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两种体位的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Vol.32 N o.4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Apr2021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两种体位的效果比较
李璐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两种体位的效果及护理u方法分析11丨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U=53)给予拔管后取平卧位,试验组(n=58)给予拔 管后取半卧位。

比较两组患者的在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期间的恶心、呕吐、低血压、氧饱和度(Sp02)发生情 况及疼痛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入PACU后,试验组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V A S评分为(3.28 士
0.56)分,均较对照组少。

但两组出现不适情况除恶心情况试验组显著较对照组少(P<0.05),其他情况比较无
统计学意义(P>〇.05)。

两组患者入PACU后15 min、20 min时SP02情况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但入PACU后10 min及出PACU时Sp02情况比k(P>〇.〇5)。

PACU的停留时间试验组显 著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莩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采用伴卧位,舒适 度更佳,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苏醒期;体位护理;平卧位;半卧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1434.2021.04.069
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的现象是较 为多见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由于 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多[n,对患者造成一定的 刺激与创伤,术后一段时间麻醉药物的作用未完全消退,仍有一部分残留,特别是老年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不利的影 响。

因此增强患者在麻醉恢复室麻醉间的护理尤为重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术后舒适度的要求也在 提高。

由于术后因体位不适引发的患者舒适度的下降问 题,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有研究显示在全麻术后 6 h- 8 h内采用去枕平卧位可以避免患者发生头疼及呕吐 物吸人的情况,防止发生吸人性肺炎通过比较老年患
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两种体位的不同效果及护 理,为临床最佳方案的选择奠定基础。

I资料与方法
I.I一般资料纳人2017年丨丨月~20丨8年12月接收的 111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拔管后体位不同的治 疗方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53例;男25例,女28例;年龄60 -78岁,平均(68. 2 ±3. 9)岁;试验组58例;男28例,女30 例;年龄60-79岁,平均(68. 5 ±4. 3)岁;两组患者上述一 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研究要求相符。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后人PACU时给予去枕平卧位,双 腿间放置自制体位枕,患侧胴窝和小腿处以软枕垫高约20°,适当的约束患者,患肢屈髋屈膝不可超过90°,保持患 肢外展避免过度屈曲挛和内收内旋。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 吸情况协助麻醉医生吸痰,拔出气管导管,若出现呕吐恶
表I两组患者Sp(),和心协助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分泌物以防误吸,保持呼吸通畅。

试验组拔出气管导管后给予低枕半卧位 即将床头抬高15 -30°、床尾10 - 15°;对照组是拔管后仍 处于去枕平卧位。

1.3评价与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在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期间的恶心、呕吐、低血压及在拔管后的10 min、15 min、20 min时Sp02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参照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 痛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汇总,%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x表示计量资料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
2 结果
2.1两组患者PACU停留期间出现不适情况比较试验组出现低血压4例(6. 90%),恶心5例(8. 62% ),呕吐丨例 (1.72%),头晕 3 例(5. 17%),VAS评分为(3_28 ±0_56〉分,对照组出现低血压3例(5.67% ),恶心11例 (20. 75%),呕吐 2 例(
3. 77%),头晕 3 例(5.66%),VAS 评分为(3.68 ±0.49)分。

两组出现不适情况除恶心情况 试验组显著较对照组少(P< 〇.05),其他情况比较无统计 学意义(P>〇.〇5)。

2.2两组患者SP02和PACU停留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人PACU后15 min、20 min时Sp02情况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 05),但人PACU后10 min 及出PACU时SP02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ACU的停留时间试验组M著较对照组少,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PACU停留时间比较
组别例值
(n)
10 minSp02
(%)
15 minSp02
(%)
20 minSp02
(%)
出 PACU Sp02
(%)
PACU停留时间
(min)
对照组5396. 2 ±1.089. 7 ±2. 193. 3 ±1.798. 5 ±1.246.5 ±3. 2
试验组5896. 3 ±1.397. 1 ± 1•898. 4 ±1.698. 7 ±1.331. 1 ±4.3
0.45419.91216.7410.84121.382
P>0. 05<0.05<0. 05>0. 05<0.05
3讨论度。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人PACU后15 min、20 m in时
根据习惯,我国大部分医院对髋关节置换术全麻醉术 后6 h内仍采用去枕平卧位。

主要原因是为了预防恶心呕 吐、避免呕吐物吸人、头晕头痛等情况的发生,保持呼吸道 通畅但平卧位可降低肺泡通气功能,可导致患者术后缺氧41。

而术后早期采用半卧位,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呼 吸,可以更好的扩张肺底部,换气量增加,提高了血氧饱和Sp〇,情况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上述说法,表明术后早期采用半卧位可 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过程 中,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越来越受到医师及护理人员的质 疑。

术后患者丧失部分知觉,肌肉无力松弛,机体虚弱,降 低了机体的保护性反射作用,自卫调节能力降低W。

且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患者可能由于术中置入引流后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作者单位: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100005 不适感,如置管疼痛,肌肉紧张。

且老年患者多数具有推
第32卷第4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年4月501
行性的脊柱病变,去枕平卧使得患者头部过伸后仰,引发
颈肩部酸痛[6]。

长时间如此患者的腰部和颈肩部肌肉组
织可能出现僵硬状态,长时间可能引起肌肉酸痛的症
状[7]。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的体位可积极的降低舌后跟
引发的呼吸道梗塞、呕吐引发的吸人性肺炎但可能引发颅
内压升高,降低了患者颈静脉回流量,患者产生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8]。

护士早期采取半卧位可改变患
者的体位,患者身体的支点和受压面均发生变化,软组织
的拉力和承受压力的部位及强度均随之改变,缓解了颈肩
部肌肉的紧张度,降低了疼痛感,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舒适 度,减少了关节及肌肉的疲劳,减轻了伤口的症状。

研究
试验组恶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少,但疼痛V A S评分两组比
较无差异,分析可能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采用
伴卧位,舒适度更佳,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

参考文献
[1]成彩红,王彩星.骨科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两
种体位的临床对比研究[J].家庭医药,2019,2(2):
111-112.
[2]王怀素,焦皓,姚瑶,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
醉苏醒期两种体位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学术
版),2020,1(27):130 -132.
[3]赵黎明.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
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影
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8(2) :30 -32.
[4]朱本华.麻醉术后体位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
健营养,2019,29(24) :391,393.
[5]陈培炎.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入麻醉恢复室期间最
适宜体位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6,4
(24) :57 -57.
[6]邓曼丽,张伟丽,路晓霞,王敏,李静,宋玉祥.全麻手
术后患者最适宜体位的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
理杂志,2015,21(31) :3768 -3770.
[7]黄莉,刘珍,罗惠源,等.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后不同体
位对老年全麻患者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研究[J].中
外医学研究,2012,10(31) :65 -66.
[8]李杨,向军莲,黄朝芳.麻醉术后体位护理的临床研
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5) :14723 -
14725.
(收稿日期:2020 - 05 - 20)
舒适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冯瑞丽
[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

方法将2019年01月-2019年12月94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研究样本,基于病号尾数单双号作分组依据,取其中47例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另47例入实 验组,采取舒适护理。

比较两组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差异。

结果两组干预前的VAS、SAS、SDS分值比较,差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上述三表 分值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予以上肢骨折患者舒适护理,可显 著提升患者生理与心理舒适度,临床满意度高。

[关键词]舒适护理;上肢骨折;护理;生活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上肢骨折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且 病期与恢复期伴随有较长的疼痛应激,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易诱发各类负性情绪,使患者遵医依从性下降,进而影 响最终预后。

为尽可能保障患者骨愈良好,争取理想预 后,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尤其关键。

舒适护理基于常规护 理基础之做出优化与升级,强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服务,以改善患者诸如疼痛应激、心理不适等各类问题,尤 其适用于外科大手术患者,在骨科中应用率高,近年来得 到学者们的广泛推荐与肯定[1]。

为进一步探讨舒适护理 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开展以下研究,请阅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01月-2019年12月94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研究样本,基于病号尾数单双号作分组依据,取其中47例人对照组:男女比例32:15,年龄38〜76 岁,平均(57.63 ±8. 26)岁;骨折部位:桡骨14例,尺骨13 例,锁骨丨2例,肽骨8例。

另47例人实验组:男女比例 30:17,年龄36 ~73岁,平均(56_ 92 ±7.88)岁;骨折部位: 桡骨15例,尺骨14例,锁骨11例,肱骨7例。

研究上报院 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纳入标准:确诊上肢骨折;未合并其他部位骨 折;知晓研究并自愿入组,签署同意书;符合手术指征,同意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全程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严 重内科疾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严重全身性感染;妊娠、哺乳期女性。

作者单位: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文章编号]2095 -1434.2021.04.070
1.2方法对照组:为患者提供系统的人院检查指导,术 前常规心理干预,加强术前访视,配合手术医师开展治疗 工作;术后保持患肢抬高,建立与患者的良性沟通,指导患 者康复期间多阅读正能量书籍、观看影视作品、聆听优美 音乐,遵医予以镇痛干预。

实验组:(1)建立友好的护患关 系:在患者人院之际,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科室情况,关 心、鼓励患者,取得患者信任。

(2)病区的舒适护理:为患 者整理良好、整洁、温馨的病区环境,基于患者生活习惯与 喜好,允许家属将部分患者常用、喜好的物品(确认安全)带人病区、装饰病区,每日进行病区清洁,规范消毒灭菌工 作,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

(3)体位 的舒适护理:基于科内护理规章制度与工作细则,就不同 骨折部位的患者,采取科学的体位护理干预,患肢吊起,以加速患肢血运,改善患肢水肿,且益于降低术后疼痛感。

(4)疼痛的舒适护理:为患者建立早期镇痛干预,自控栗镇 痛;并在药物镇痛基础上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合理借用家 属的情感支持,加之注意力转移法等技巧,弱化患者对疼 痛的感知,如皮肤刺激法,术后24 h内使用冷毛巾敷于关 节以外或伤口敷料部位,再解除冷敷改以热敷,2 ~3 ?欠/d, 0.5 h/次。

(5)心理的舒适护理:成立并定期召开病友联谊 会,通过做游戏、聊天、观影、读书会等形式,运用情感支持 力量,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期间指导患者家属通过沟通予 以患者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被关心与被爱护,进而淡 化内心负性情绪;为患者播放喜剧电影、小品、相声,改善 患者心理舒适度。

(6)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用以预防 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诸如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定期 吸痰,必要下建立雾化吸入预防机制,改善患者呼吸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