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企业中的精益生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啤酒企业中的精益生产研究
一、引言
精益生产方式以日本丰田生产方式为原型,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 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之一, 被誉为“转变世界的机器”。

因此各行各业都在把精益生产的理念引入到自己的管理与生产之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加自己的竞争实力。

中国的企业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个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本文通过研究精益生产的实质,论述其在食品德业中的啤酒企业如何利用精益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成果,期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精益生产概述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简称LP) ,又称精良生产。

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致, 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 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或下道工序) 急需的产品;“益”表示利益、效益,具有经济性。

精益生产就是准时制造, 毁灭故障, 消退一切铺张,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

精益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全都:利润最大化。

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方式:一是不断取消那些不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 即“降低成本”;二是快速应对市场需求。

这也是精益生产方式的两个基本目标。

精益生产方式的详细方法是生产同步化、生产均衡化和生产柔性化。

为了达到降低成本、快速应对市场需求这两个基本目标,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可以概括为适时适量生产、建立柔性生产机制和保证品质三个方面。

在实现精益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管理工具是看板。

采用看板进行管理(简称看板管理) 可以说是精益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

三、精益生产与啤酒企业
1、中国啤酒工业的生产现状
啤酒行业是中国酿酒工业中最年轻,也是发展最快、目前最大的行业。

近二十年来, 中国啤酒工业从高速发展逐步走向稳定增长, 企业规模从小到大; 产量从40 万吨增长到20XX 年的2273. 8 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 上交税金从几千万元增长到20XX 年的87. 8 亿元; 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生产规模化、集团化不断形成,啤酒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满意了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前,虽然啤酒产量增长速度减缓, 但发展前景非常宽阔。

应当看到中国在啤酒产量上虽成为世界啤酒大国,却并未达到啤酒强国的水平。

这个状况表现在过剩的低水平的生产能力, 使产能得不到发挥, 造成资金沉淀。

同时,产品同质、同味的状况屡见不鲜,而且产品档次不高,单位产量效益低下。

产量—效益比与世界啤酒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精益生产方式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思想,其精髓体现在彻底消退铺张,下面主要从铺张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啤酒行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社会的铺张
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对20XX 年中国啤酒行业生产统计看,中国啤酒生产能力已达3000 多万吨,产量为2273. 8 万吨,闲置能力700 多万吨,占25 %以上,其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铺张。

(2)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铺张
从行业统计的企业经济效益看,20XX 年中国啤酒行业的税金、利润及吨酒效益水平依旧出现滑坡。

税金总额87. 8 亿万,比上年提高2. 8 亿元, 但吨酒税金仍下降0. 78 %; 啤酒工业利润17. 3 亿万,比上年同期降低了2. 4 亿万, 吨酒利润下降了15. 73 %。

约40 %的企业有利润, 而亏损面达60 %。

分析20XX 年中国啤酒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有啤酒主要原材料上升、少数地区税负增加等客观原因外, 啤酒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管理水平低下是主要原因, 详细表现在技术经济指标方面。

综合比较中国啤酒工业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目前仍存在较大差距。

同世界啤酒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啤酒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啤酒企业各种铺张严重,如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见,废水再循环利用、煮沸二次蒸汽回收、热能回收等技术未得到有效应用。

因此,改革管理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养,采取措施,不断消退铺张,才能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水平。

(3)新产品开发不力造成的铺张
新产品开发是中国啤酒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数啤酒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最终效果并不尽如入意。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啤酒行业每年开发的新产品约有50 多种, 却仅有20 %左右的新品成功地开拓了市场, 获得了成功,主要表现在:
1) 新产品开发没有以市场有效需求为动身点。

2) 技术含量低,质量不过关。

3) 缺乏创新,新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

4) 新产品开发过多、过滥,缺乏有效管理。

(4)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铺张
20XX 年第2 季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啤酒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

分别从X市、X市、X省、X省、X省等5 个省市的经销领域抽取了41家生产企业生产的42 种产品,合格35 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3. 3 %。

抽查结果反映出,我国啤酒产品的总体质量基本稳定。

本次抽查中发觉的主要问题是双乙酰项目不合格和浊度项目不合格。

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装备差、技术力气和管理水平低, 其产品质量掌握不严。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要求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对啤酒产品质量的监督,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意识。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加强产品质量的检验等措施, 提高啤酒质量水平, 满意广阔消费者的需求。

3、精益生产与啤酒企业
啤酒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打算了其生产的特点。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 物料是均衡、连续地按一定工艺执行顺序运动、变化的, 即原料→糖化→发酵→过滤→包装,其工艺过程有着掌握的连续性。

啤酒生产的各个工序地理位置相对集中, 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技术较为成熟稳定; 产品多为标准的系列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的需求可以预估; 为保证产品能随时供货,通常有一定数量的产品库存。

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的重复程度高。

这些特点使整个啤酒生产过程归属于流程性生产,而传统生产方式是详细生产车间的生产呈现为备货型生产的特点,也就是为了补充预定的在制品储备和成品库存而组织标准产品和系列产品的生产。

啤酒制造业是食品工业的一部分,从食品卫生等要求来分析, 其生产技术要求更高, 掌握更为严格。

因此,在啤酒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 解决当前啤酒企业普遍面临的生产管理等问题,制定企业生产经营战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