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突破口分析吴旦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突破口分析吴旦昌
发布时间:2023-06-17T03:23:44.461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7期作者:吴旦昌
[导读] 农村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农村教育发展情况,不仅和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存在密切关联,同时和农村发展状况、经济水平、城乡差异等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关联。

新型城镇化发展,给乡村教育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了解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突破口,以解决当前乡村教育的难题,不断推动乡村教育进一步发展非常必要。

为此,文章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供同仁参考。

永定区侨光中学 364109
摘要:农村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农村教育发展情况,不仅和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存在密切关联,同时和农村发展状况、经济水平、城乡差异等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关联。

新型城镇化发展,给乡村教育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了解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突破口,以解决当前乡村教育的难题,不断推动乡村教育进一步发展非常必要。

为此,文章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育发展;教育问题;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即乡村向城市转化演变的过程,其中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及相应转变也属于此范畴。

新型城镇化即新型农村社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谐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落实,意味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

在此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想要有效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解决当前乡村教育难题,就必须要将教育置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加对乡村教育问题的充分重视。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学校数量少、基础设施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流动规模增大,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使得乡村学龄儿童人数明显减少,尤其是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推进,使得“城挤、乡弱、村空”等情况越来越普遍。

而受此影响,乡村地区学校建设数量、建设规模必然会随之受到影响,与城市学校建设相比,其差异性自然更为突出,导致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带领孩子到城市就读,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乡村地区“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此外,受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学校在教学环境方面与城市地区也存在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地区教育发展情况。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落后。

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城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有一定差距,再加上乡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等相对较少,这也导致很多教师都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地区就职,甚至会选择离开教师队伍。

加之,很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乡村地区的生活,故而不愿意扎根乡村,导致乡村地区教师流失严重,师资力量薄弱,甚至部分学校还存在有一名教师兼任多学科教学的现象;并且还有部分未接受正规职业教育者担任学科教师的现象,其教学思想理念较为陈旧、教学方式较为落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乡村教育带来了阻碍。

第三,家长认知不足,留守儿童较多。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青壮年人群开始涌入城市,而受工作、住房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这也就导致乡村地区留守儿童明显增多。

有数据显示,2013年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6000万,这也是乡村教育中的一项突出问题。

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监管,多由祖辈或亲友照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难度。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发展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在加速乡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乡村教育发展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具体可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乡村教育投入,拓宽教育投资途径
乡村学校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增加对乡村教育投入的重视,积极拓宽乡村教育投资途径十分必要。

这也就需要国家提升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并积极建设、完善“以县为主”的乡村教育管理体制,保证国家新增教育经费能够切实投入到乡村教育发展之中,能够真正用于乡村校园、校舍修葺、基础建设及教育配套设施的建设、教辅资料购置中,从基础建设、设施设备上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还可根据乡村地方实际发展状况,给予学生减免学费、午餐补助等等优惠政策,在不增加学生生活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缩小城乡教育方面的差距。

除政府资金投入外,还
可通过公益项目,比如“希望工程”等拓宽乡村教育经费来源,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

总之,通过从乡村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与保障,尽可能缩短城乡距离,促使乡村孩子也能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想要加速乡村教育发展进程,就必须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积极培养大批愿意扎根农村基层、奉献农村教育的优秀教师。

但城镇化背景下,想要真正留着乡村教育,就不能让他们永远做“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是要让他们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能够有所盼、有所值。

故而,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就必须要将建设农村教师队伍作为突破口,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乡村教师的工作及生活需求出发,给予教师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比如应完善教师津贴补助制度,制定相应额津贴补助标准,以给予乡村教师物质上的补助支持;同时可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相应奖励,通过物质及精神奖励方式满足教师的需求;此外,还可为乡村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如鼓励其参加国培计划等,满足教师自我提升进步的需求,促使乡村教师在不断的培训、学习中,及时了解教育政策的改革变化,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此来帮助乡村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使其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尽可能地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为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总之,应从住房、工资福利、个人成长等各个角度给予其支持和保障,以有效解决乡村教师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之中,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重新振兴家庭教育,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认可。

但随着高校扩张、学费增长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以及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使得部分家长只看重眼前利益,对于教育的重视度、配合度不高,这也是阻碍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同时,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乡村青壮年人群开始到城市务工发展,由此导致留守儿童明显增多。

为促进乡村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除了要增加资金支持与投入、增加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增加家校联动。

这就需要乡村地区相关政府部门,要增加对教育宣传的重视,同时学校方面也需要积极增加与学生家长线上、线下的沟通联系,为家长传授现代化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等等,以帮助家长逐步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而提升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配合程度,通过家校合作联动,共同促进乡村教育获得有效发展
结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必须要引起充分关注。

及时了解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处理,以不断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积极缩小城乡间差距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黄如.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研究——以广西资源县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田园园,洪松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振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继续教育研究,2021(003):40-44.
[3]成淑霞.新型城镇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冲突与路径——基于乡村振兴背景[J].新课程(教研版),2019(012):39.
[4]张娟,吕嘉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百色学院学报,2022,35(3):117-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