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鲜鱼腥草用量分析鲜药饮片开发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药研究
从鮮鱼腥草用量分析鮮药使片开发的必要性*
朱慧,李玉珍,李宏强**
(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北京100039)
摘要:鉴于鲜药在临床应用中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干品,为了方便对鲜药的应用,使鲜药能够 更好地发挥作用,研发适合临床使用的鲜药饮片迫在眉睫。
本文以常用鲜药鱼腥草为例,通过统计古籍及 现代研究报道,对比干、鲜鱼腥草用量,分析用量差异原因,为鲜药饮片的研发抛砖引玉,以期为今后的鲜药 研究提供适当的启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其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鲜药鲜药饮片鲜鱼腥草剂量
doi: 10.11842/wst.20181126001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鲜药,即未经干燥和加工的新鲜植物(根、莲、叶、花、果实)、动物(全体或器官组织等)、菌类等直接用 于治疗疾病的中药材。
使用鲜药进行疾病的治疗是 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之一,我国有着丰富的鲜药资源 及长期应用鲜品中药的经验m。
《神农本草经》中有“地 黄生者尤良”,此生者即为鲜品;《伤寒论》的生姜泻心 汤用生姜;《金匮要略》中百合地黄汤用生地黄汁;《肘 后备急方》中对青蒿的记载为其鲜品治疗疟疾;《千金 方》中记载了蒲公英的新鲜根茎白汁,可治疗恶刺;《太平圣惠方》记载的“麦门冬饮子”,是以生麦门冬 汁、生地黄汁、生刺蓟汁调和服用;《证治准绳•类方》中记载的最著名的是以葡萄汁、生藕汁、生地黄汁、白蜜入药的“四汁饮”;《本草纲目》中有1 〇〇〇多条附方 应用了鲜药。
《温病条辨》卷一中记载以鲜荷叶边、鲜 银花、鲜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组成 的“清络饮”等。
2015版《中国药典》中记载了石斛、生姜、鲜地黄、芦根、鱼腥草等许多中药材以鲜品人 药,或绞汁内服,或外用治疗疾病|21。
大部分鲜品中药具有寒凉的属性,利用其清凉滋 润的作用来清热润燥,治疗急、表症以及伏暑、伤暑、血热等症,效果较好。
由于鲜药未经炮制,有效成分 没有被破坏,所以临床应用时疗效显著,如生地、石斛、鱼腥草等。
近年来,大量药理实验与临床应用表 明,绝大部分中药鲜用和干用的用药剂量不同,一般 鲜药为干药的2倍121,如野菊花、马齿苋、薄荷等。
1鱼腥草
本文总结自1953年以来,共十版《中国药典》中出 现的鲜药,将出现次数在3次以上的鲜药列表如图1所示,根据图表中数据可知,鲜鱼腥草与常用代表性 鲜药-鲜地黄、鲜石斛及生姜一样,在十版《中国药典》中,共出现9次之高,可见其应用之广泛。
作为“药食 两用”的中药品种,以鱼腥草为食材的菜肴早已进人 大众的饭桌,以凉拌鲜鱼腥草叶、根最受欢迎。
鱼腥 草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其鲜品的应用在医药界和民间 早已广泛流传,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本草溯源
鲜鱼醒草为二•白草科植物截菜(//otiitoyraici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西 南及中部等省区'在唐《新修本草》中记载:“此物叶 似荞麦,肥地亦能蔓生,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关中谓 之,蕺菜。
叶有鱼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性微寒、味 辛,归肺经,功善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中医临床用于肺痈,热痢,痈肿疮毒等症[21。
收稿日期:2018-11-26
修回曰期:20丨9-10-10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G20工程创新研究(ZI71100001717027):十病十药研发-中成药生产工艺控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倪健。
通讯作者:李宏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生化制药技术。
C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ateri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753
2019
第二十一卷第十—期★¥〇!. 21N o.l 2
3
4 5
67
8 9 10
在10版药典中出现的次数
图1自1953年以来,十版《中国药典》中鲜药出现次数总结
文献报道,挥发油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是鲜鱼腥草 的主要成分,同时还含有生物碱、酚类等成分|4_51。
挥 发油类主要包括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甲基正壬酮、 癸醛、癸酸等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金丝桃苷、槲皮素、 槲皮苷等[7_8]。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鲜鱼腥草具有抗菌 抗炎的作用,其提取物可抑制LPS 诱导的小鼠肺部炎 症|9|;鲜鱼腥草油可缓解哮喘气道炎性反应11°〜;鲜鱼
腥草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及抗辐射等 作用〜141。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 炎、呼吸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病毒性肠炎、 腹泻;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等;五官科疾病, 主要用于眼科、口腔科等;妇科、皮科疾病以及癌症治 疗中,同时还可用于带状疱疹、痔疮等的治疗等|151。
1.2鲜、干药材对比
鱼腥草鲜品优于干品,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力 更强,能更好地治疗肺痈吐脓。
研究表明,鱼腥草挥 发油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而且鲜鱼腥草抗菌作用 大于干鱼腥草,这与鲜鱼腥草挥发油含量髙于干鱼腥 草有关。
洪佳璇等™研究表明,鲜鱼腥草晒干后,其挥 发油损失83%-86%,槲皮苷的含量由0.413%降低至
0.323%。
对比实验证明,在干品鱼腥草中其活性成 分-癸酰乙醛含量甚微,用鲜草经2次蒸馏而产生的注 射液中也不含癸酰乙醛,没有抗菌作用。
同样,非挥 发性的黄酮类成分,其干、鲜品的含量变化也很明 显孟江等1181对比了鲜、干鱼腥草的抑菌、抗炎和止 咳作用,结果显示鲜鱼腥草的抑菌、抗炎和止咳活性 都优于干品。
干、鲜鱼腥草挥发油抑菌作用的比较结 果显示,对沙门菌的抑制效果最强,且抗菌作用,鲜品 优于千品(P C 0.05)1气2
鱼腥草的用法和用量
2.1古籍中鲜鱼腥草应用的剂量
在《本草述钩元》中记载了鱼腥草,“阴中之阳,人 手太阴经。
治肺痈。
时吐脓血,又为痨疮必须之药。
肺主气,鱼腥草辛温能散。
故治痰热壅肺。
肺与大肠 相表里,大肠湿热严重,则诱发痔疮。
得辛温之气,则 大肠清宁。
”因此,鱼腥草治疗肺痈及肺部疾病,以及 痨疮等肛肠疾病疗效显著。
在其治疗肛肠方面的方剂中,基本上为鲜鱼腥草 单方应用,并且所用剂量没有较明确的说明,大多表
草根黄姜斛苋叶陆霜莲叶英丁流草草藤补草草菜草莲根草蓟蓟草草草草叶花香 腥
芦也生石齿荆商瓜旱青公地血雪跖石碎從沸陵從枝茅前小大盆锦白#-荷羊里 鱼鲜 马社西墨大蒲花断积鸭络骨全金委连半白车 垂地三益闹九
^t
#N
罢
2754
C Modernization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ateri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药研究
表1鲜鱼腥草应用于肛肠方面的治疗表2鲜鱼腥草应用于妇科方面的治疔
治疗疾病类型古藉记栽所用剂量表述治疗疾病类型古籍记栽所用剂量表述
《世医得效方》
紫蕺一大握,又名鱼腥草。
擂烂如泥。
《世医得效方》
治疗脏热、肛门脱出《普济方》
《古今医统大全》治阴挺
《简明医》
《古今医统大全》
鱼腥草、金毛狗脊等共六味
(各一两)上为末,分四剂外用。
《外治寿世方》鱼腥草(蕺草三两)擂烂如泥。
《证治准绳•女科》
肛门周边肿硬,《急救良方》鱼腥草二钱,水调服。
《景岳全书》
痛痒难忍《急救广生集》鱼腥草一握,煎汤。
治妇人阴脱《卫生易简方》紫背蕺一握,又名鱼腥草,研如泥。
表3鲜鱼腥草应用于痔疮方面的治疗
治疗疾病类型古籍记栽所用剂量表述
《古方精汇》痔疮方:大生地、马齿苋、象粪、鱼腥草、槐花、野茄根、凤尾草,以上药味用量均为二两,全当归、银花、胡黄连、野菊花、五倍子、密陀僧、龙骨、黄芩,以上药味用量均为一两五钱,白芷、赤芍、防风、荆齐、元参(共炒研为细末用)。
治痔疮等疾病《癌医大全》洗痔:鱼腥草、夏枯草、马齿览(各一两)五倍子、枳壳、黄柏(各五钱)、明矾(四两)共煎浓汁,每用一杯,搀滚汤熏洗。
《外科正宗》洗痔肿痛方:鱼腥草、苦棟根、朴硝、马齿苋、瓦楞花,上述剂量均为一两,供外用。
《本草纲目》痔疮肿痛:鱼腥草一握,煎汤熏洗。
述为鱼腥草“一握”、“一大握”,同时被《急救良方》、《急救广生集》所收录,说明鲜药应用于急症的治疗较 多,疗效较好,具体见表1。
在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中,较多古籍都记载治疗 妇人阴挺的方剂,该方用量较为明确、统一,总体应用 剂量为鲜鱼腥草“一两”,约37 g(沿袭旧制不变,一斤 为16两),见表2。
在治疗痔疮的方剂中,不同古籍中记录了不同的 方剂,应用剂量基本明确,并且有所增加,分别有鱼腥 草“二两”(约74 g)、“一两”等的表述,见表3。
以上用于治疗肛肠、妇科及痔疮方面的方剂中,其使用方式基本上为外用,鲜鱼腥草的用量大部分在 30 g以上。
而在治疗肺痈及肺部等疾病的方剂中,使 用方式均为内服,用量较外用低,最高的应用剂量为 30 g。
在治疗肺痈的方剂中,鲜鱼腥草的用量最少为 15 g,且为后下,体现了其有效成分为易挥发的挥发油 等。
清内热的方剂中,30g为常用量,具体记载见表4。
2.2现代研究中鱼腥草应用剂量
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121第一部规定的药材用 法用量,干、鲜鱼腥草的应用剂量均为15-25 g,并没有 明显的差別。
而通过对文献报道的鲜鱼腥草用量的 统计,不难发现,其鲜品用量明显增加。
如表5所示,按照使用方式不同,将文献报道的鲜鱼腥草用量统计 分为内服及外用,可见,以内服方式用药的鲜鱼腥草 用量介于25-500 g,用量跨度较大;以外用方式用药的鲜鱼腥草用量在15-250 g之间。
与古籍记载用量有 所区别,鲜鱼腥草用量均明确,且用量较大。
2.3干、鲜药材用量差异原因
各大医书或临床实践中的药材使用多为复方,即由多味药材共同组成,多种有效成分相互制约,相辅 相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最佳效果。
故复方中的各个 中药剂量因其在方中作用不同而剂量不同,与单味药 治疗疾病剂量差别很大,而药典中的药材常规用量则 为单味药的常规用量范围,这可能也是药典中的用药 范围与古籍记载或现代临床应用中不一样的原因。
在《论药材含水量与经方剂量折算》1321中强调了药 材含水量对经方计量的影响。
从南北朝至唐代初期,我国药材的剂量方法比较混乱,即以这段时期为节 点,前代医家用药习惯为先计量,后炮制,而后至今用 药习惯为先炮制,后计量。
药材炮制后,含水量会发 生明显变化,“药材含水量的差异”,即鲜药与干药之 间的差异。
在干鲜互用的中药中|321,对于芳香性含挥发性油 的药材,因挥发油只存在于全草的叶中,则需要考虑 含水量和挥发油的多少,对于以叶人药的药材,鲜干 折算时按挥发油计算。
而对于以梗人药的药材,鲜干 折算时应按含水量来计算。
当一种药材,叶与梗皆可 人药时,应分别使用。
不论是古今用药剂量的差异,还是现代临床处方 用药剂量与药典规定用量的差异,鲜品药材所用含量 均高于干品药材,且超出剂量较多。
究其原因,主要
C Modernization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ateri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755
2019第二十一卷第十二期★Vol. 21N o.l2
表4鲜鱼腥草应用于肺痈及肺部方面的治疗古籍记栽治疗疾病类型所用剂量表述
右上肺癌纵隔转移伴上腔静脉综合症半枝莲、蛇舌草、鱼腥草、败酱草、夏枯草、牡蛎、苦参、米仁、石见穿,以上各药味用 量均为30 g,炒苏子12 g,海藻12 g,地龙15 g,蜈蚣3枚。
《陈友芝医案》上焦肺热蛇舌草、鱼腥草、龙葵各30 g,山豆根10g,白薇10 g,青黛15 g,黄芩10 g,知母丨5 g,石膏30 g,银花12 g,生草10 g,大豆卷10 g,白英30 g。
热毒内蕴而发热进口牛黄0.3 g(吞),青黛15 g,知母20 g,牛角片100 g,大黄秀10 g,柴胡10 g,青蒿 10 g,川连5 g,石责、半支莲、鱼腥草、蛇舌草、穿心莲各30 g。
湿热痢而偏重于热者白头翁18 g,北秦皮30 g,川连3 g,黄柏18 g,马齿苋18 g,白槿花18 g,鱼腥草18 g,延胡索18 g,十灰丸12 g(分2次呑)。
《章次公医案》肺痈
生芪24 g,鱼腥草18 g(后下),银花18 g,玉竹15 g,生甘草9 g,生米仁30 g,白芨粉
4.5 g(分3次呑)。
生芪24g,鱼腥草15 g(后下),雅连3 g,甘草6 g,党参9 g,紫地了 9 g,白芨粉4.5 g
(分3次呑)。
肺炎
生麻黄2.4g,杏仁泥10.5 g,川桂枝3 g(后下),生石膏18 g,炙紫菀、白苏子各9 g,射
干、苦桔梗、粉前胡各5 g,粉甘草3 g,红冬5枚,煎浓汁,频服。
服药后仍然高热、气
急鼻煽者,于上方中加鱼腥草、蒲公英各18 g,用以清热解毒。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肺痈极期鲜芦根90 g,冬瓜子30 g,桃仁6 g,苡仁30 g,鱼腥草30 g,甜葶苈3 g,黄芩10 g,皂 刺3 g,银花30 g,西黄丸6 g(分二次服)。
内伤发热柴胡4.5 g,黄芩9 g,知母9 g,生石膏12 g,焦山栀9 g,淡豆豉9 g,杏仁9 g,生甘草 4.5 g,鱼腥草30 g,赤白芍各9 g,炒枳壳9 g,制大黄9 g,姜半夏12 g。
内伤发热服药后,症状有缓解,仍有鼻干,右侧颈部有肿胀感。
柴胡4.5 g,葛根、黄芩、焦山栀、淡豆豉、制大黄、赤白巧各、炒枳壳、姜半夏、杏仁、夏 枯草,以上药味用量均为9 g,鱼腥草30 g,生甘草3 g。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外感风温,湿热内蕴,熏蒸太阴,
热毒伤肺,蕴酸成痈。
炙麻黄、桔梗、甘草各6 g,杏仁9 g,生石膏30 g,米仁30 g,红藤30 g,鱼腥草18 g,芦
根1支,桃仁12 g,冬瓜子12 g,开金锁30 g。
热毒壅肺
银花、连翘、冬瓜子各18 g,芦根1支,桃仁6 g,米仁30 g,鱼腥草30 g,红藤30 g,败
酱草30 g,开金锁30 g,牛黄醒消丸4.5 g(分呑),本方可做加减,服23剂。
肺部仍有余热,
肺络损伤逐渐修复。
银花9 g,连翘9 g,芦根1支,米仁15 g,冬瓜子12 g,红藤、败酱草、鱼腥草、开金锁各
30g,黛蛤散12g(包)5剂。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牌肺气虚、肝胆热蕴。
黄芪30 g,太子参20 g,柴胡20 g,炙草3 g,姜半夏9 g,象贝母20g,百部9 g,半枝莲
30 g,葶苈子9 g,鱼腥草20 g,莱菔子9 g,红枣20 g,黄芩9 g。
风寒久伏于肺,日久逐渐转热。
桑白皮、杏仁J i l贝母、黄芩、莱菔子、苏子、白芥子、桃仁、地龙各9 g,甘草3 g,鱼腥
草 3〇g,
是由于鲜药含水量较大,另外,药材质量、产地、患者 人群、疾病情况、方药配伍等不同也会影响药材的用 药剂量。
3鱼腥草鲜药饮片开发的前景和展望
中药饮片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 加工炮制而制成的处方药品。
中药与天然药物不同 的重要标志是饮片的“生熟异治”。
作为传统中药三 大产业支柱之一,中药饮片在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 要环节中处于中间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41。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近20年来,各地中药饮片厂相继出现一些新型中 药饮片,包括中药免煎颗粒、超微饮片、压缩饮片、即食饮片等,并逐渐被推广应用。
每种新型饮片都有 其自身特点,但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_391。
鱼腥草饮片工艺包括将原药材进行除杂、切制、干燥等过程。
其关键步骤为干燥的温度控制,研究结 果显示自然阴干的方式为最佳,当温度超过40丈时,其有效成分中的甲基正壬酮含量将会下降|w_4"。
该加 工工艺及上述干、鲜鱼腥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比 可知,温度对于鱼腥草饮片来说至关重要。
而无论使
2756 C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ateri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药研究
表5常用方剂及民间验方中鲜鱼腥草用于不同疾病的用量统计
用药方式应用用量
肺炎m鲜白茅根50 g,鲜鱼腥草5 0g,金银花25 g,连翘15 g
大叶性肺炎_鲜鱼腥草30-60 g,桔梗12 g,沙参丨5 g,石青9 g,甘草6 g
肺痈吐血丨201鲜生地120g,鲜鱼腥草120g,鹿角胶30g(研末)
治肺痈鲜鱼腥草120 g,冰糖60 g,猪肺一具
风热咳啦%鲜鱼腥草50-150g,冰糖(也可为黄砂糖)40-60g 内服
治菌痢【17]鲜鱼腥草50-100 g
急性腹泻w鲜鱼腥草500 g
泄泻【23丨鲜鱼腥草60 g,鲜鬼针草30 g,鮮马鞭草20 g
尿血[糾鲜鱼腥草30 g,旱莲草、紫珠草各10 g
妇女带下【24】鲜鱼腥草25g,车前草30g
治疗小儿肺部感染【25】鲜品鱼腥草汁1m L/k g(浓度比2:1)
治疗儿童风热感冒〖261鲜鱼腥草50-100 g
治小儿头部脓疱疮【21】鲜鱼腥草250 g
治阴囊湿疹[2|】鲜鱼腥草100 g
外用
预防及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27_28】鲜鱼腥草15-20 g
预防及治疗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m-301鲜鱼腥草约30-60 g
丹毒[川鲜鱼腥草100-200 g
痔疮肿痛【17]鲜鱼腥草60-90 g,银花40 g,田螺20个
用上述何种新型饮片,均需注意温度问题。
通过对不 同版本《中国药典》的总结,鱼腥草在古籍中的记载以
及在现代研究中的报道,可知,鱼腥草鲜用的频率很 高,其鲜品在医药界应用广泛,对临床急症及表症的
治疗,效果显著。
因此开发鱼腥草鲜药饮片是非常有 必要的,且是临床所需,同时也是鲜药应用的新趋势,这也为鲜药以及鲜药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4总结
几千年来,中医药为民族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九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鼓励中医药 发展。
作为一种独特的中药应用形式,鲜药是对中医 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由于鲜药未经高温干燥、酸、碱和有机溶剂处理,易变性、失活的有效成分没有被 破坏,保留了原有的药理作用,因此临床应用治疗某 些疾病时疗效显著。
在应用先进、适合的鲜药保鲜工 艺的前提下,基于临床应用方便快捷的角度,开发鲜 药饮片势在必行。
相信通过研发适合临床使用的鲜 药饮片,鲜药在临床上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鲜药 的优势和特点将能更好地体现,从而使大众更加受益。
参考文献
1朱慧,李玉珍,解一舟,等.现代鲜药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 20( 10):丨889-189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15.
3 施春阳,方建国,王文清,等.宜昌产鲜鱼腥草挥发油成分的特征图
谱.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 29(10): 815-817.
4 孟江,董晓萍,周毅生,等.鲜鱼腥草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中
药杂志,2007, 32(10): 929-931.
5洪佳璇,徐淑媛,江丽,等.鲜品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分析.浙江中医杂志,2013, 48(8): 375-377.6 何刚,卿光明,李敏,等.GC-MS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鲜品鱼腥草挥
发油中4种成分的含量.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 16
(6): 1391-1395.
7 孟江,董晓萍,姜志宏,等.鲜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国中
药杂志,2006, 31(16): 1335-1337.
8李转花,胡思玉,余启波,等.鲜鱼腥草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33(6): 38-42.
9洪佳璇,汪柏尧,高雅文,等.鲜鱼腥草提取物对脂多糖所致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8, 25(5): 376-378.
10洪佳璇,江丽,唐法娣.鲜鱼腥草油对哮喘豚鼠气道收缩和炎症反
C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ateri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757
2019第二十一卷第十二期*V o l. 21N o.l2
应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4): 313-314.
11吴慧芬,洪佳璇,唐法娣.鲜鱼腥草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TGF-A、
LTD4、ET-1含量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 20(5): 484-458.
12吴慧芬.鲜鱼腥草挥发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干细胞因子和KL-6的 影响.儿科药学杂志,2017, 23(6):卜3.
13白玲,马敏怡.鱼腥草的研究概述.兵团医学,2018, 1:65-67.
14王洪生,洪佳璇,冯丙江,等.鲜鱼腥草多糖与总黄酮抗辐射作用机制的对比.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 35(10): 29-32.
15钟君.鱼腥草临床应用的研究槪况.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24): 235-237.
16洪佳璇,冯丙江,吴慧芬,等.鲜品鱼腥草与干品鱼腥草的相关研
究.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2(2): 144.
17郝近大,李建生.鲜药图谱.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18孟江,宗晓萍,董小萍.鲜、干鱼腥草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8, 19(6): 13-15.
19吕雪,杨敏,刘娟.干鲜鱼腥草中挥发油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抗感染药学,2011,8(3): 180-182.
20郝近大.鲜药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1王连香,刘章玺.老药新用治疗咳嗽.医药导报,1998, 17 (1):55.
22陈浩,刁立峰.单方治疗急性腹泻3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 11
(2):62.
23胡恩,陈清荣.长汀客家习用方药简介.中国民间疗法,2006, 14
(11):21.
24佚名.鱼腥草验方(三).湖南中医杂志,20丨6, 32(8): 117.
25洪佳璇,高雅文.鲜鱼腥草汁治疗小儿肺部感染性疾病103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 11(5): 317-318.
26洪佳璇,吴慧芬.鲜品鱼腥草治疗儿童风热感冒临床观察.屮_屮医急症,2008, 17(2): 158-159.
27徐向红,魏素兰,朱国香,等.鲜鱼腥草外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丨,20(5): 850-851.28魏素兰,徐向红,朱国香,等.局部湿热敷配合鲜鱼腥草外敷治疗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B):73-74.
29邱征丽,何婉珠,薛素贞,等.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预防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的效果观察.海峡药学,2016, 28(9): 165-167.
30邱征丽,赖玉娟,李平平,等.鲜鱼腥草外敷治疗罂粟碱肌注致硬结的效果观察.现代医院,2015, 15(4): 68-70.
31吴汉军,李燕君,刘邦强.鲜鱼腥草外敷治疗丹毒1例.时珍国医国药,2003, 14(11): 663.
32徐立鹏.论药材含水量与经方剂量折算.中国中医药报.2015- 06-12(4).
33吕秉森,胡云川.鲜干药材用量的折算--兼论藿香佩兰应梗叶分开.收藏,1981,(2):35.
34陆兔林,李金慈,于江泳,等.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饮片治疗控制中的应用.中国中药杂志,2014, 39(1): 149-152.
35肖永庆,李丽,刘颖,等.构建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问题.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 17(1): 167-172.
36林世和.对中药饮片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 26
(14): 187-189.
37蔡皓,秦坤明,刘晓,等.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丨,13(3): 450-456.
38徐春波,李振吉,朱晓磊,等.中药配方颗粒国际组织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 12(6): 841-844.
39刘晖晖,李盛青,詹若挺,等.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与临床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
(1):9-17.
40胡馨,赵华良.鱼腥草的炮制丨.艺与质量标准研究.时珍_医_药,2007, 18(1): 150-151.
41张金艳,孙伟伟,李贻奎,等.鱼腥草注射液再研究概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 12(6): 990-993.
N e c e s s i t y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r e s h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D e c o c t i o n
P i e c e s b y A n a l y s i s from t h e Q u a n t i t y o f F r e s h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Zhu Hui,Li Yuzhen,Li Hongqiang
(Beijing Jiansheng Pharmaceutical Co”Ltd”Beijing]00039,China}
A b s t r a c t:In view in tli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resh Chinese medicine (FCM),the treatment effect of FCM on a variety
of diseas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diy one.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of FCMto make it play a better role,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nd prepare fresh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FCMDP)for clinical application.Therefore,this paper takes the common fresh drug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as an example,compares the dosage of dried and fresh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by the statistics reports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modern studies,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dosages,so as to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FCM,and to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FCM.
K e y w o r d s:Fresh Chinese medicine(FCM),fresh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FCMDP),fresh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dosage
(责任编辑:闫群,责任译审:钱灵姝) 2758[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ateri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