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三黑和土地【推荐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课件出示2]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3]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3.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出示课件4]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优秀PPT课件

二、读下面的比喻句,先指出本体和喻 体,再体会其表达效果。
1.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本体是_耙__好_的__地__,喻体是_妇__女__们_刚__梳__的__头__。 作用是:_表__现_出__三__黑__把__地__耙__得_又__光__又__顺__,__说__明_他___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反复
合适不合适。
庄稼是农民的希望,所以他们想“变成一粒 种子”去“试一试”这片土地到底好不好。“尝 一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真 实地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与热爱。
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 是不是多余的?
不多余。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 土地之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 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 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 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基础。
的__劳__作__很__认_真__、__很__卖_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 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本体是___荞__麦__花_____,喻体是____雪_______。 作用是:形__象__地__写__出__了__荞__麦__花__的__颜__色__和__形__态__,__说_ 明__荞__麦__长__势__喜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农民是如何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土地的?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 比喻
旱天的鹅
土地 水
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热爱。

20 三黑和土地

20 三黑和土地


耙子
ɡuō
蝈蝈
qiá
o荞麦
tānɡ
蹚水
ɡuī
闺女
多音字运用
dǎi
dài
他因为私自逮( )住了一
只金丝猴而被逮( )捕了。
填一填
1. 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 疙瘩 )
2. 用耙子聚拢和散开柴草、谷物等或平整
土地。
( 耙)
3. 从有水、草等的地方走过去。文中指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庄稼地里走过去。
( 蹚)
朗读课文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出情感。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 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 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 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 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 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根据提示,说
写出了三黑翻地时的认 真和仔细,表现了三黑对土 地的热爱之深。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比喻,写出了三黑辛勤耕耘,
把土地耙得非常平整。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平整
柔软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拓展一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史》
【译文】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 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知识点一、多音字溜:liū(溜冰)liù(大溜)散:sǎn(散漫)sàn(散步)钻:zuàn(钻石)zuān(钻孔)二、近义词温暖——暖和合适——符合顿溜——顺当松散——疏松舒服——舒适赶紧——赶快准备——筹备叫唤——鸣叫招呼——呼唤三、反义词温暖——寒冷松散——紧密舒服——难受喜欢——讨厌笑嘻嘻——哭啼啼四、理解词语恨不得:急切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

土疙瘩:土结成的块状物。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松散:①(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②关系不密切。

③(制度、纪律等)执行不严格。

本文指土壤疏松。

荞麦:一种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白霎霎:形容很白。

蝈蝈儿:一种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于跳跃。

蹚:从浅水里走过去,也指从雪地、草地等走过去。

招呼:呼唤。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翻身: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笑嘻嘻:形容微笑的样子。

五、句子解析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统领全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給细细打碎。

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

先概括写出三黑翻地,然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3.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

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20*三黑和土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理解三黑对土地的态度,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感受诗歌的特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和巧妙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1.指名交流自己喜欢和珍爱的东西。

2.认识农民,走近三黑,看看他内心最珍惜的东西。

(板书课题)3.交流苏金伞资料,学生相互补充资料。

预设:苏金伞(1906年-1997年),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一)初读识字词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

(二)再读知文意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互读互评。

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自读课文,梳理思路,适当批注。

(1)出示自读提示: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为第1~3节,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为第4~15节,写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4~9节,写三黑把地耙得细致平整,想象着麦籽儿躺在里面的舒适,以及在地里茁壮成长的情景;第10~12节,写三黑回忆起逮蝈蝈儿的情景;第13~14节,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展望;第15节,写三黑内心感到的幸福——“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第20课《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0课《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0课《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0课《三黑和土地》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解析,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三黑”形象,探讨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与解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对土地的敬畏之情。
突破方法:教师可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学生在书写和运用生字词时,容易出错,需要加强指导。
突破方法:教师应反复示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并通过练习、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土地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句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三黑”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分析“三黑”形象: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三黑”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分析“三黑”形象的特点。
举例: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三黑”在课文中的表现,从而分析其形象特点。
(4)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学生能够理解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
举例: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土地的敬畏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__________本诗作者苏金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知识点多音字溜:liū(溜冰)liù(大溜)散:sǎn(散漫)sàn(散步)钻:zuàn(钻石)zuān(钻孔)近义词温暖——暖和合适——符合顿溜——顺当松散——疏松舒服——舒适赶紧——赶快准备——筹备叫唤——鸣叫招呼——呼唤反义词温暖——寒冷松散——紧密舒服——难受喜欢——讨厌笑嘻嘻——哭啼啼理解词语恨不得:急切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

土疙瘩:土结成的块状物。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松散:①(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②关系不密切。

③(制度、纪律等)执行不严格。

本文指土壤疏松。

荞麦:一种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白霎霎:形容很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分析】《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说作者介绍】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

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说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说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

准备资料: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了解作者;准备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课时】1课时【说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谈话:土地,对农民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

20.三黑和土地

20.三黑和土地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 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课文自学读要求: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 ·
课文解读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课文解读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20 三黑和土地
*
走近作者
苏金伞
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 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 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 对土地的挚爱。
资料链接
创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 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 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后的 喜悦心情。
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农民对土 地情感的一句话。
, 。
课文解读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课文解读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 ·
课文解所读闻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联系上下文,想象:听着蝈蝈儿叫,三黑想到了什么?
读了这篇课文,你 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 新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反思(推荐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反思(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反思(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反思第【1】篇〗《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

这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苏金伞诗选》,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采用了问题引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问题一: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二:再读全诗,请将本诗划分为两部分。

问题三:诗中具体写了三黑的那几件事?问题四:农民得到土地后,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问题五:品味诗歌中的修辞之美。

问题六:题目是《三黑和土地》,为什么开头先写农民得到土地?问题七:自由读“阅读链接”谈感受。

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借助《字词句段篇》了解了诗歌背景,因为本学期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同学们兴趣盎然。

在同学们朗读课文的间隙,我将问题出示在黑板上。

同学们迫不及待进入解决问题的状态。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品味诗歌中的修辞之美时,同学们纷纷找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而且能具体地说出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最让我满意的是“阅读链接”环节。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给学生播放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如果此时,你就现在田野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响起,教室里极其安静。

看着他们闭目享受的样子,我似乎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景正在他们脑海中闪现。

在交流分享中,同学们说看到了绿油油的麦田,看到了金黄金黄的稻田,看到了广阔无垠牛羊成群的草原,看到了雪白的棉花,看到了金黄的油菜,似乎闻到了稻花香,似乎听到了农民伯伯正在谈论着丰收,似乎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到此,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没有深入讲解。

课堂中呈现的问题也比较多。

1.在课堂上,问答形式比较多,读的环节比较少。

如果能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读出自己对土地的感受,应该更符合诗歌的气质。

三黑和土地简介20字

三黑和土地简介20字

三黑和土地简介20字三黑是一种养殖猪品种,以黑色的毛色为特点。

土地是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黑猪是中国传统的猪种之一。

它的外貌特征是全黑色的皮毛,体型健壮,身体均匀,胸腹部较宽,肌肉发达。

三黑猪的头部有较明显的嘴唇,耳朵较大,尾巴较短。

这一品种的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存。

它们的产肉性能较好,出栏重量比其他品种的猪高,肉质瘦肉多,肉色鲜红,油脂和氨基酸的含量也较高。

三黑猪的肉质口感好,肉质细腻,营养丰富。

三黑猪的食性喜好杂,能吃各种的食物。

在野外环境中,它们主要以昆虫、蛙类、小鱼等为食,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

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饲养者通常会提供适量的饲料,使其获得均衡的营养。

三黑猪的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三黑猪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养殖品种。

它们以其较好的生长性能和适应能力受到了许多养殖户的青睐。

在农村地区,人们常常通过养殖三黑猪来提供家庭的肉食需求,同时也通过售卖猪肉来增加家庭的收入。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养殖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三黑猪的养殖数量有所下降。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猪肉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三黑猪在生长速度和肉质方面相对较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通过基因改良等手段培育新品种的猪,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些新品种的猪往往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和肉质,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三黑猪。

土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包括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大陆和岛屿,占地球表面积的29%。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的海洋和海湾,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土地充满了丰富的生命活力。

它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提供了养分和水分等生存所需的基础条件。

土地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

土地上的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保持着生态平衡。

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20课《三黑和土地》

第20课《三黑和土地》

20* 三黑和土地主备教师:杨承国教材分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课文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20.三黑和土地)2.作者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0.三黑和土地

20.三黑和土地

神 态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点明中心。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描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动作描写
写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心理描写
从神态、动作、心理三个方面具体表 现了三黑心里的甜。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内心善良, 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
主旨概括
重获土地 幸福喜悦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根据内容填空,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这首诗以_三__黑__和__土__地__为线索,主要讲
的是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 生了改变,他的内心洋溢着对土地的__热__爱__ 之情和对未__来__美__好__生__活__的憧憬。
自由朗读1-3小节: 1.说一说农民对土地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2.标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指土地革命以后农民真正拥 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农就民把一整·有个了生土 命地 投, 入了土地。 · 表现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 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比喻
热爱 依恋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20 三黑和土地
资料链接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
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不拘格
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
于修辞运用,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
苏金伞,是中国五四以来 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大公报》 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 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 地的事情,表现了三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 地后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他对土地的热爱之 情,展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0-三黑和土地

20-三黑和土地
他__的__劳__作__很__认__真_、__很__卖__力___。
2.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 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本体是___荞__麦__花___,喻体是____雪_____。 作用是:__形__象__地__写__出__了__荞__麦__花__的__颜__色__和_形__态__,__ __说__明__荞__麦__长__势__喜__人___。
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我们出生、生长的地方。
春种
秋收
20* 三黑和土地
作者简介
苏金伞 (1906—1997), 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 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 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 《鹁鸪鸟》等。
助读资讯
写作背景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 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 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 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 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字词识记

耙地
tānɡ
蹚水
读一读
qiáo
荞麦
ɡuī
闺女
ɡuō
蝈蝈
ɡē da
疙瘩
土疙瘩:指土块 打完场:指从庄稼收割之后再到脱壳的整个过 程。 公粮:指农民种地用一小部分粮食交税,现已 取消。
词语解释
1.合在一起(做某事)。( B ) 2.(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A ) 3.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D ) 4.考虑,计划。( C )
地:光、顺
三黑劳 作认真
三黑得意的心理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大地也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财富。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 根、发芽,不久就开出了漂亮的花。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 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 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统领全文,开宗明义,表现出拥有土地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他们像许多有趣的镜子, 映照出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断地变换着颜色,好像上帝给天空 涂上了金色、红色、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极小的 蜡烛。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示范教学PPT)三黑和土地【部编本 】-名 师课堂
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 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件(1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件(17张PPT)

农民 投入 送到 躺在
三黑
翻——细细打碎 耙——又平又顺溜
欢心 喜悦
谢谢观赏
三黑和土地
苏金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
情境导入
题中的三黑是谁?
诗的写作对象,本诗的主人公。
土地与三黑有什么关系呢?
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生字、新词
咸 ( xián ) 耙 ( pá ) 荞麦 ( qiáo )
朗读赏 析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几节深切地表达了农民 爱土地爱庄稼的心情。
朗读赏析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黑现在工作的认真,是从前没有过的。 因为现在他是土地的主人。 从前翻地耙地,比较起来是马虎的, 因为从前是给地主种地。
朗读赏析
在这几个小节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是比喻句, 突出表现了三黑耙的地又光又顺。
2.“简直是一张软床”也是一个比喻句, 说明三黑把地耙得松软,更合适庄稼的生长.
3.“叫麦籽儿睡上”“麦籽儿躺上去挺舒坦”等句子是拟人句, 写麦籽儿在地上睡得舒坦,更能突出三黑的地耙得好。
朗读赏析
由“爹娘骂”和“地主骂”你想到了什么?
语文
人教˙六年级(上册)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了以_三__黑___为代表的农民重新 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_对__土__地__失__而__ __复__得__的__喜__悦__心情,抒发了_农__民__对__土__地__的__热__ __爱__和__对__未__来__美_好__生__活__的__憧__憬___。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二、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比喻
热爱 依恋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反复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 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 手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
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热爱土地
合适不合适。
朗读4-9小节回答问题
(1)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 读出自己的感受。 (2)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 语句好在哪里? (3)“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 哪些含义?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精耕细作,表达了 对土地的热爱。
比喻
荞麦开花,预示着丰收在望,表 现出劳动人民的幸福感。
朗读10-15小节回答问题
(1)土地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 (2)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对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比喻,写出了三黑辛勤耕耘,
把土地耙得非常平整。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平整 柔软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 有哪些含义?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走近作者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 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 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 伍》等。
整体感知 阅读提示: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可以分为几 部分?
那美丽的云朵, 就像一朵朵棉花糖, 叫人想要摸一摸, 想拿起来尝一尝。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祖国又有 了新的变化,请拿起笔写一首现代诗,表现出这 些变化。
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小节):农民拥有土地后 的心情。 第二部分(4~8小节):三黑精耕细作, 好让庄稼长得更好。 第三部分(9~15小节):三黑在地里的 所见、所闻、所想。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1-3小节: 1.说一说农民对土地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2.标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蹬坏了他的庄稼。
爹娘骂:家庭贫穷,需 要劳动
地主骂:极端刻薄,不 近人情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招呼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内心满足,开心快乐
第11、12小节用三黑的回忆和拥有土 地的现在进行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农民拥 有土地的幸福、自由和惬意。
结板构书梳设理计
三 得到土地——兴奋喜悦

热爱土地
和 土
翻整土地——认真仔细 憧憬未来
地 劳作休息——充满幻想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 新的感受?
拓展延伸
我爱这土地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艾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假如我是一只鸟,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视频欣赏 《苦菜花》片段
《老农民》片段
土地,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黑的土地,走进诗 歌的王国,去感受土地带给劳动人民的快 乐吧。
20* 三黑和土地
交代了写作对象,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 本文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 的土地。
之前都是种地主的土地或 者没有土地,劳动积极性不高,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 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 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
就想发芽,
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为有了希望而 变得更加美好。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内心善良, 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
诗歌通过塑造三黑和土地,表达了什么思想?
本文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 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共产党让劳动人民 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 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