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中医助理医师题库及精品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中医助理医师题库及
精品答案
大题(共20题)
一、
【病例摘要】
患者,女,30岁。
2年来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反复发作。
未明确诊断及系统诊治,近半月加重,故来诊。
现病人咳逆喘息少气,气短声低,动则尤甚,痰白,时痰中夹血,午后潮热,自汗,盗汗,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闭经。
查体:T36.2℃,P98次/分,R20次/分,BP110/75mmHg。
神志清,形体消瘦,左上肺闻及湿啰音。
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7.0×1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肺癌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反复发作咳嗽少痰,痰中带血2年。
(2)形体消瘦,左上肺闻及湿啰音。
(3)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空洞病灶。
PPD试验(+)。
二、西医鉴别诊断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
胸部X线表现肺癌肿块常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癌组织坏死液化后,可以形成偏心后壁空洞。
多次痰脱落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方法。
此外,本病还需与肺脓肿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气阴耗伤,清肃失职,肺不主气,故见咳逆喘息少气、气短声低,动则尤甚;肺虚脉络受损则痰白,时痰中夹血;阴虚内热则午后潮热、盗汗;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故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均为气阴耗伤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素体虚弱,痨虫传染,气血不足,阴精耗损。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肺结核。
2.中医疾病诊断肺痨。
二、
【病例摘要】
患者.男36岁。
昨夜因进食不洁酸腐之品,5小时前感觉腹痛.泻下稀便两次,腹部坠胀不安,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此后欲便不能,仅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遂来就诊。
现症见:微发热,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不欲饮,无呕吐及异常汗出。
查体:T37.6℃,P82次/分,R20次/分,
BP110/70mmHg。
神志合作,痛苦面容,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心肺查体无异
常;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WBC12×1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有不洁饮食史。
(2)微发热,大便排出黏稠如冻腥臭物,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
(3)查体:T37.6℃,下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
(4)血常规:WBC12×10二、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后者病原为阿米巴原虫,发病呈间歇性;全身症状轻,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状;腹痛轻,无里急后重,多为右下腹压痛;粪便量多,暗红色果酱样血便,腥臭,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而本病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发病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多发热及毒血症状;腹痛重,有里急后重,多为左下腹压痛;粪便量少,黏液脓血便,镜检有脓细胞、细胞多,培养可有痢疾杆菌。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微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仅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四诊合参,可诊断为痢疾湿热痢。
2.病因病机分析进食不洁酸腐之品,酿生湿热,湿热熏灼肠道,肠络受损,气血瘀滞化腐酿脓,故大便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湿热阻遏肠道气机,气机不畅,传到失常,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2.中医疾病诊断痢疾。
三、
【病例摘要】
患者,女,62岁。
患者约半年前出现大便溏薄,日行2~3次,尤以黎明前必肠鸣,腹中隐隐作痛而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近20天腹泻症状加重,现症状为食少,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喜温畏寒,面色黧黑,身体瘦弱。
查体:
T36.2℃,P66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
慢性病容,左下腹轻微压痛,但揉按则舒,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B超未见异常。
大便常规:稀便,镜检未见异常,潜血阴性。
结肠镜:乙状结肠黏膜轻度水肿,局部充血,未见溃疡面及出血点。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肠易激综合征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腹泻半年,加重20天。
(2)慢性病容,左下腹轻微压痛,但揉按则舒。
(3)大便常规:稀便,镜检未见异常,潜血阴性。
结肠镜:乙状结肠黏膜轻度水肿,局部充血,未见溃疡面及出血点。
二、西医鉴别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可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常伴腹痛、腹胀肠鸣及全身神经官能症,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改变。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脾胃受损,故纳呆、食少、乏力;脾胃虚弱,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损及肾脏,故见腰膝酸软;命门火衰则黎明腹泻、手足不温、喜温畏寒、面色黧黑、完谷不化;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气虚衰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脾肾阳虚,运化失常,肾阳虚衰。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
2.中医疾病诊断泄泻。
3.中医辨证诊断肾阳虚衰。
四、
【病例摘要】
患者,男,57岁。
近10天来右胁胀痛,口干口苦,寐少梦多。
今晨与他人吵架,情绪暴怒,随即呕吐鲜血200ml,遂来院就诊。
有乙肝、肝硬化病史15年。
查体:T36.8℃,P92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
神志清晰,巩膜黄染,腹壁静脉显露,脾肿大,腹水征(+),肠鸣音活跃。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辅助检查:红细胞2.7×1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56岁男性,情绪暴怒后,随即呕吐鲜血。
(2)有乙肝、肝硬化病史15年。
(3)主要症状为右胁胀痛,口干口苦,寐少梦多,突发吐血。
(4)巩膜黄染,腹壁静脉显露,脾肿大,腹水征(+)。
(5)血常规:红细胞2.7×10二、西医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出血见上腹部疼痛,典型的节律性,与饮食有一定关系,肝功能正常,胃镜检查可有助于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情绪波动后出现呕吐鲜血,右胁胀痛,口干口苦,寐少梦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之"血证吐血"范畴,证属肝火犯胃。
缘由患者平素情致不节,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横逆犯胃,络伤血溢所致。
胃络损伤,络伤血溢,故见吐血;肝气不舒,肝络失和,故见右胁痛;肝火旺盛,扰动心神,故情绪暴怒,寐少梦多;肝火上炎,灼伤津液,故口干口苦。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火亢盛之象。
病位在肝胃,病性属实。
2.病因病机分析肝火横逆,胃络损伤,络伤血溢。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
五、
【病例摘要】
患者,男,39岁。
患者于20天前因劳作突然腰部疼痛,次日晨起感觉腰痛更甚,活动不便,5天前复因劳作,疼痛加重,腰痛如刺。
现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按压痛甚,昼轻夜重,得热则舒,二便正常。
查体:T36.5℃,P70次/分,R16次/分,BP130/76mmHg。
肾区无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3、4旁腰肌压痛,右侧明显,舌暗紫,苔薄白,脉涩。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血沉8mm/h;抗溶血性链球菌"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腰椎X 线片正侧位提示骨质未见异常;双肾、输尿管B超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腰椎间盘突出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腰痛20天,加重5天。
(2)肾区无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3、4旁腰肌压痛,右侧明显。
(3)血沉8mm/h;抗溶血性链球菌"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二、西医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障碍,脊柱侧弯和腱反射异常,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症状,以此可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劳作损伤腰部经脉,瘀血阻滞,故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按压痛甚,昼轻夜重;舌暗紫、苔薄白、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腰部经脉受损,瘀血阻滞。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腰肌劳损。
2.中医疾病诊断腰痛。
3.中医辨证诊断瘀血型。
六、
【病例摘要】
患者,女,63岁。
患者平素经常小便不畅,排尿时疼痛。
近2周因劳累过度出现小腹坠胀,小便淋漓不已,尿有热痛感,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查体:T36.9℃,P80次/分,R19次/分,BP130/80mmHg。
面色无华,膀胱区压痛(+),右肾区叩痛(+)。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白细胞
7.1×1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尿道综合征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小便淋漓不尽伴尿痛2周。
(2)血压130/
80mmHg。
面色无华,膀胱区压痛(+),右肾区叩痛(+)。
(3)血常规:白细胞7.1×10二、西医鉴别诊断尿道综合征虽有尿频、尿急、尿痛,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二者不难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腹坠胀、小便淋漓不已、尿有热痛感,腰为肾之府,故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湿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四、入院
诊断1.西医诊断急性膀胱炎。
2.中医疾病诊断淋证。
3.中医辨证诊断劳淋。
七、
【病例摘要】
患者,女,35岁。
患者2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颜面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好转。
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每次尿常规检查均可见镜下血尿和尿蛋白。
现感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
查体:
T36.8℃,P78次/分,R16次/分,BP160/100mmHg。
患者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
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
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
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μmol/L。
B超示双。
肾大小结构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眼睑及颜面浮肿2年。
(2)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
(3)尿常规:蛋白(++),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
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
肾功能: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μmol/L。
二、西医鉴别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有较大量的蛋白尿和高血压,有时与慢性肾炎难以鉴别,但本病多见于女性,常有尿路感染病史。
多次尿沉渣检查和尿细菌培养,对其活动性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肾功能损害多以肾小管损害为主,可有高氯性酸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而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缓慢。
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检查如发现有两侧肾脏损害不对称者,则更有助于诊断。
此外,本病还需与其他继发性肾炎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故见眼睑及颜面浮肿,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阳气虚衰则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均为肾阳衰微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肾气虚衰,阳不化气。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2.中医疾病诊断水肿。
八、
【病例摘要】
患者,女,35岁。
患者2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颜面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好转。
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每次尿常规检查均可见镜下血尿
和尿蛋白。
现感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
查体:
T36.8℃,P78次/分,R16次/分,BP160/100mmHg。
患者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
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
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
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μmol/L。
B超示双。
肾大小结构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眼睑及颜面浮肿2年。
(2)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
(3)尿常规:蛋白(++),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
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
肾功能: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μmol/L。
二、西医鉴别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有较大量的蛋白尿和高血压,有时与慢性肾炎难以鉴别,但本病多见于女性,常有尿路感染病史。
多次尿沉渣检查和尿细菌培养,对其活动性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肾功能损害多以肾小管损害为主,可有高氯性酸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而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缓慢。
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检查如发现有两侧肾脏损害不对称者,则更有助于诊断。
此外,本病还需与其他继发性肾炎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故见眼睑及颜面浮肿,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阳气虚衰则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均为肾阳衰微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肾气虚衰,阳不化气。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2.中医疾病诊断水肿。
九、
【病例摘要】
患者,女,32岁。
4天前与人发生口角后感觉上腹部疼痛,次日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剧烈,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纳呆,小便可,大便秘。
查体:T38.5℃,P98次/分,R22次/分,BP130/85mmHg。
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并可扪及一触痛包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辅助检查:WBC17.5×10低回声包块,后壁回声增强,诊断为阑尾脓肿。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痛4天。
(2)BP130/85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并可扪及一触痛包块。
(3)WBC17.5×10二、西医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很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痛,但病人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检查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和肠鸣音消失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如诊断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加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脾胃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蕴热,使气血不和,积于肠道故见右下腹部,疼痛剧烈,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壅滞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脾胃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蕴热,使气血不和,积于肠道。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2.中医疾病诊断肠痈。
3.中医辨证诊断湿热壅滞。
一十、
【病例摘要】
患者,男,40岁。
患者1年前因急性阑尾炎曾进行手术治疗,近1年来常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曾服用多种止痛药无效。
查体:T37℃,P78次/分,R20次/分,BP110/85mmHg。
痛苦病容,腹部平软,右下腹可见手术瘢痕,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弱,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腹部占位、肿瘤复发等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急性阑尾炎手术史1年。
(2)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
(3)痛苦病容,右下腹可见手术瘢痕,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弱。
(4)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腹部占位、肿瘤复发等相鉴别。
绝大部分肠粘连患者都有腹部或者盆腔手术病史,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大便变细、便秘等。
B超、钡灌肠、肠镜、CT等特殊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1年为主,故可诊断为腹痛。
患者有手术史1年: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腰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瘀血病在血分,属阴,则疼痛夜间加重;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瘀血内阻,不通则痛。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肠粘连。
2.中医疾病诊断腹痛。
一十一、
【病例摘要】
患者,男,31岁。
1月来中上腹胀痛,每因情志不舒而胀痛明显,伴暖气频繁,时有泛酸。
查体:T37℃,P72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
剑突下压痛,腹平软无包块,墨菲氏征(一),肝脾肋下未及。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白细胞7.1×1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胃癌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中上腹胀痛,伴嗳气,泛酸一个月。
(2)剑突下压痛。
(3)胃镜示胃小弯溃疡,Hp(+)。
二、西医鉴别诊断胃溃疡首先要与胃癌鉴别,本病例年龄较轻,溃疡小,边缘光整与胃癌特征不符,可资鉴别,另可做活检鉴别。
此外,本病还需与慢性胃炎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胃痛呈胀痛,可因情志不遂而诱发,伴嗳气,舌淡红,脉弦,符合肝胃不和。
2.病因病机分析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肝胃不和。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胃溃疡。
2.中医疾病诊断胃痛。
一十二、
【病例摘要】
患者,女,37岁。
患者于1个月前分娩后,出现大便干结,4~5天1次。
现症:大便已4日未下,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食少纳呆,小便正常,无发热恶寒及异常出汗。
查体:T36.5℃,P70次/分,R16次/分,BP100/70mmHg。
营养欠佳,表情疲惫,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辅助检查:WBC5.5×1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肠梗阻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大便干结30天。
(2)营养欠佳,表情疲惫,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
(3)血常规:WBC5.5×10二、西医鉴别诊断肠梗阻虽有便秘症状,但还有腹痛、腹胀、呕吐,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有压痛、反跳痛,腹平片可见液平,以此可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血虚精枯,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血虚不能上容于面,则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清窍、心神失养则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均为血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血虚精枯,肠道失润。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①功能性便秘;②失血性贫血。
2.中医疾病诊断便秘。
3.中医辨证诊断血虚型。
一十三、
【病例摘要】
患者,女,65岁。
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
查体:T36.5℃,P79次/分,R19次/分,BP138/76mmHg。
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
辅助检查:血糖13.0mmol/L,尿糖(++),血脂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某些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烦渴多饮,尿频、尿量多1年。
(2)神清,形体消瘦,伴有倦容。
(3)血糖13.0mmol/L,尿糖(++),血脂正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药可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经询问病史不难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肺热炽盛,耗液伤精,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精,则尿频量多;肺热精伤,大肠失润,则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均为肺热精伤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精。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2.中医疾病诊断消渴。
3.中医辨证诊断肺热精伤。
一十四、
【病例摘要】
患者.男36岁。
昨夜因进食不洁酸腐之品,5小时前感觉腹痛.泻下稀便两次,腹部坠胀不安,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此后欲便不能,仅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遂来就诊。
现症见:微发热,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不欲饮,无呕吐及异常汗出。
查体:T37.6℃,P82次/分,R20次/分,
BP110/70mmHg。
神志合作,痛苦面容,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心肺查体无异常;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WBC12×1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有不洁饮食史。
(2)微发热,大便排出黏稠如冻腥臭物,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
(3)查体:T37.6℃,下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
(4)血常规:WBC12×10二、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急性阿米巴痢疾
相鉴别。
后者病原为阿米巴原虫,发病呈间歇性;全身症状轻,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状;腹痛轻,无里急后重,多为右下腹压痛;粪便量多,暗红色果酱样血便,腥臭,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而本病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发病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多发热及毒血症状;腹痛重,有里急后重,多为左下腹压痛;粪便量少,黏液脓血便,镜检有脓细胞、细胞多,培养可有痢疾杆菌。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微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仅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四诊合参,可诊断为痢疾湿热痢。
2.病因病机分析进食不洁酸腐之品,酿生湿热,湿热熏灼肠道,肠络受损,气血瘀滞化腐酿脓,故大便排出少量黏稠如冻腥臭物;湿热阻遏肠道气机,气机不畅,传到失常,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2.中医疾病诊断痢疾。
一十五、
【病例摘要】
患者,女,30岁。
2年来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反复发作。
未明确诊断及系统诊治,近半月加重,故来诊。
现病人咳逆喘息少气,气短声低,动则尤甚,痰白,时痰中夹血,午后潮热,自汗,盗汗,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闭经。
查体:T36.2℃,P98次/分,R20次/分,BP110/75mmHg。
神志清,形体消瘦,左上肺闻及湿啰音。
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7.0×10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肺癌相鉴别。
【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反复发作咳嗽少痰,痰中带血2年。
(2)形体消瘦,左上肺闻及湿啰音。
(3)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空洞病灶。
PPD试验(+)。
二、西医鉴别诊断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
胸部X线表现肺癌肿块常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癌组织坏死液化后,可以形成偏心后壁空洞。
多次痰脱落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方法。
此外,本病还需与肺脓肿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气阴耗伤,清肃失职,肺不主气,故见咳逆喘息少气、气短声低,动则尤甚;肺虚脉络受损则痰白,时痰中夹血;阴虚内热则午后潮热、盗汗;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故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均为气阴耗伤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素体虚弱,痨虫传染,气血不足,阴精耗损。
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肺结核。
2.中医疾病诊断肺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