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预习学案
一、资源
1.狭义的资源:一般指自然资源,是由自然界生成的。

2.广义的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因人而生、由社会所创造的资源。

二、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人类对自然资源认知的差异:由于受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不同。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类: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根据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的用途分类: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布
(1)总体特点: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

(2)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的。

①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其分布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共生伴生矿较多,勘查难度较大。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

2.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1)农业社会阶段
①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②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的显著制约。

③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2)工业社会阶段
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3)信息社会阶段
①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
②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③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弱化。

预习自测
一、单选题
《天工开物》记载:“西川(四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

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井”的火源是()
A.天然气B.石油C.竹子D.煤炭
2.该地区用竹子制成连接管而非陶土的原因是()
A.保护耕地B.就地取材C.竹管耐火D.陶土稀缺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

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石油是一种()
①矿产资源②可再生资源③能源资源④新能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沈括“用石油制墨”,说明()
A.石油可以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能源价值
B.石油可以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物质价值
C.石油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
D.当时人们利用石油的方式以直接利用为主
5.与用松木燃烧制作松烟墨相比,用石油的烟灰制作墨块()
A.产生CO2,造成全球变暖
B.减少松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C.对石油需求增加,促进工业化进程
D.导致石油资源的枯竭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以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的统称)为原材料,制成可再生物质能锅炉直接燃烧的新型清洁燃料。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缺油少气,但人均能源消费量高,能源长期依赖进口。

目前,瑞典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开发利用的先锋国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瑞典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重工业发达B.交通运输业发达
C.供暖对能源消耗大D.能源资源丰富
7.瑞典大力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优势条件是()
A.森林资源丰富B.太阳辐射较强
C.对外交通便利D.邻近海外市场.
乌鲁米耶湖春季水深为4~6米,夏季仅1~2米,湖内丰年虾产量丰富。

丰年虾喜砂泥底,以藻类为食,喜高溶氧性水体。

读下图乌鲁米耶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文信息判断,丰年虾主要分布在乌鲁米耶湖的()
A.东部B.西部C.南部D.北部
9.乌鲁米耶湖夏季水位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夏季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的水量较少④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地表入湖水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我国部分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A、B两类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B.海陆位置C.人口密度D.国家政策11.乙处资源相对于甲处资源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B.海拔较高C.气候干旱D.交通不便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锂矿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战略资源。

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

数百万年前,“锂三角”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该地区与海洋分离。

周边山区富锂岩石分布广,“锂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众多富锂盐湖、盐沼。

“锂三角”地区锂矿储量约2903万吨,占全球各种类型锂矿总储量的76.1%。

该地区盐湖卤水中锂离子的浓度较高,镁等伴生元素较少,易于开发利用。

截至2018年末,“锂三角”地区锂矿产量约2.13万吨,开发程度非常低。

2020年我国超过70%的锂矿来自进口。

预计到2025年“锂三角”地区锂资源产能约33万吨,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我国锂矿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下图为“锂三角”地区示意图。

(1)说明“锂三角”地区富锂盐湖的形成过程。

(2)指出“锂三角”地区锂矿资源的优势特点。

(3)分析我国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的意义。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

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十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

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1)指出在莱州湾海域进行风电场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海洋条件。

(2)说明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

(3)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2.B 3.C4.C5.B
6.C7.A 8.B9.D
10.A11.D
12.(1)地壳抬升,未退却的海水在洼地积水形成内陆盐湖;周边富锂岩石被风化、侵蚀,径流将锂盐带入盐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锂盐不断富集。

(2)有富锂盐湖、盐沼及富锂岩石,锂矿储量大;伴生元素少,品质高;分布集中,易于开采。

(3)满足我国对锂矿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开辟国际锂矿进口新渠道,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锂矿开发对环境污染较大,减少国内开发,有利于保护本国生态环境。

13.(1)夏季水温高,冬季海冰破坏;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波浪等海水运动干扰。

(2)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3)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