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抗金名臣李纲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李纲-范文模板 (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抗金名臣李纲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
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
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
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
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但
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
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官。
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
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
着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
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
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
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
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
霞岩。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
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
于世。
历史如何评价李纲
陈东:“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
之臣也。
”
朱熹:“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
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
叶适:“公自起居郎极论都城水灾,斥为监当,而抗直之声震于天下矣。
乃斡离不来寇,在廷茫然,将从乘舆以出,独公请与执政辨诘,遂夺其议,力
守京师,虏以退却。
...高宗中兴,首命公自辅,于是张邦昌以僭逆诛矣。
先是,
河北、河东录坚守者,建遣张所、傅亮往援接之,乞幸襄、邓以系人心而无走
东南,使周望、傅雱通问二圣而无踵和约。
时中原尚未溃也,公方除京、黼乱政,渐复祖宗旧法,奏请施行数十事,多中机要。
使稍得岁年之须,则两河不
遂陷,而虏不敢复鼓行入内地矣,而雠耻因可报也。
不幸又七十五日而罢去,
迄其后常外坎壈,仅免颠沛,而曾不少得其意焉。
自是祸难百出,而南北竟以
分裂,此为国家惜者所以哀公之志,而深悲其相之不终。
士至有未尝识公面,
而坐论救公以死,彼岂有所顾望附托而然哉,盖公之贤自当时市井负贩,莫不
喜为之道说。
然而谤公者亦众矣,其尤甚者,罪公特以计取显位而已,京师之
祸公实使之。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考公之行事而深察其志,使要其功烈之所成就,则岂有媿于孔子所称者哉,悲夫!”
陈公辅:“材大古难用,功多忌更多;忠怀冲日月,谗口肆风波。
”
文天祥:“其道则隆,其运则剥。
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
”
#p#副标题#e#
脱脱:“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
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夫用君子则安,用小人则危,不易之理也。
人情莫不喜安而恶危。
然纲居相位仅七十日,其谋数不见用,独于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之言,信而任之,恒若不及,何高宗之见,与人殊哉?纲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噭噭焉挽其裳裾而从之。
呜呼,中兴功业之不振,君子固归之天,若纲之心,其可谓非诸葛孔明之
用心欤。
”
郑大漠:“吾爱李丞相,经术文章匠。
时事不可忘,书生作良将。
旧筑读
书堂,双江古刹上。
”
谢肇浙:“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
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
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
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
归有光:“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弭息,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此正直
之臣也。
其在于古,若排闼、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
其大者,如汲黯、萧望之、李固、宋璟、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之徒
是也。
”
林时对:“国之任相,犹室之任栋;用匪其材,鲜不颠覆。
虽云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然转亡为存、图危于安,不乏斡旋补救之术。
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古来旁求爰立、或取诸梦卜、或起自屠钓,咸能光复启宇,祀夏配天······.即东晋偏安用谢安石、桓玄叔(桓冲),遂延典午之祚。
北宋南渡,用李伯纪、赵元镇,再奠艺祖之基。
国以一人兴,岂不诚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