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模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
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鼻咽癌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鼻咽癌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延长了5 年,问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鼻咽癌发病率升高
B.鼻咽癌死亡率升高
C.鼻咽癌发病率降低
D.鼻咽癌的患病率升高
E.鼻咽癌的患病率降低
2. 测量人群中某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时,所用指标为()。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感染率
D.续发率
E.患病率
3. 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4. 能够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的方法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生态学研究
D.纵向研究
E.个案调查
5. 用于疾病监测的流行病学研究是()。
A.生态比较研究
B.生态趋势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试验研究
6.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历史性队列研究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A.前者为随访研究,后者为横断面研究
B.前者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是即时的,后者为过去的
C.前者为由因及果的研究,后者为由果及因的研究
D.前者设立了对照组,后者不设对照组
E.前者有失访,后者没有
7. 某工厂进行接触粉尘与尘肺关系的队列研究得知,该工厂工人尘肺年死亡率为0.48‰,接触粉尘与不接触者的尘肺死亡率分别为0.89‰和0.06‰。
根据此资料:AR 为()。
A.0.42‰
B.0.83‰
C.0.41‰
D.0.89‰
E.0.48‰
8. 在某室内燃煤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的病例是当地几所较大医院的门诊或住院女性新发病例,对照是同一医院其他科室与肺部疾病无关的年龄相差不超过4 岁的其他女性病例,选择病例时选的都是新发病例,原因是()。
A.新发病例的配合性较好
B.新发病例刚刚发病,生活习惯还没有改变,对发病前某些生活习惯记忆也比较清楚
C.新发病例所需的样本小
D.新发病例好募集
E.选择新发病例可以减小混杂偏倚
9.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A.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
B.估计的相对危险度
C.要求的把握度
D.观察结局指标的测量误差
E.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10. 选择因服用雌激素导致阴道出血就医而检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易发生()。
A.Berkson偏倚
B.Neyman偏倚
C.选择性转诊偏倚
D.检出症候偏倚
E.无应答偏倚
11. 在实验研究中,因某些研究对象迷信著名专家而使干预措施产生正面效应,这种现象被称为()。
A.临床不一致性
B.从医效成
C.霍桑效应
D.心理诱导效应
E.不能预知的结局
12. 某地对乙脑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价,观察资料统计如图(地区人口稳定),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未发病人数发病人数
实验组99 9
对照组98 10
A.10
B.99
C.1
D.0.9
E.0.1
13. 某医院定期对所属45 岁以上的干部做体检,包括超声波检查肝、脾、胃、胸透、心电图,并查血、尿、粪,以发现可疑结核、心血管病、糖尿病、直肠癌、和肝癌患者等。
这是()。
A.单项筛检
B.多项筛检
C.整群筛检
D.选择性筛检
E.整群多项筛检
14. 假定某一筛选计划检查了1000人,又假定某病的流行率为4%,而这种筛选试验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0%。
根据这些资料判断,被筛选出来的阳性者中真病人数是()。
A.40人
B.4人
C.36人
D.192人
E.768人
15. 当筛检的疾病漏诊后果较严重时,要求筛检试验具有较高的()。
A.特异度
B.灵敏度
C.约登指数
D.阴性似然比
E.阳性预测值
16. 以下不属于健康促进策略范畴的是()。
A.健康教育
B.健康保护
C.健康管理
D.政策立法
E.环境干预
17. 卫生防疫单位开展的传染病漏报调查属于()。
A.主动监测
B.被动监测
C.哨点报告
D.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
E.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18. 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有()。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微生物、媒介、宿主
C.寄生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
D.病原体、机体
E.病人、污染物、外界环境
19. 影响和制约疾病流行的两因素指的是()。
A.自然因素、气候因素
B.气候因素、地理因素
C.地理因素、社会因素
D.社会因素、气候因素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0. 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患病率
B.免疫力
C.保护率
D.发病率
E.病死率
二、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20 分)
1. Tertiary prevention
2. Sentinel surveillance
3. Water-borne infection disease
4. Survivor bias
5. Population natural experiment
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50 分)
1. 简述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2. 简述选择医院病例为研究对象的优缺点、可能带来的偏倚以及理想的对照来源。
3. 简述流行病学的用途。
4. 简述筛检的真实性评价指标。
5. 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0 分,共10 分)
为了解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5 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某社区20 万人作为研究人群,其中吸烟者1 万人,研究发现吸烟者中有75 人发生冠心病,而不吸烟者中有60 人发生冠心病,请计算累积发病率、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并解释效应指标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
1-5 DCBAB 6-10 BBBDD 11-15 CCCCB 16-20 CADEC
二、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20 分)
1.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或疾病管理。
(1分)第三级预防发生在疾病的症状体征明显表现出来之后。
早期,通过适当的治疗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和复发,预防合并症和残疾的发生。
到了疾病晚期,通过早期发现和管理合并症,对已经发生的残疾进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的恢复个体的机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旨在降低疾病和残疾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1分)
2. 哨点监测,(1分)指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某些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分布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等,根据被监测疾病的流行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或)人群,按统一的监测方案连续地开展监测。
(1分)
3. 介水传染病,(1分)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存在于人类粪便、污水和垃圾中的病原体污染水源,人们接触或饮用后所导致的传染病。
(1分)
4. 幸存者偏倚,(1分)所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使得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1分)
5. 人群自然实验,(1分)当某些可能的预防措施(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研究对象的自发行为时,对这种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估即可采用队列研究。
如大量的蔬菜摄入可预防肠癌的发生,戒烟可减少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等。
这种现象称为人群自然实验。
(1分)
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50 分)
1. 答:(1)优点:
①因随机抽样,研究结果有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
②有来自同一群体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③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是病因探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2)缺点:
①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②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除非在一个稳定的群体中,连续进行同样的现况调查;
③研究对象中一些人可能处于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者临床前期而被误判为正常人,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以上每条2分,答出其中5条即可)
2. 答:(1)该对照的优点:易于选取,比较合作,且可利用档案资料,对照所患疾病与所研究的疾病无关;(3分)
(2)该对照的缺点:这种来源的对照暴露分布常不同于病例的源人群;(2分)
(3)该对照可能带来的偏倚:伯克森偏倚、调查偏倚、混杂偏倚;(3分)
(4)理想的对照来源:应该是从病例源人群中抽取,代表的是整个源人群,而不是未患病的人群。
在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中,对照应由尽可能多的病种的病人组成,从新发病人中选择对照,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的病种病人不能作为对照。
(2分)
3. 答:(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流行病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预防疾病。
预防是广义的,包括无病时预防使其不发生,发生后使其得到控制或减少直至消除,这就是疾病三级预防的指导思想。
例如,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来降低麻疹的发病。
(2分)
(2)疾病的监测:疾病的监测是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有效的措施。
既监测发生的疾病又监测已采取的措施,是考察流行病学工作的一个动态过程,一旦疾病暴发,便于及时采取行动,如用在天花的消灭上。
(2分)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必须进行的工作。
因为只有透彻地了解疾病发生、多发或流行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防制乃至消灭某一疾病,也就是说流行病学必定要有寻找病因及疾病危险因泰的工作。
(2分)
(4)疾病的自然史: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分)
(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用于评估防治疾病与促进健康以及卫生工作的最终效果。
(2分)
4. 答:(1)灵敏度/真阳性率:实际患病且被筛检试验标准判断为阳性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
灵敏度=TP/(TP+FN)*100%(2分)
(2)假阴性率/漏诊率:实际有病但被筛检试验确定为阴性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
假阴性率=FN/(TP+FN)*100%。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灵敏度=1-假阴性率。
(1分)(3)特异度/真阴性率:实际无病且被筛检试验标准判断为阴性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筛检试验鉴别排除病人的能力。
特异度= TN/(FP+TN)*100%(2分)
(4)假阳性率/误诊率:实际无病,但被筛检试验判断为阳性的百分比。
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误诊病人的情况。
假阳性率= FP/(FP+TN)*100%。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之问为互补关系,特异度=1-假阳性率。
(1分)(5)正确指数/约登指数: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识别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
范国在0~1之问。
指数越大,真实性越高。
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2分)(6)似然比:是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综合指标,根据筛检结果阳性与阴性,可计算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
(2分)①阳性似然比:筛检结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
比值越大,实验结果阳性时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
+LR=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灵敏度/(1-特异度)。
②阴性似然比: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
比值越小,实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概率越大。
-LR=假阴性率/真阴性率=(1-灵敏度)/特异度。
5. 答:(1)判断病人受感染时间,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2分)
(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可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和检疫。
(2分)
(3)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
(2分)
(4)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采取一项预防措施后,如果发病数经过一个潜伏期明显下降,可认为该措施可能有效。
(2分)
(5)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问较长。
(2分)
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0 分,共10 分)
答:(1)吸烟者累积发病率(I e)=75/10000*10000/万=75/万(2分);不吸烟者累积发病率(I0)=60/190000*10000/万=3.16/万(2分)
(2) RR=I e/I0=(75/10000)/(60/190000)=23.75(1分),表示吸烟者患冠心病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23.75倍。
(1分)
(3) AR=I e-I0=75/10000-60/190000=71.84/万(1分),表示每1万名吸烟者中的冠心病患者有71.84人归因于吸烟,如果消除吸烟这个因素,每1万人中可以减少71.84人患冠心病。
(1分)(4) AR%=(I e-I0) /I e*100%=95.8%(1分),表示吸烟者中的冠心病患者有95.8%归因于吸烟。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