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五中
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二地理(文)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表格中)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2.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
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中国农牧区的界线在历史上经过多次变迁,读“中国农牧区划分图”,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该界线的变迁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逐步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推移
B.北方的界线主要在年降水量200mm等值线的东西
变动
C.西南的界线主要受地形和海拔的影响
D.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
5.中国农牧区界线
A.以西地区是全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
B.两侧的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波动变化小
C.两侧的农牧交错带以种植业为主,有利于环境的改
善
D.以西地区以天然草场为主
读“我国沿30º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回答6—7题。
6.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②7月均温③地势
B .①地势 ②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
C .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D .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地势 ③7月均温 7.②曲线在b 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A .云量多,反射强
B .地势高,气温低
C .距海近,水汽多
D .纬度低,对流旺
下图为华北平原2012年2月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值线图(单位:m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埋深的特点 A .沿海浅,内地深 B .有河浅,无河深
C .农村浅,城市深
D .南部浅,北部深
9.关于唐山附近地下水埋深特点的成因,理解正确的是
A .离海近,海水倒灌,导致埋深较浅
B .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C .地势高,导致埋深较深
D .无河流水补给,使埋深较深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
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
“红三角”地区毗邻“珠三角”地区,两区域可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是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11.“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3.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为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15.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D.海陆位置
1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径流量丰富②汛期短③流速缓慢④落差较大⑤结冰期短⑥含沙量较小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读某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下图中的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能正确反映EF断面的是
18.下列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右图中的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问题。
19.若劣弧AB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当地地方时)
是
A.21时30分B.2时30分
C.3时30分D. 8时00分
20.若劣弧AB表示2012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
期,设B点为0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
D.2月28日14时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
已成为历史。
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
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
禽畜渔业养殖场。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________。
(1分)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
为什么?(3分)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6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
300多年前云南普洱茶进京,在云
南产地上驮时有些是生茶,历经马帮运
行过程中5个多月不同的地域和不同气
温下的“自然发酵”,其色味“誉享京
华”。
为再现普洱茶这一神奇的品性,
“云南普洱-瑞贡京城”组委会组织了
一支马帮队伍,重走贡茶之旅。
⑴马帮进京路线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
区有、、
、。
(4分)
⑵说出马帮进京路线经过的最后一个
主要地形区农业发展主要的限制因素
有哪些,并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
法。
(4分)
⑶马帮驮茶进京,普洱茶在自然发酵过程中,阴雨潮湿天气会影响茶的质量。
在图中的四段路程中,哪些路段需加强防潮,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4日位于渤海湾的蓬莱19 -3油田发生了重大溢油事故。
溢油事故发生两个多月以来,污染面积仍在逐步扩大。
专家表示,蓬莱19 -3油田溢出的是重质原油,将会对渤海湾产生长期影响。
材料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分析本次石油污染在丁海域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6分)
(2)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6分)
(3)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环渤海地区经济发达,举例说明限制该区经济发展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要求至少举2例说明,6分)
24. (20分)图7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图中甲湖成为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的原因。
(8分)
(2) 说出从甲湖引水到孔雀河下游,对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8分)
(3) 分析图中乙市附近发展水果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4分)
高二地理答案(文)
1—20 BCBBD CAABD DCBDC ADABC
21.(1)气候(1分)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每点3分)
(3)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海拔较C低,热量条件较好;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6分)
22、(1)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分)
(2)限制因素:风沙、旱涝、盐碱(3分)
台田——鱼塘模式(1分)
(3)在第一、二两个路段要特别加强防潮,第一段位于四川盆地,6月份四川盆地进入雨季;第二段位于黄土高原,7、8月黄土高原进入雨季,多阴雨天气。
(4分)
23.(18分)
(1)该海域为内海,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少,自净能力差;溢油时间较长,溢油量大;该季节东南风盛行,海域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油污聚集不易扩散污染严重(每点2分,共6分)
(2)甲区:草场破坏(荒漠化);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1点即可)乙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丙区:水土流失(每点2分,共6分)
(3)问题1:本区水资源匮乏措施:跨流域调水,或海水淡化;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灌溉方式的改变)。
问题2:能源不足措施:西电东送;西煤东运或北油、北煤南运,建核电站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问题3:土地资源减少措施: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及工程建设用地;节约用地;提升采矿区土地复垦利用率。
问题4:生物资源锐减措施: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植树造林;生态脆弱区,实行退耕还林工程。
(2点问题、各1分,对应措施2分,共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赋分)24.(20分)
(1)深居内陆,四周被高山环绕,形成内流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补充大量淡水;地势低洼,利于汇水;有河水流出,降低湖水含盐量。
(8分)
(2)有利影响:缓解当地水源不足的状况;改善生态环境;增大绿洲面积;防治荒漠化。
(6分,任答三点即可)不利影响:不合理灌溉会引起土壤荒漠化。
(2分)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好;有灌溉水源;宜林地区面积大;冬季气温低,虫害少。
(任答5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