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C
课堂练习
5.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管教责任,并规定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是因为( )①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可以对未触法的未成年人进行警示③未成年人已无需法律的特殊保护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实行良法之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法治的作用/价值?(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P45-47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个人)(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社会)(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4)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
(1)实行良法。(2)实行善治。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方针: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 全民守法——基础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夯实法治基石
1、法治的作用?
选择法治道路
2、法治的要求?
描绘法治蓝图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新方针?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6.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7.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地位、重要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课堂练习
4.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改了国旗法、国徽法,增加了国旗国徽适用场合,严禁损害国旗国徽,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等内容。这有利于( )①尊重保护国旗国徽,维护国旗国徽尊严 ②体现国旗法、国徽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最高的法律地位 ③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实践必要
我国的法治历程
1978
1997党十五大
2002党的十六大
2007党十七大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小康目标
依法治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2党十八大
2014党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法治蓝图
4.
前提
关键
基础
防线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பைடு நூலகம்十六字方针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国家该怎样扎实推进民法典的实施?(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角度)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前提)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关键)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防线) 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基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把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得出的哪些结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99
1982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实现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
青少年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城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治理(使公共利益最大 化的管理过程)
良法+善治
2、法治的要求?P45-46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①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①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②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辨析:有了法律就能实现法治吗?
(商鞅生活的秦朝是法治社会吗?)
人治
人 治
法 治
基础
特点
原则
后果
个人专制和独裁
民主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平等原则
D
课堂练习
6.2021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施行。届时,遛狗不拴绳或不佩戴犬牌,将涉嫌违法。这说明( )①良法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②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④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出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法治 法制
法治
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制
区别:
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联系:
“法制” 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法治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区分
1、什么是法治?P45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什么法?
如何治?
良法
善治
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核心金句
课堂练习
1.“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48件,修改法律203件次。这体现的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A
课堂练习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____有机统一。 A.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B.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C.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1、法治的含义?P452、法治的要求?P45-463、法治的作用?(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P45-47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重要性)、总目标、具体内容、 基本要求?P47-49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50
认真阅读课本P44-50,思考下面问题。(5分钟)
1、什么是法治?P45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D
课堂练习
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新增“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两章。该法的修订( )A.旨在赋予未成年人特权,保障未成年人特殊地位B.旨在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维护良好网络秩序C.有利于约束未成年人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D.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实行良法之治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人治、法治的比较
专制
民主
人类社会
人治
法治
人高于法权大于法
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C
课堂练习
5.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管教责任,并规定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是因为( )①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可以对未触法的未成年人进行警示③未成年人已无需法律的特殊保护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实行良法之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法治的作用/价值?(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P45-47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个人)(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社会)(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4)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
(1)实行良法。(2)实行善治。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方针: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 全民守法——基础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夯实法治基石
1、法治的作用?
选择法治道路
2、法治的要求?
描绘法治蓝图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新方针?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6.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7.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地位、重要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课堂练习
4.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改了国旗法、国徽法,增加了国旗国徽适用场合,严禁损害国旗国徽,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等内容。这有利于( )①尊重保护国旗国徽,维护国旗国徽尊严 ②体现国旗法、国徽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最高的法律地位 ③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实践必要
我国的法治历程
1978
1997党十五大
2002党的十六大
2007党十七大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小康目标
依法治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2党十八大
2014党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法治蓝图
4.
前提
关键
基础
防线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பைடு நூலகம்十六字方针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国家该怎样扎实推进民法典的实施?(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角度)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前提)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关键)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防线) 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基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把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得出的哪些结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99
1982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实现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
青少年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城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治理(使公共利益最大 化的管理过程)
良法+善治
2、法治的要求?P45-46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①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①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②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辨析:有了法律就能实现法治吗?
(商鞅生活的秦朝是法治社会吗?)
人治
人 治
法 治
基础
特点
原则
后果
个人专制和独裁
民主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平等原则
D
课堂练习
6.2021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施行。届时,遛狗不拴绳或不佩戴犬牌,将涉嫌违法。这说明( )①良法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②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④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出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法治 法制
法治
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制
区别:
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联系:
“法制” 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法治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区分
1、什么是法治?P45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什么法?
如何治?
良法
善治
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核心金句
课堂练习
1.“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48件,修改法律203件次。这体现的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A
课堂练习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____有机统一。 A.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B.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C.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1、法治的含义?P452、法治的要求?P45-463、法治的作用?(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P45-47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重要性)、总目标、具体内容、 基本要求?P47-49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50
认真阅读课本P44-50,思考下面问题。(5分钟)
1、什么是法治?P45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D
课堂练习
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新增“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两章。该法的修订( )A.旨在赋予未成年人特权,保障未成年人特殊地位B.旨在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维护良好网络秩序C.有利于约束未成年人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D.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实行良法之治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人治、法治的比较
专制
民主
人类社会
人治
法治
人高于法权大于法
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