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三黑和土地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件(共21张PPT)

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
爱。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获得土
地后的喜悦心情。
生字导学
dǎi 逮住 逮蚊子

dài 逮捕 力有未逮
运用:那个逃亡多年的罪犯近日终于被逮 (dài)捕归案,逮(dǎi)住他的警察获得了表彰。
阅读策略
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结合诗句,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情感。
重新获得土地 向往美好生活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 RJ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诗句,体会三黑对 土地的情感。
2.结合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能说出自己对 土地的新感受。
资料推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末。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
重新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苏金伞
《三黑和土地》这首诗歌讲土地改革运 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 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结合相关诗句,想 象三黑耙地和展望未来的画面,可以体会到 三黑对土地的情感。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分几部 分?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
第一部分(1—3)节 第二部分(4—8)节
结构导图
农民有了土地—兴奋喜悦




翻整土地
地 三黑有了土地 回忆过去,描述现在
向往未来
热爱土地
பைடு நூலகம்
得到土地 翻整土地
第三部分(9—12)节 回忆过去
第四部分(13—15)节 畅想未来
精读课文
1.分析形象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读到特别能
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0.三黑和土地

20.三黑和土地

自学指导二
朗读4-9小节回答问题 (1)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 读出自己的感受。 (2)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 语句好在哪里? (3)“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 哪些含义?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精耕细作,表达了 对土地的热爱。
五、教师总结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 失而复得的喜悦,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六、拓展延伸 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就像农民珍惜土地一样,我们要珍惜得之 不易的生活。
20* 三黑和土地
1.识形象
(勤劳、爱土地)
2.悟技巧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 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那美丽的云朵, 就像一朵朵棉花糖, 叫人想要摸一摸, 想拿起来尝一尝。
三、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祖国又有了新的变 化,请拿起笔写一首现代诗,表现出这些变化。
岁月长河滚滚向前/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惊涛骇 浪/经历了悲欢离合/但/我的祖国/正在发生日新 月异的变化/神州九号/飞向苍穹/蛟龙潜海/不辱 使命/我的祖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 ×)
(2)苏金伞的诗歌多从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中取材,又经过个
人才华的淘洗和提炼,质朴中伴随着激情和诗意。( √ )
(3)《三黑和土地》 全诗透露出三黑的无奈和现实的悲凉。
(× )
(4)《三黑和土地 》用词雅致而富有文采,具有黄土地一
样坦荡的气质。
(× )
5.三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是什么?三黑又是怀 着怎样的心情面对土地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精美课件(共5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精美课件(共55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 内心中充满对土地的热爱和未来美好生活的 憧憬。可以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可以分为
几部分?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 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 的支柱。本文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 地改革,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认真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三黑得意的心理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比喻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对土地的爱。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对麦籽儿像对 孩子一般呵护。
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 《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 金伞诗文集》等。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 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 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 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 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 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课外练习
联系实际生活,畅 谈自己对土地的新认识, 明确人类与土地相互依 存的关系。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9 三黑和土地
土地,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今 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黑的土地,走进诗歌 的王国,去感受土地带给劳动人民的快乐 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件(共27张PPT)

初读诗歌
学习提示: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
出不理解的词语。
思考:①每小节写了什么?②全诗可以分 成哪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ɡē dɑ
•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ɡuō ɡuor
• 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tānɡ
•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chánɡ
•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 这么疏松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 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 一片雪。
•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 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 听,叫得多好!”
拓展阅读
听老师范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全班齐诵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边看“阅读链接”, 边听歌曲《在希望的田 野上》,思考:你好像 看到了哪些动人的画面? 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这 种“梦想和希望”?
1. 男女生对读诗歌。
2. 畅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 土地有什么新的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 下来。
你们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兴奋、喜悦
你们从哪里体会到三黑有了土地的兴 奋和喜悦?
耙地 回忆逮蝈蝈儿 展望新生活
耙地 三黑是怎么耙地的?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专注、细致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三黑耙出的地是什么样子的?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精美PPT课件

主要作品
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
诗文集》等。
写作背景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 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 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 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 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 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 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辨析
作动词,表示“用锥状的物体在另 一物体上转动穿孔”“钻研,仔细深入 研究”时,读zuān,如,钻探、钻书本; 作名词,表示“穿孔洞的工具”“钻石” 时,读zuàn,如,电钻、钻石。
多音字学习
ái 挨打 挨饿

āi 挨着 挨近
字歌
挨(āi)挨(āi)挤挤, 不怕挨(ái)批。 忍饥挨(ái)饿, 挨(āi)近河堤。
词语对对碰
咸一淡
甜一苦
肥一瘦
温暖一寒冷
松散一紧凑
笑嘻嘻一哭戚戚
词语对对碰
温暖一暖和 合适一适合 松散一疏松 合伙一合作 白篓要一白茫茫
顺溜一顺滑 恨不得一巴不得 笑嘻嘻一乐呵呵
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 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文主要写了农 民三黑得到土地后, 爱不释手,认真侍弄 土地,种上荞麦,等 到丰收。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 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 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标 题:展望未来)
品读诗歌
品读诗歌

20 三黑和土地 课件(共25张PPT)

20 三黑和土地   课件(共25张PPT)
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你最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些语句?请你静心默读,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夸张:写出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疙瘩


填一填
温暖 ______ 松散 ______ 舒服 ______ 赶紧 ______
暖和
疏松
舒适
赶快
咸 ______ 甜 ______ 温暖 ______ 舒服 ______


寒冷
难受
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关于土地的诗歌。(如艾青《我爱这土地》)
课后小结
《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农民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珍视,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和期望。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了解了农民对土地的重要性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我感受到作者对农民的热爱和赞美,也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和农村的重要性。我明白了要珍惜土地资源,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耙子 荞麦 蝈蝈 蹚水 闺女
耙子 荞麦 蝈蝈 蹚水 闺女



字词学习

qiáo
ɡuō
tānɡ

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课件

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课件

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3 ):土地是农民的生命 第二部分( 4-9 ):三黑和土地 第三部分( 10-15):今昔对比,畅想未来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1-3小节: 1.说一说农民对土地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2.标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朗读4-9小节回答问题
(1)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 读出自己的感受。 (2)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 语句好在哪里? (3)“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 哪些含义?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精耕细作,表达了 对土地的热爱。
结构梳理
农民热爱土地

黑 和
三黑在土地里劳动


幸福与希望
重获土地 幸福喜悦
主题概括
本文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 地改革,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 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 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拓展延伸
我爱这土地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艾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小时候因为逮蝈烟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蹬坏了他的庄稼。
不幸
今昔对比(土改前后)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幸福
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
好,收得更多。 合伙种田
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朗读课文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出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三黑和土地》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三黑和土地》PPT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呵护与重视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比喻
三黑耙过地,
荞麦开花,预示着丰收,表现出
坐看下见来自歇己一种歇的。 荞麦已经开花,三黑有了土地的幸福感。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小时候因为逮蝈烟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互动课堂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是怎 样看待土地的呢?将自己的发现批注 在书上。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夸张
热爱 依恋
比喻
热爱土地
默读 小节,思考:这部分讲 了三黑的哪些事情? 三黑又是怎样 看待土地的?勾画出相关语句。
三黑认真翻地、耙得又平又顺溜、准备播种麦籽儿。 翻地、耙地 (4-9节)
忆逮蝈蝈 (10-12节)
三黑回忆小时候逮蝈蝈儿的情形,现在他想招呼 孩子来自己地里逮蝈蝈儿。
三黑展望未来的事情。
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农民对待 土地的态度也就是三黑对土地的态度。
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欣赏歌曲《在 希望的田野上》,边听边勾画农民对 土地情感的句子。
结合对课文和“阅读链接”的理 解,联系生活,说说你对脚下土地 的新感受?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阅读苏金伞《苏金伞诗选》。
课后练习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两句话运用___比__喻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农__民__对__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精品课件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 得的喜悦,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 美好生活的憧憬。
3.思考:农民对土地有怎样的感情?
诗歌第一节用旱田的鹅见了水的情景来比喻有了土 地的农民的样子,充分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写 出了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心情,也写出了农民内心 极度的欢喜之情。喻体的选择和“连头带尾巴”这样 的说法极具农村生活特色,语言显得朴实、亲切。
(2)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语句?请你静心 默读,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语 句好在哪里?
句子一:“从没睡过这么好
的床”一句,有哪些含义?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写 出了三黑对土地的诊视,土地 改革使三黑最珍视的土地失而 复得,而他也沉浸在欢喜之中。
句子二: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
20* 三黑和土地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金伞 的一首诗歌“三黑和土地”, 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这个课题 中知道了什么?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 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 生存的支柱。
二、走近作者:
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 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 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 回忆,几乎触处皆诗,新中国成立前夕 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 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以三黑为 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耙得又平又顺溜”用富 有口语特点的语言写农村 生活,很好地体现了苏金 伞“坚持用生活中的语言 写诗,不矫揉造作,不故 作深奥”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桌讨论交流: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有怎样的感受?
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感到那样的幸福和满足, 他精心照料土地,甚至想象着才耙完的地已经开满荞麦花, 这片土地是属于他的,他是土地的主人,这是自由的滋味, 他可以任由蝈蝈在地里叫唤,还可以招呼小孩子来逮蝈蝈, 他甚至对如何更好地耕种土地有新的计划,他还想象着获 得大丰收之后的甜蜜生活。他边劳动边尽情享受着重新获 得土地之后的快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精品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精品课件(共53张PPT)

3
三黑和土地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 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4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交流学习情况
多音字

dǎi 逮住 dài 逮捕
例:这名被群众逮( dǎi ) 住i )捕了。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生活态度变化 (积极性提高)
两个打算——翻身后的农民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点明中心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 神态 ◎ 动作 ◎ 心理
心里真甜
蝈蝈儿
阅读课本第92页《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 土地带给农民的梦想与希望。
1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 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 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 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 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 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板书设计
三黑和 土地
有了土地,异常欢喜 翻地耙地,期望丰收 今昔对比,大不相同 展望未来,充满希望 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对 对美 土好 地生 的活 热的 爱憧

课文主题
这首诗写了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 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 的劳动热情。抒发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 情,展现了他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第20课《三黑和土地》ppt

第20课《三黑和土地》ppt

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
以及内心的喜悦 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20 三黑和土地
20 三黑和土地
在三黑心里,土地就是__心_肝__宝_贝__。
生命
20 三黑和土地
20 三黑和土地
20 三黑和土地
如果把“三黑和土地”中的“和”换 一个词,你会换什么?为什么?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
就想发芽,
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 情。
20 三黑和土地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比喻
荞麦开花,预示着丰收在望, 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幸福感。
小20 时三黑和候土地因为逮蝈烟儿, 常常挨骂,
20 三黑和土地
二、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这么松散的地,
那美丽的云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简直是一张软床, 就像一朵朵棉花糖,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叫人想要摸一摸,
想在上面躺一躺。 想拿起来尝一尝。
耙得又平又顺溜,
对土地的热爱。
看起来
比喻,三黑把地耙得平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平整整。
三黑 20 三黑和土地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一句,有哪些含义?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之前都是种地主的土地 或者没有土地,劳动积极性
这么好的床,
不高,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 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
三黑爱土地
三黑痴迷土地
三黑珍惜土地
……

【六上指向语文要素的教学设计课件】20. 三黑和土地

【六上指向语文要素的教学设计课件】20. 三黑和土地

这首诗写于1948年,当时解放区在进行土地改革。这 首诗写的就是翻身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0.* 三黑和土地
ái
tāng
挨骂 蹚坏
荞麦 麦籽儿 蝈蝈儿 柴火 疙瘩 公粮 耙地 蹚坏 打场 地头 东庄 顺溜
疙瘩
①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②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面~、芥菜~、线结成了~。 ③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上的~早去掉了、解开他们 俩人中间的~。 ④(方言)量词:一~石头、一~糕。 ⑤(方言)麻烦;别扭。
地头
①田地的两端:请大家在~休息一会儿。 ②(方言)目的地:快到~了,你准备下车吧。 ③(方言)本地;当地:你~儿熟,联系起来方便。 ④书页下端的空白处。
顺溜
①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她解开辫子,把头发 梳~了。 ②通畅顺当;没有阻拦:渠水流得挺~、文章写得很~、 日子过得很~。 ③顺从听话:这几个人中间就数他脾气好,比谁都~。
也就是说,当时接近90%的农民占地不足20%。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④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打场 麦子、高粱、豆子等农作物收割后在场上脱粒。
公粮 一般指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
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新中国成立以前,少数地主和富农拥有中国大多数土地。 农民占有的土地非常非常少。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

比喻
3.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
叫麦籽儿睡上。
形象地表现出 了土地的珍贵,从 侧面表现出三黑内 心的喜悦。
将麦籽儿看 得比自己还要宝 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
——美好憧憬 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
——热爱土地
2.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反复
3.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对土地的渴望与热爱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
第一个打算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三黑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思想观念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感受:三黑得到土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
思想观念变化(接受 新事物)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
——美好憧憬
六年级上 册语文 课件-第 20课 三黑和 土地 人教部 编版(共 20张PP T) 六年级上 册语文 课件-第 20课 三黑和 土地 人教部 编版(共 20张PP T)
三黑和土地
苏金华
—— 三黑和土地
有了土地,异常欢喜

翻地耙地,愉快劳作


今昔对比,变化巨大

热爱土地,憧憬 未来

新部编版六上语文20三黑和土地优质课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六上语文20三黑和土地优质课教学课件

反复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 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
自己先来尝一尝。
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
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躺在土里试一试,
等。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热爱土地
第二部分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读一读特 别能打动你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里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农民有了 土地,就好比旱天的鹅见了水,让我体会 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连头带尾巴钻 进水里”让我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后无比 舒畅的心情。
农民根本没有想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过嫌弃泥土,每一块
都送到舌头上, 土都像是他们心中的
是咸是甜,
国家保护动物并使其受重伤而被逮
( )捕了。
>>>> 初读课文
填一填
1. 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 疙瘩 )
2. 用耙子聚拢和散开柴草、谷物等或平整
土地。
( 耙)
3. 从有水、草等的地方走过去。文中指从
庄稼地里走过去。
( 蹚)
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了以_三__黑___为代表的农民重新 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_对__土__地__失__而__ __复__得__的__喜__悦__心情,抒发了_农__民__对__土__地__的__热__ __爱__和__对__未__来__美_好__生__活__的__憧__憬___。
三黑在地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看见荞麦开花,把白霎霎的荞麦花比作 一片雪,这么美妙的比喻,可见三黑心中是 多么喜悦!

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20 三黑和土地(一)故乡那片土地他生长在那片土地上,那片土地是他的故乡。

五岁那年,他独自在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鱼的小河边玩耍。

河边长着郁郁青青的树木,散发着清香的花在树荫下骄傲地绽放,时不时地给他跳一段舞,花的腰肢随风轻摆,他笑了。

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为他唱歌,在他听来是那么悦耳。

正值盛夏,他望见不远处的村庄里冒着炊烟,丝丝缕缕,温柔得像母亲的手。

同村的孩子们被爹娘唤回去吃饭。

他也在地上打了个滚,嗅着特有的泥土的芳香。

回到家中,爷爷正在做饭,奶奶在与邻居闲谈。

邻居李奶奶谈到自己的儿子在城里每月都邮钱回家。

奶奶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爷爷的饭勺也顿了一下,唯有他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爷爷告诉他:“千万别学你爹,那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他茫然地点了点头,却不知道为什么爷爷不让学爹,爹多好啊,每个月都往家寄那么多钱。

靠着木材厂,他们一家人不愁吃穿。

可是爷爷奶奶却不那么认为,在他没有出生之前,这个村子可比现在好得多,树也比现在多得多。

现在只有河边才有那么美的地方,村里已经没有几棵树了。

当年他爹回来说要开发最后一片地,他爷爷站在铲车前,双臂张开,身后是一片绿色。

爷爷说:“畜生!你要敢动这块地,就先从我身上压过去!”他爹吓住了:“爸,您这是干吗?我要挣钱呀!”爷爷上去就给了爸爸一个耳光:“挣个屁钱,你老家被祸害成什么样了?这里的花草树木,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凭什么在你这个畜生这儿被断了!”爸爸开着车走了,这是奶奶告诉他的。

他惊呆了,他没想到,爹为了赚钱,把树给砍了,那一小块绿地,是爷爷拼了老命保住的。

他不想让这最后一块绿地也不复存在,他心里这么想。

小小年纪的他沉默了,此后他每天去那块绿地,嗅着泥土特有的芳香,看着花朵曼妙的舞姿,听着鸟儿低声地说着悄悄话,望着河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动。

他躺下拥抱着那片土地。

十年如一时,他十五岁了。

“爹要回来?”他问。

“是。

”爷爷说,“看看你爹要干什么吧。

”果然两天之后,爹带着一队人回来了,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件(共4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件(共45张PPT)

第一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诞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得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guō
蝈蝈
guī
闺女
第二步:学字词
tāng
蹚坏
qiáo
荞麦
xián
咸菜

耙子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为什么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土地变得平整、疏松,在三黑看来“简 直是一张软床”,为麦籽儿准备“这么好的床”,是幸福的,而 三黑以前不曾拥有自己的土地,虽辛勤劳作却不曾拥有这份幸福, 所以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第一部分“农民对待土地” 深入探究:农民与土地有着怎样的感情?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 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的举止表现出来。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统领全文,开宗明义,表现出农民真正拥有土
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期望丰收,他好像看到了 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通过想象,由主人公三黑眼前的待种的松软的土地,想象 到荞麦花雪白的美丽景象,表现三黑的对丰收充满希望。
品析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概念:虚实结合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诗歌中, “实”是指当下存在的实物、实事、实境等; “虚”是 指联想或想象出来的虚物、虚事、虚境等。 运用:诗歌第9小节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是 实写;“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 雪”是虚写。

20 三黑和土地(改)

20 三黑和土地(改)

爹娘骂:家庭贫穷,需 要劳动
地主骂:极端刻薄,不 近人情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招呼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内心满足,开心快乐
小时候因为逮蝈烟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蹬坏了他的庄稼。
不幸
今昔对比(土改前后)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农民是如何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土地的?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 比喻
旱天的鹅
土地 水
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热爱。
表现出 了农民对土 地爱之深。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尝一尝”土地的味 道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好到什么程度。
1.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本体是_耙__好_的__地__,喻体是_妇__女__们_刚__梳__的__头__。 作用是:_表__现_出__三__黑__把__地__耙__得_又__光__又__顺__,__说__明_他___
的__劳__作__很__认_真__、__很__卖_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 对脚下的土地是否有了 新的感受?写一写自己 的感受。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反复
合适不合适。
庄稼是农民的希望,所以他们想“变成一粒 种子”去“试一试”这片土地到底好不好。“尝 一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真 实地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与热爱。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这句话运用_比__喻___的修辞手法,既 写出了土地的_松__软___,也写出了三 黑重获土地的__喜__悦____心情。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准备好了”在这里指 地耕好了 。 “叫麦籽儿睡上”的意思是 播种小麦 。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1.这节诗描写的是三黑翻地的情景, 体现出三黑的勤劳。
2.从“每一寸、每一块、细细”这 些词语中,可以体会 到 三黑对土地的珍爱。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生动形象地说明地耙得平整顺溜, 既体现出三黑是个种地能手,又体 现出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3
三黑和土地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 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4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交流学习情况
多音字

dǎi 逮住 dài 逮捕
例:这名被群众逮( dǎi ) 住的犯罪嫌疑人因作案事实 确凿,最后被公安机关逮 ( dài )捕了。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概括说一说三黑有哪些打算?
三黑打算种好庄稼,买头小毛 驴,驮着老伴走亲访友,享受生活。 说明农民有了土地,生活就会越来 越美好。
三黑一遍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 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 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2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略有改动。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与挚爱。作为我 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新中 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使贫苦农民从地主手中夺回土地, 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 表的农民们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文 中指三黑这样的农民们获得了土地,成了新中 国的主人。
画线句子中“他”指的是 三黑 。这两句
话用 蝈蝈的叫声 来衬托 三黑的心情 ,
表达了“翻身的人儿”的 幸福、喜悦 心
情,抒发了对
土地 的无限热爱
和对 未来美好生活 的憧憬。
层次梳理
三黑和土地
像旱天的鹅
恨不得→尝一尝、试一试
反义词
松散——紧实 白霎霎——黑乎乎 笑嘻嘻——气冲冲
课文详解
想一想: 同学们,请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诗歌主要讲的是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得到土地无比喜悦这件事。
第一部分(1 ~ 3节) 农民热爱土地的程度。
理清层次
第二部分(4 ~ 8节) 三黑耕地播种。 第三部分(9 ~ 12节) 蝈蝈叫得好喜欢。
20 三黑和土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课前导入
“三黑”,一个质朴而充满“土味”的名字。当他遇到“土 地”时,他身上的“土味”更加浓厚,他对土地的热爱更加真挚。 本课让我们走近“三黑”,去体味他和“土地”微妙的关系。
课前预习
1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 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 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 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第四部分(13 ~15节) 三黑的打算。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用朴实的语言,表现 出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我会仿写
农民一有了土地,
女人 一有了 孩子 ,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 孩子 。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小时候和现在,形成了强烈的对 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可以
现在
感受到三黑对土地的执著的爱以及获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得土地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拟人
“就想”“赶紧”体现出 三黑期盼收获的急切心情。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暗喻三黑看见荞麦开花心里美滋滋的, 乐开了花。
比喻
荞麦地里
衬托出三黑喜悦的心情
还有两个蝈蝈在叫唤,
吱吱吱……
对土地的挚爱 翻地→每一寸土、每一块土疙瘩
耕地→又平又顺溜
这么好的床→叫麦籽儿睡上
挚爱土地
逮蝈蝈儿→过去、现在(对比) 向往美好
对生活的回忆和憧憬 跟人合伙 买头毛驴 未来
翻身做主以后的喜悦→心里真甜、笑嘻嘻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三黑和土地》用朴实的平时方言,简洁的句式,表现了以三 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得到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感,抒发了农民对土地 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词语解释
恨不得:急切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 耙:用耙子聚拢和散开柴草、谷物等或平整土地。 顺溜: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松散:(事物结构)不紧密。 蹚:从潜水里走过去。本课指从麦地里走过去。 招呼:呼唤。 打算:考虑;计划。 合伙:合成一伙(做某事)。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松散——疏松 招呼——呼唤 白霎霎——白花花 笑嘻嘻——笑眯眯
活像旱天的鹅,
活像 旋转的陀螺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只要不停抽打就一刻也不停留 。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从两个“恨不得”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农民对土地深沉的爱
巴不得,急切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