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从自然界和动植物中汲取了很多智慧和灵感,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科学和创新的兴趣。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自然的启示1. 了解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启示,如模仿动物的发明创造、自然现象的利用等。

2. 分析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植物的的智慧1. 了解人类从植物中获得的启示,如植物的生存策略、植物的药用价值等。

2. 分析这些启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课时:动物的的智慧1. 了解人类从动物中获得的启示,如动物的迁徙、动物的捕猎等。

2. 分析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从自然界和动植物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促进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难点:让学生理解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自然界和动植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然的启示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从自然界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如模仿动物的发明创造、自然现象的利用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植物的的智慧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植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如植物的生存策略、植物的药用价值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启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课时:动物的的智慧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动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如动物的迁徙、动物的捕猎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人类的“老师”》一课的教学创意

《人类的“老师”》一课的教学创意
中图分 类 号 : G6 2 2
江苏
盐城
2 2 4 7 0 0 )
文 献标 识码 :C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1 5 7 8 ( 2 O 1 3 ) 0 4 一 O 2 3 0 — 0 2
《 人类 的“ 老师” 》 是 苏教 版 国标 本小 学 语 文第 八册 的 一篇 有 关 仿 生学 的科 普 文 . 意在 向学生 展示 “ 仿生学” 的魅 力 , 激 发学 生 探 索 自然 的 愿望 和 对科 学 的热爱 。 但 课 前 与学 生交 流 , 很 多孩 子 竟 然 对文 中的科 学 术语 “ 流 线体 ” “ 薄壳 结构 ” 了如 指掌 。就连 文 中没 有提 到 的“ 仿生 学 ” , 学 生在 读 完课 文 之后 也一 语 道破 。 更 有 甚者 , 像 拉 家常 一样 告诉 我 : 英 国 一飞 机 制造 公 司成功 制 造 出一 种几 乎 能垂 直起 落 的鹞 式 飞机 . 完 全 是受 到跳 蚤 的启 发 ; 昆 虫屁
学 家从 鱼儿 在 水 中 自 由升降 的现 象 中得 到启 示 , 发 明 了潜水 艇 , 可 以说 . 鱼类 是 人 类 的 “ 老师” 。我 们把 向像 鱼 儿一 样 的生 物 模 仿、 学 习 的科 学 就 叫仿生 学 。 ( 学 生深 受 启发 . 纷 纷举 手 。 ) 生 :人 们从 袋 鼠会 跳跃 的现象 中得 到 启示 ,发 明 了越 野 汽
我们 的 生活 … …
再 次静 下 心来 品 读 文本 , 意 外发 现文 本 蕴含 的 “ 习作 资 源 ” ,
于 是就 有 了这 样 的教 学创 意— — 第 一板 块 : 关注“ 仿 生学 ” , 寻找“ 找写 点 ” 。
师: 仿 生学 是 一 门古 老又 年 轻 的学科 。 什么 叫仿 生 学 呢?科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课件PPT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课件PPT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 关注点和疑 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 特点。(看 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 仔细观察 ,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 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 “我”是怎样 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 特点来想象一下“我 ”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 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 话写一写。6 、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5.航空专家从跳蚤身上得到启示,成功制造 出几乎能垂直起跳的鹞式飞机。
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 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 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

2.你能选用下面的句式把收集到的资料补 充完整吗?
(1)“因为……所以……是人类的老 师。”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 的动物 ;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板书: 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 渡: 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 十年前 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 出一幅神 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 的感受 。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课后反思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课后反思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特点。

强调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体验。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

1.4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一种自然界中的生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2.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分类和识别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讲解植物的器官和功能,如根、茎、叶、花和果实。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植物的各个器官。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的分类和识别的经验。

2.4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一种植物,并记录下它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第三章:动物的奇观3.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培养学生对动物分类和观察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讲解动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如羽毛、翅膀、鳞片等。

3.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材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动物。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分类和观察的经验。

3.4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一种动物,并记录下它的特征、适应环境和行为。

第四章:微生物的秘密4.1 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样本,让学生亲身体验显微镜的使用。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观察的经验。

4.4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一种微生物,并记录下它的形态、生长环境和作用。

年苏教版语文四下《人类的“老师”》word版教案1

年苏教版语文四下《人类的“老师”》word版教案1

人类的“老师”(语文四年级)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陆劲松 212200[教材简解]这是一篇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科学小品,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鱼儿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引出了“可以说,鱼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最后,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

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写作特色鲜明。

[目标预设]1.通过预习、汇报预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说说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3.学习按时间顺序表述的方法,体会设问句及关联词语在叙述中的作用,能试着模仿运用。

[重点、难点]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重点介绍的例子,也是教学的重点凭借,练习概括是教学的重点,体会这三段的写法并仿写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文文质兼美、内容生动而又浅显易懂,文章结构和说理表述都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教学时拟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标要求指导阅读,培养概括能力;引导品味语言,体会表达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中应紧扣基本特征,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活动。

工具性要求培养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根本任务,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两者紧密结合。

[设计思路]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2.汇报预习、初读课文、扫清障碍3.以第一段概括性叙述为切入,练习概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品味语言,领悟写法5.运用、拓展[教学过程]一、由“老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心中的老师给我什么帮助?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是?(板书课题,读题)文中的老师指谁?为什么加引号?二、汇报预习(一)你能读准字音吗?那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PPT出示生字)(二)自由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人类的老师》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程序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论文《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论文《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简单列举和详细举例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会运用重点词句简要概括课文第3~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了解选取事例的典型性,学习简单列举与详细举例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运用重点词句简要概括课文第3~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一、看图导入,读课题,晓引号1.今天我们学习《人类的老师》。

(生读题)2.(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图上都有谁啊?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小精灵,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喜欢它们吗?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呢?答案就藏在课文中,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看图导入,意在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取出生物这一富有价值的文本信息,从而迅速推进教学。

】3.是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生物。

(板书: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第2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第2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呢。

第7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4.(指课题)知道课题中为什么用引号吗?这里的老师特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特指。

二、智慧闯关,拎内容,明写法1. 听写词语,梳理脉络,发现写法,读好课文第3~5自然段并概括内容。

同学们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究竟预习得怎样?敢接受挑战吗?第一关:听写生词惨祸教训均匀省料某些坦克机毁人亡重点提示: 祸是示字旁,均匀两个字里都有同样的字。

匀有了偏旁,宽窄便有了变化。

反馈:看大屏幕,自我校对,有错误的同学,修改订正。

【设计意图:以闯关游戏为检查预习理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主要阶段,务必要养成此习惯。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读题。

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2、明确目标:(见教师目标)3、效果预期: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见学习任务)1、任务呈现:自由读,要求:① 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

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 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 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评议、正字)指名读词语,齐读。

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

(理解“轻而易举“)(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任务二(见学习任务)1、任务呈现: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同桌交流,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指名朗读1、2自然段。

概括:自然界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板书)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朗读3、4、5、6自然段。

在学生朗读每节后,做总结,并板书: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这是一个感叹句,是作者通过这些具体例子说明后,发出的由衷的感叹。

(与文章的开头联系起来,体会首尾呼应的特点)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课后反思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课后反思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读取并理解文章的开头部分,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产生兴趣。

讨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对自然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1.4 作业:让学生阅读文章的下一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人类进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部分。

讨论人类进化的关键事件和影响因素。

2.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人类起源的知识。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进化的过程。

2.4 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人类起源的理解。

第三章:人类文明的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部分。

讨论人类文明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3.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成就。

3.4 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解。

第四章:人类的老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从自然界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人类老师的部分。

讨论人类从自然界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4.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人类从自然界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4.4 作业:第五章:课后反思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讨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和改进。

辽宁省锦州市三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人类的“老师”教学课件 语文S版

辽宁省锦州市三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人类的“老师”教学课件 语文S版

a.◎二八月,乱穿衣。 a. 指初春和初秋时人们穿衣有厚有薄的情况。 农历的二月和八月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昼夜 温差较大,所以人们穿衣比较乱。
a.◎夏雨少,秋霜 a.夏早天。雨水少的话,秋天结霜就会比较早。
a.◎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a. 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 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a.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 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土推到后面, 倾斜地铺开。
a.观察细致,描写准确。
a.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 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 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a.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连续观察了一段时 间。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的生物 都是人类的好老师
人类向自然界的生物学习,并加以模 仿创造。
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 潜水艇
鲸海轮
圆圆的大头的鲸为什么轻而易举的 超过海轮?——“流线体”
鸟儿是人类的“老师”
❖蜻蜓翅膀末端略重的厚斑点 ❖——防止抖动的机翼
甲壳虫汽车@瓢虫
保时捷的尾翼 和鸭子尾巴
的前景。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a.语文园地三
a.交流平 台
a. 我们来看看学过的两篇课文中的片 段。通过这三个片段的展示,思考:作
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准确?在观察中,
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到哪些感官?
a.读一读,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a.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b.2.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 色。 c.3.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 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d.4.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 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7.人类的“老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9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一类字,能够读准“薄”“壳"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理解、积累“机毁人亡、教训、均匀"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1。

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1.板书“老师”二字,学生齐读,谈谈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2.补充板书完整课题,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类的“老师”究竟是谁?为什么称它们是人类的“老师”?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能否读准生字。

出示学生的预习单,检查学生能否把文中的生字读正确。

老师重点提醒:“某”的韵母是“ou”不是“u".2.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生字的书写情况。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生字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提醒学生处理好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笔画的繁简及其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重点指导“匀"要写得方正、舒展,而做“均”的部件时、左右要压缩,“祸”是示字旁。

(2)学生练习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

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同位交流自学到的生词.(2)比赛认读老师认为重要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作“bóqiào jiégòu".②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人类的老师》PPT课件

《人类的老师》PPT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以生物为“老师”
的事例?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蝙蝠——雷达 苍蝇——小型气体分析仪
萤火虫——人工冷光
鱼鳍——船桨
锯齿草——锯子
袋鼠(会跳跃)越野汽车
贝壳(外壳坚固)坦克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 人类的好“老师”啊!
一、连一连。 鱼儿 鸟儿 袋鼠 鲸 飞机 轮船 潜水艇 越野车 蝙蝠 鸡蛋壳 贝壳 萤火虫 坦克 雷达 人工冷光 某些建筑物的屋顶
出示: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 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 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 蛋壳的各个部分。
鸡蛋壳 (薄壳结构)建筑物的屋顶

第五小节写建筑师根据“( )” 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 )又( )的 ( )。

第五小节写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 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 筑物。
说说第三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科学家从( )身上学习了飞 行原理,发明了( ),从( )、( )、 ( )和( )的飞行特点,改良了( )。
说说第三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科学家从鸟儿身上学习了飞行 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苍蝇、 蚊子和蜜蜂的飞行特点,改良了飞 机。
鲸(流线体)航行速度快的轮船
第四小节主要写工程师模仿 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鱼儿(水中自由升降)潜水艇
提示:1.“老师”是谁? 2.“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人们模仿——造出了————。
鸟儿(飞行原理)飞机
蜻蜓(蜻蜓翅痣)防震飞机
出示: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 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特点)新式飞机

《人类的老师》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人类的老师》教案1《人类的老师》教案2《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

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本课主要的教学思路是“以导促学,让学习成为学生事”,因此,首先课前学生根据预习指导进行自学和资料的收集,然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最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

学生活动方面主要是:读、找、议、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品读、朗诵等。

教师制作PPT课件(演示文稿) 自学卡1课时一.激趣导入:导语: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

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的知识。

不信请读《人类的老师》二.自由诵读,感知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我能自主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给生字标音。

机翼()略()重关键()鲸()2.我能说出短文的大意。

《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各得到什么启示?从蜻蜓身上得到的启示:从鲸身上得到的启示:四.综合运用你知道吗?1.科学家研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制成了雷达。

2.人类研究了萤火虫,发明了高效的冷光源。

3.蝴蝶翅不仅使我们懂得了迷彩服的价值,还为装潢材料谱写了新篇。

4.人们在苍蝇蝇眼的启示下,制成了一次可拍1329张高清晰照片的蝇眼照相机。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课文及教学设计

【課文】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可以說,魚類是人類的“老師”。

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魚類一種。

人類自古就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

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

30年以後,由於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

過了好久好久,人類才從蜻蜓那裏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

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

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現在,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

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

這是什麼原因呢?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鯨,發現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而“流線體”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後來,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地捏,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

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築,屋頂都採用了這種“薄殼結構”。

此外,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模仿某些貝殼製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啟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啟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說話:大家一定知道許多有關“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立遠大志向”的格言,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师”在不同领域的含义和作用。

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兴趣和思考。

1.2 教学重点理解“老师”在不同领域的角色和意义。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

1.4 教学准备PPT展示不同领域的“老师”图片和信息。

准备相关领域的“老师”案例分享。

1.5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认识。

展示PPT,介绍不同领域的“老师”图片和信息。

分享相关领域的“老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家庭中的“老师”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中常见的“老师”,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中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2.2 教学重点理解家庭中“老师”的角色和意义。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2.4 教学准备PPT展示家庭中常见的“老师”图片和信息。

准备相关案例分享。

2.5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学生对家庭中“老师”的理解和认识。

展示PPT,介绍家庭中常见的“老师”图片和信息。

分享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中“老师”的故事和影响。

第三章:学校中的“老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中常见的“老师”,如班主任、科任老师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校中的“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成长的重要性。

3.2 教学重点理解学校中“老师”的角色和意义。

3.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学校中“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3.4 教学准备PPT展示学校中常见的“老师”图片和信息。

准备相关案例分享。

3.5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学生对学校中“老师”的理解和认识。

展示PPT,介绍学校中常见的“老师”图片和信息。

分享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学校中“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学校中“老师”及其原因。

第四章:社会中的“老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中常见的“老师”,如名人、导师等。

《人类的老师》三疑三探课件

《人类的老师》三疑三探课件

仿生学的应用:
甲壳虫汽车@瓢虫
保时捷的尾翼
和鸭子尾巴
人们根据“薄壳结构”,设计了建 筑物屋顶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北京鸟巢Βιβλιοθήκη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不断探索, 自然界处处都有“老师
• 1电鱼与伏特电池; •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 • 5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 • • • •
7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qí 。 8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9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0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1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 的前景。
畅所欲言
说说你受到的启发
拓展运用
亲爱的同学们,大自然多么奇 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 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 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
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产 生更多发明创造!
作业: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 了自然界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从 《人类仿生学起源》知道人类是仿生 学的先驱,通过《发人深省的对比》 知道仿生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让我们再阅读一些《仿生学的例子》 了解更多人类的“老师”。
自探提示
文中共介绍了几种人类 的“老师”它们分别是?人 类分别从这些“老师”身上 得到了哪些启示?
其实,自然界可以 充当人类“老师”的生 物何止 蝙 蝠一种?
鸡蛋——“薄壳结构”建 筑
贝壳——坦克
请同学把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各自浓缩成一句话,可以采用两种 句式: ①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 了…… ②人们模仿了……制造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人类的“老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 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 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 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 是什么样的?课题中的“老 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 些“老师”究竟是谁呢?
课文小结
自然界的生物教给我们的真多啊,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 启示?
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的有关人类的老师的其他例 子,交流体验,写下体会。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课文,借助 拼音或工具书准确识记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知识给生字组词,并能 自己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读一读 biān 蝙 huò 祸
fú 蝠 jiàn 键
jīng 鲸
3.默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老师” 为何要加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 谁?请同学们先在书上用笔画出来, 再说一说。
紧扣题,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段
● 蝙蝠——雷达 为什么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人们发现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发明了雷达。
3.学习第二段,引导要点:这一段主要讲了谁是 人类的老师? 蜻蜓——飞机
●为什么说蜻蜓是人类的老师? 人们从“机毁人亡”“惨祸”的惨痛教训中,观 察到“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 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 关键。”因此才借鉴蜻蜓的这一秘诀造出了新式 的飞机,避免了更多的惨剧。
4.学习第三段。
(1)这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它又教给了人 们什么? ● 鲸——轮船
提示:“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 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5.学习第四段。
同学们都见过鸡蛋吧?请请同学们想一想: 为什么看起来薄薄的蛋壳,握在手里,用了最大 的力都不能捏碎?科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后,得 到了什么启示?造出了什么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东 西。 鸡蛋——建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