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南票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葫芦岛市南票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其他 (共3题;共17分)
1. (10分) (2019九下·柳州模拟) 按原文默写。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共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 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3)潭西南而望,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小石潭记》)
(4) 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6) 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7) 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________”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 (2分) (2017八上·包河期中)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经典名著,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________”。

3. (5分) (2017八上·包河期中) 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题目:请以“榜样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除诗歌外)喜欢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否则会扣分。

(3)不要抄袭或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为了内容的充实与完整,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6分)
4. (1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尚格小学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学生们的课间活动是拎着锄头剪刀上山割菌草,因为他们有一个另城里孩子们羡慕不已的生物园:一块菌草培育基地、六方葱(yù)的菜园和十二窝(A)的小白兔。

菌草基地是农林大学的教授为学校的生物园量身定做。

菌草长势快,是特别培植的新品种。

刚割的菌草不能直接喂,要摊开晾干,不然兔宝宝吃了会拉肚子。

菌草还可以绞成粉末,用来培育平菇和金针菇,当看到纤嫩的茵菇从这些粉末中(B)地冒出来的时候,同学们都兴奋得何不拢嘴:“真神奇啊”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________
葱________晾干
(2)从下面(A)(B)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最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________(气定神闲,憨态可掬)
B.________(探头探脑,挤眉弄眼)
(3)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同学们都兴奋得合不拢嘴:“真神奇啊!”
B . 同学们都兴奋得合不拢嘴:“真神奇啊”!
(4)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予修改。

5. (15分) (2017七上·岳池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广安市启动了“书法进校园”活动,力争到2020年,创建100所“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活动要求各小学和初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各中小学校要选配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在职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承担书法教学辅导工作。

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从2018年起,广安将于每年11月举行全市书法大赛。

(摘自《四川在线》)
【材料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

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

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四】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几乎都用来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

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3)请用正楷字将下边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写简体字)。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6. (25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题目。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

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

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

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

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

”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

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A)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

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

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

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

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

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

”她轻轻地按
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

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

”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

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

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

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

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

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

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

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

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

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

(B)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

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

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

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

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流下了热泪!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2)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流下了热泪”。

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

(4)请在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赏析
(5)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

7. (20分) (2018九上·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

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

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

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

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少,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

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

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

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

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

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

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

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阅读第④段,请说出这棵榆树是如何“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
(2)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4)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8.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阻滞。

⑤莳:栽种。

⑥信:通“伸”,伸张。

(1)下列句中的“以”与“人皆以予自上国往”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祭以尉首
B . 以其境过清
C . 杀之以应陈涉
D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将陋其地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③因名之曰“何陋”④记之以俟来者
(3)翻译:
①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②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参考答案
一、其他 (共3题;共17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3-1、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6分)
4-1、
4-2、
4-3、
4-4、
5-1、
5-2、
5-3、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8-1、
8-2、
8-3、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