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沪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古诗《鸟鸣涧》阅读。

鸟鸣涧
(唐)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主要是写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春山、________、鸟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观书有感(其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昨夜江边春水生,
天光云影共徘徊。

蒙冲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

这两首诗描绘其“______”的感受,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第一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的现象,比喻_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
______________,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3. 补充古诗,完成练习。

乞巧
[唐]林杰
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

[1]补全诗句。

[2]乞巧节在农历______,人们有______的习俗。

[3]哪句诗描写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用“____”画出来。

[4]这首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下面的古诗,并回答下列问题。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乞巧”,又名“______”,时间是农历__________,民间有妇女对月穿针的习俗。

[3]诗中引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首诗题目中的“兴”指的是()
A.举办,发动。

B.流行,盛行。

C.兴致,兴趣。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劳动?请你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劳动人民的________,体会到诗人对他们的
_____之情。

6. 阅读理解。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2]找出文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外对比阅读。

桑茶坑①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②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③,
一牛吃过柳阴④西。

(注释)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②晴明:晴朗,明澈。

③眠正着:正睡得酣甜。

④柳阴:柳下的阴影。

[1]选一选。

(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___)季节。

A.初春 B.初夏 C.初秋
(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____)。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____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

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
“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

[3]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草满花堤水满溪。

(____)
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

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2)一牛吃过柳阴西。

(____)
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

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

[4]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

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茶坑道中》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

B.《桑茶坑道中》后两句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

C.《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孙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所以就闲着,在树荫下乘凉。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____________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
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字词。

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________。

[3]跟随着作者,我们看到了两组镜头,勤劳的乡村男女和儿童,请你选取一组人物,结合诗句,描写你看到的画面。

我选的是____________(乡村男女儿童)。

画面:______
[4]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养成了_____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乐园。

1.默写《望天门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

(1)河:_________________ (2)岳:_________________
(3)遗民: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________________。

陕北民歌“_________________”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

10. 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暖风”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_,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一句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讽刺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11. 读诗歌,完成练习。

游小鸟天堂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1]“三百年”写出了大榕树的______特点;“浓荫十亩”写出了大榕树
______的特点;“鸟千双”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的特点;“新枝还比旧枝壮”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的特点。

12. 古诗词阅读。

[1]《稚子弄冰》写出了幼童寒冬弄冰玩耍的过程:脱晓冰—穿____—当
_____—____—碎晓冰。

[2]三首古诗分别通过童孙______,稚子脱晓冰,_____的场景,刻画了儿童__________的形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①②③三句诗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

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

13. 古诗文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④簪⑤。

(注释)①破:沦陷。

②烽火:这里指战争。

③浑:简直。

④胜:能承受。

⑤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_____(季节)的时候写的。

[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
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和______,更加体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诗中因为有“____”一词写出了道路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诗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今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碧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七夕指的是农历__________,是传说中__________ 鹊桥相会的日子。

[5]叙述牛郎织女民间故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古诗,我知道了“乞巧”就是_______________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16. 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本文描写清新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

(2)诗中共写了个人。

他们的活动分别是。

(3)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小儿的顽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写出两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