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野望》 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
王绩

相关链接
作者 生平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 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 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 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 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 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 ,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 ,无功实为先声。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 ,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 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诵读 全文
野望
[唐]王 绩
gāo bó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品读 赏析
2.诗歌最后一句用到了什么典故?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 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品读 赏析
3.全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 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 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 获的禽鸟归来。

主旨归纳
小结
《野望》写的是山野 秋景。全诗通过萧瑟 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 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 见而不相识的情景, 抒发了惆怅、孤寂的 情怀。

疏通文意
疏通 意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 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 何方。
疏通 文意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落晖:落日的余光
译文: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 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 光。
疏通 文意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译文: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 识的人,(我)只好放声歌唱 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品读赏析
品读 赏析
1.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由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静) 近景(动)
这两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 阳的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牧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译文: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 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诸多猎 物回归家园。
疏通 文意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顾:视,看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 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 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写作 背景
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 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代 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
文体 知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 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 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