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感知
1、“囚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本文以对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圈划关 键句,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作者对绿的感情变 化过程。
赏绿 囚绿 释绿 忆绿
文本探究一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 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提示: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 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 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 被折磨吐血而死。
写作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 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 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 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 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
•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 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 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 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 一样。
现实世界的“孤独”“陌生”“困倦”“不快”,在与绿 的“对话”,与“自然”的沟通中消解,“我”从“绿”中悟 到生的乐观和勇气,“绿”给予“我”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 往。
司马迁, 受宫刑,却能 忍受这世间最 大的耻辱,因 为他心中有未 完成的《史记 》。
史铁生,北京市 人,“文化大革命” 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 赴陕西务农,因积劳 致残下肢瘫痪,后返 回北京,顽强生活, 潜心文学创作,现为 专业作家。作品主要 有《我的遥远的清平 湾》《插队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合 欢树》等等。
社会人际空间的孤独和自我心灵世界的丰富对立而统一。
自主学习 分析揣摩
二、默读“赏绿”一段,品味作者细腻的笔触, 满怀的柔情,想象作者守望常春藤时的神态。
作者对常春藤的爱达到了高潮,那么,他 是怎样进一步表达对“绿”的爱的呢?
从喜欢到爱恋到占有、想控制,是很 多人情感发展的逻辑。
自私的心态。爱的偏执与异化。
陆蠡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
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 译家。作品有散文诗集《海星》, 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 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 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 13日被捕,不久由巡捕房到转虹口 日本宪兵拘留所。本文写于抗日战 争爆发之后。
自主学习 合作揣摩 三、阅读“囚绿”部分,完成下列小题
1、找出表现作者“囚绿”原因的句子,并作 分析。
•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书案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现实的功利主义色彩。自私。 不仅要用它置换物质生活空间, 还要用它填补精神生活的空洞。
2、“绿”在囚禁下有何反应?常春藤的反应表 现了怎样的性格?对此,作者的心理如何,如 何做的?作者的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找出语句,分析。
预习测评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piē

瞥见 涸辙
xiān 纤细

xǐLeabharlann 猗郁 迁徙xùn jùn 蕈菌
2、解释下列词语。
揠苗助长: 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 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急不暇择: 迫切,来不及选择。
山水的绿色
沙 漠 里 的 生 命
石 缝 间 的 生 命
无 边 的 绿 意
• 绿的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从小失去听力,曾 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 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 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 国的“海伦·凯勒”。 周婷婷今年被美国加劳 德特大学录取,近日她 已奔赴这所世界上一流 的聋人大学攻读心理咨 询专业硕士学位。
中国的“海伦·凯勒”
既怨怒又爱恋,既欲释又难舍的心态。 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4, 我最终放走了“绿”,此时作者笔 下的“绿”具有了怎样的特殊意味?
“绿” 不屈服于黑暗,顽强与 的意 黑暗抗争,以及对光明 蕴 自由的向往。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 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 凋落!要“固执”地向着阳光生长! 让青葱的生命在绿色的大地上诗意 的栖居!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 年6月1日),是美国一 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 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 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 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 利文(Anne Sullivan) 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 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 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都朝原来的方向。”
表现了常春藤不甘被囚、追求光明、顽强不屈
的性格形象。
“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
表达作者对常春藤眷恋中不满的心态。
3、离开阳光使常春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又是怎样做的?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 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我仍旧 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找出表达作者爱绿的语句。 第五段直抒胸臆: “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我急不暇择的 心情即使是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第六段进一步用“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 欢喜”“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 的茎叶的欢喜”表达绿给予自己的兴奋与 快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2、作者为什么对绿钟情如此? 找出句子,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