒体评价
6.老子说“自知者明”,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些都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正确认识自己()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②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③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④正确认识自己,能和任何人都成为朋友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小芳很在乎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因此,她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还总担心别的同学在背后批评她。

她这样做()
A.是正确的,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B.是正确的,他人往往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C.是错误的,忽视别人的评价往往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D.是错误的,过分盲从别人的评价往往容易失去自我
8.班主任说小光是个负责任的班干部,同学却说他是爱打“小报告”的人;邻居说小光是个勤快的好孩子,妈妈却说他很懒。

小光无法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因此感到很困惑。

对此,你给小光的建议是()
①对别人的评价照单全收
②冷静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评价
③用理性的心态去面对
④既不盲从,也不忽视他人评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认识自我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到()A.看山要从多角度欣赏,你才能发现山的不同
B.要全面认识自己,就要多参考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C.角度不同,产生的认识也不同,人不能全面认识自己
D.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总会不一致
10.漫画中的小女孩应懂得()
①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
②发现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③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优点,掩饰缺点
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也要内外兼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泰戈尔曾说:“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这句话启迪我们()
A.他人评价都是错的,不用在意
B.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衡量自己
C.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自己
D.要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评价
12.“四届老将”徐梦桃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圆梦夺金。

2022年是她第四次站上冬奥赛场。

徐梦桃说:“我可能不是这个项目中最优秀的,但我绝对是一个最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徐梦桃对自己的评价()
①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评价恰当
②过于谦虚,不利于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③比他人评价更为客观、完整、清晰
④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13.小龙每天都会对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表现进行反思,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小龙认识自我的途径是()
A.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B.通过他人的评价了解自己
C.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D.通过与他人作比较来认识自己
1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名言警句,发人深思。

下列名言警句对我们认识自己的启示正确的有()
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③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你做事稳重,团结同学,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但胆量总是很小。

希望你今后能够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相信你将来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班主任老师对小王同学的评语使他正确认识了自己。

这种帮助小王认识自己的方法是()
A.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B.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C.从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D.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
二、综合探究题
16.【多把尺量自己】
李俊的老师、班级同学、父母对他的评价总体情况如下:热心帮助同学,主动关心班集体的建设,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但学习方面有些粗心大意,作业书写不够认真,最近学习成绩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

李俊对自己也有一些认识,他对自己的评价总体情况如下:我性格比较外向、人缘很好,但我有时也很在意同学的评价,所以觉的有些累。

有时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主见,但经常一失败告终,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我……
(1)李俊应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2)我们可以运用哪些途径来认识自己?
17.【认识自己】
下面是小文的“发展性综合素质报告单”。

(1)从小文“发展性综合素质报告单”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他是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的?
(2)“发展性综合素质报告单”中的老师寄语,会对小文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3)讨论会上,针对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你同意上述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

A: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们要重视他人的评价,A说法错误;
B:调查表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评价,并没有提到自我评价。

而且自我评价不是要欣赏自己所有的方面,而是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和为他人的奉献,B说法错误;
C: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父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不同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C符合题意;
D:题干提到的是他人对“我”的评价,而不是“我”对他人的欣赏,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A:依据教材知识,我们要重视他人评价,既不能忽视,也不能盲从,完全听从是不可取的,故A说法错误;BCD: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理性面对、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故BC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他人评价。

C:分析题文,“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强调了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来认识自身,这属于他人评价的途径,故C符合题意;
ABD:题文没有体现自我评价、社会观察、社会地位,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A:面对他人评价,我们应重视他人评价,要客观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评价,故A说法正确;
BCD:故作姿态、照单全收和置若罔闻是没有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表现,故B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B:题文中“由于自己在比赛中太兴奋了,节奏有点乱,没有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是全红婵对自己的反思,体现了认识自己的方法是进行自我评价,故B说法符合题意;
ACD:此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C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①②③:根据所学,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能和任何人都成为朋友,说法不符合实际,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7.【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D: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据此,小芳由于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过分盲从别人的评价往往容易失去自我,故D说法正确;
AB:判断是错误的,故AB说法错误;
C:题文未涉及忽视别人的评价,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择D。

8.【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班主任、同学、邻居和妈妈对小慧作出不同的评价,启示我们要客观冷静分析,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不能盲从,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照单全收”说法过于绝对,没有做到理性面对他人评价,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自己。

B:题干中的诗句,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一样,启示我们要全面认识自己,就要多参考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故B说法正确;
A:选项是字面意思,故A不符合题意;
C:人是可以全面认识自己的,故C说法错误;
D: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有时不一致,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

①②④:依据题文,“我要整个像她一样的下巴……”这说明小女孩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应从她应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也要内外兼修,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不能掩饰缺点,要正确看待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A: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要重视,但也要认识到他人评价有对的也会有错的,故A说法错误;
B:题文表述的是不要让他人不恰当的评价误导,未体现从不同角度来衡量自己,故B不符合题意;
C: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但题文未体现要探索和发现自己,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据此,题文内容说明要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评价,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

①④:“我可能不是这个项目中最优秀的,但我绝对是一个最能坚持到最后的人!”说明徐梦桃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评价恰当,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徐梦桃的话是正确认识自己,不是过于谦虚,故②说法错误;
③:题干体现的是徐梦桃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更为客观、完整、清晰,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C:依据题文,“对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表现进行反思”,这是通过自我反思来对自己进行认识,因此小龙认识自己的方法是自我评价,故C符合题意;
ABD:在题文中未涉及,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

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体现了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故①说法正确;
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故②说法正确;
③: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体现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故③说法正确;
④:我们既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5.【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ABCD:题文中班主任老师对小王同学的评语使他正确认识了自己,这是他人的评价,因此帮助小王认识自己的方法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二、综合探究题
16.【答案】(1)①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做到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②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2)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②通过自我评价;③通过他人评价;④全面辩证的认识自己。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正确认识自己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李俊的老师、班级同学、父母从不同角度对他进行了评价→可链接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做到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17.【答案】(1)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2)有助于他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3)同意小丽的观点。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调用认识自己途径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小文自己写给自己的话→联系自我评价。

关键词②:老师给小文的寄语→联系他人评价。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调用他人评价的有关知识,从影响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老师的寄语会对小文产生的积极影响→联系他人评价的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读题,提炼观点。

观点①:小军:他人的评价都不对,只有我才是正确的。

观点②:小丽:他人的评价也许对我们有用,我会认真对待别人意见的。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观点正误:小军观点错误,小丽的观点正确。

论据: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