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JJ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精品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第六单元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JJ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精品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第1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据,整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3.开拓学生多方面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情境引入
展示课件。
学生观察课件情境图获得信息:
一件半袖衫54元
一条短裤36元
一个书包28元
一双鞋子39元
学生讨论交流。
关注学生是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关注的焦点是组织学生充分交流个性化的算
法。
根据课件提供的服装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从中筛选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54+28=
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54-28=
观察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它们都是几位数?
引出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讲授】自猪探索
针对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各小组进行汇报。
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方法一:
50+20=70(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选出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
关注学生能否提出多样化的问题。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想问题。
观察学生是否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好一些?
学生列式解答,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30=24(元)
24+2=26(元)
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表达问题的能力。
3、比较算法: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并指出: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去口算,也可以把这几种算法在练习时都试着用一下,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好吗?
【练习】巩固练习
1、试一试
任选购两件衣物,提问题并口算结果
以买一件短裤和一个书包要多少元?买一件短裤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为例子讲解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练一练。
课件展示课本练一练
1、25+19 68-56 38+62 82-39 43+28 100-45
2、解决实际问题
买篮球问题
做完后请几位同学说一说算法。
【活动】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2课时两三位数不进位、退位加减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几十的数的口算过程;掌握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经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加减(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难点:自主尝试尝试口算,探索个性化算法。
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结果。
50+90 1110+701 40+80 160+95 140+30 130-60 l50-80 190—20
170-90 140-50
2.师:间学们门算得都很准确。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板书:整百教加减整百教及几百几十数加减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课件出示:方块图。
师:请同学们看方块图,然后说说图意。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重点说出左边有500个,右边有 300 个。
)
师:谁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指名让学生提问题。
)
生1:一共有多少个方块?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计算,算完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口算的方法。
(给学生充分计算的时间,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算法。
)
(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列式和口算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和口算方法。
)
板书:500+300=800
口算方法:5个百加3个百是8个百,是800。
2.课件出示:咪咪快餐店的记事本。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统计表,说说表中有什么。
师:请你帮咪咪算一算:第一天剩余多少元?自己列式并口算。
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和小组同学交流算法,然后指名说算是和算法。
)
教师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200-100=100(元)
口算方法:2个百减去1个百是1百,是100元.
师:刚才我们帮咪咪算了算第一天剩余100元,解决了第1个问题,那么两天呢?根据表示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提问题并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问题和算法。
(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必要时给予指导。
)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两天一共收人多少元?
(2)两天一共支出多少元?
(3)两天一共剰余多少元?
(4)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收人多少元?
......
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口算方法正确,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提问和解答,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使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官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试一试”,然后再交流口算方法。
|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3页“练一练”的第1题,然后全班订正答案。
让学生完成“练一练”的第2、3、4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慊题意。
然后再交流。
四、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3课时三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退位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与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口算几百几十的数加、减整十数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掌握几百几十的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自己的方法口算并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数加减几十数(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炫我两分钟】
(学生主持)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
首先,我们来做拆数游戏,我给大家做个示范,790可以拆成700和90,谁能向我这样说。
(出示数字卡片)
210、360、480、520、810、720
第二,猜一猜下面的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比如说80是由8个十组成的,谁能向我这样说。
(出示数字卡片)
30、100、120、320、450、520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谢谢大家!
【设计意图:为新知做铺垫,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
【探索新知,明晰算理】
(一)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预设:苹果树150棵,梨树80棵。
)
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些问题吗?
(预设:①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多少课?②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③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觉发现数学信息,自主提问题的意识。
】
3、怎样列式呢?
(二)学习加法
1、组织学生交流150+80=?的算法,倡导算法多样化.
(预设:算法一:150是15个十,80是8个十,15个十加8个十得23个十,是230。
算法二:把150拆成100和50,50+80=130,130+100=230……)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 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等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
(三)学习减法
1、组织学生交流150-80=?的算法,倡导算法多样化。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预设:算法一:15个十减8个十,等于7个十,是70。
算法二:先算100减80等于20,再算50加20等于70……)
【设计意图: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出示课件)
1、摘梨子。
口算练习。
2、卡片游戏。
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3、情景练习。
课后练习55页第5题。
质疑:题中还有一个数字21,为什么不用呢?
4、拓展延伸:送礼物
挑选自己喜欢的礼物,每人两件,算一算要用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个性化算法,提高口算能力,感受成功的乐趣,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学会梳理,学会表达。
】
第4课时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3.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导入】揭题示标
1、情境导入:出示邮票。
同学们见过这些图片吗?(邮票)小强和小花收集用过的邮票,他们都收集了多少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口述并出示学习目标:我会用竖式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讲授】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分部完成。
认真看课本第56——57页“练一练’上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绿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从小强和小花的对话中,我知道小花的风景邮票多,小强喜欢动物邮票,我还知道——————————————————、——————————。
2、试着计算第57页的男同学和女同学提出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问题吗?并试着计算。
(5分钟后,比一比哪位同学自学效果好。
【活动】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的看书。
2、对子交流(时间:1分钟)
从小强和小花的对话中,我知道小花的风景邮票多,小强喜欢动物邮票,我还知道————————,————————————。
3、小组交流(时间:2分钟)
1,、试着计算第57页的男同学和女同学提出的问题?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并试着计算。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队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4、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以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以评价或奖励。
5、知识归纳:
小结: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其,从各位加气。
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队子的自学效果很好。
下面我们请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练习】学情展示
第一关:练一练。
(展示要求:可抽取每组的3——4号上台展示,其余在练习本是上做。
)
368+420 706+251
875-642 386-75
第二关:火眼金睛辩多錯。
(展示要求:指明回答。
)
1、465-450=015 ()
2、253
+51 这个竖式是对的。
()
-------
763
第三关:在()里填上
27+141()125+104
425+311()873-115
276-115( )452-320
353-241 ( )122+220
第四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展示要求: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抽选小组展示板展示,并解说计算方法。
)
()+136=278 228+()=715 579-()=134 ()-125=412 【讲授】归纳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知识小结: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作业】巩固提升: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完成57页“练一练”中的第1 、2 、3题
第5课时三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3、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加
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迁移类推能力,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1
1、旧知铺垫,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36 42 87
+ 72 + 88 + 49
结合板演情况让学生进行评议,说说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讲授】2
学习指导要在老师的指引、带领下分步完成。
认真看课本第58——59页“练一练”上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蓝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观察69+114的竖式,竖式中的“8”是怎样算出来的?
2、试着把(2)中的竖式补充完整。
3、计算三个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如何列式?
4、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独立自学5分钟,组内交流2分钟,然后分组展示。
)
【活动】3
1、自主学习
生独立研题、分析指导中的4个问题,并做好记录。
2、交流合作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自研成果或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疑惑。
3、记录、汇报展示
组内记录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研成果的汇报展示。
组间相互补充或质疑,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做好评价。
4、知识小结
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练习】4
第一关:想一想做一做。
(展示要求:可抽取每组的3—4号学生上台展示,其余在练习本上做。
)
456+307= 271+436=
169+602= 85+324=
第二关:火眼金睛辨对错。
(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
6 5 3 3 4
+ 2 4 3 +5 6 9
————————
2 0 8 8 9 3
第三关:解决下面问题。
(展示要求: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抽选小组展板展示)
上山走了235米,下山的路比上山长85米。
下山要走多少米?
【作业】5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1、选择。
(1)113+57()160
A.> B< C.=
(2) 235+275=( )
A.400
B.410
C.510
(3) 348与25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A.384+25
B.348+250
C.25+348
(4) 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456
B.421
C.165
+781 +129 + 561
236 540 726
2、竖式计算。
307+296= 286+474= 199+171=
第6课时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会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 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道理,会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
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道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84-75 256-36 144+229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通过计算复习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课件展示张丽家搬入新房5、6、7、月份用电情况及电表上显示的数。
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电表的作用,在出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
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5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
二、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1、计算5月份的用电数。
先让学生试着用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会将183分成100和83,然后用83-58的得数加100。
学生计算出结果会后,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先让学生交流。
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引导学生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算法,来解决“不够减”的问题。
2、学生计算。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相应数位上的计算结果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3、计算6月份的用电数。
让学生自己交流计算方法,引出问题“十位不够,怎么计算?”。
引导学生知道,当十位不够向百位借1。
4、学生计算。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相应数位上的计算结果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三、练一练
1、学校有416人参加“十一”联欢会。
其中有380人是学生。
参加联欢会的老师有多少人?
2、计算。
824—631 470—238
495—189 204—132
3、在下面的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
931 427 841 53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笔算连续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第7课时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会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 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道理,会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
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道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84-75 256-36 144+229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通过计算复习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课件展示张丽家搬入新房5、6、7、月份用电情况及电表上显示的数。
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电表的作用,在出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
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5月份的用电
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
二、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1、计算5月份的用电数。
先让学生试着用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会将183分成100和83,然后用83-58的得数加100。
学生计算出结果会后,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先让学生交流。
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引导学生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算法,来解决“不够减”的问题。
2、学生计算。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相应数位上的计算结果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3、计算6月份的用电数。
让学生自己交流计算方法,引出问题“十位不够,怎么计算?”。
引导学生知道,当十位不够向百位借1。
4、学生计算。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相应数位上的计算结果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三、练一练
1、学校有416人参加“十一”联欢会。
其中有380人是学生。
参加联欢会的老师有多少人?
2、计算。
824—631 470—238
495—189 204—132
3、在下面的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
931 427 841 53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笔算连续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第8课时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的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再减”得道理,并正确计算。
难点:隔位退位的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计算
225-118= 336-109= 542-227= 465-236= 474-268= 392-126=
指名演板,并说说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做笔算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当作10来减,十位不够减就要从百位借1来减)
【设计意图】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
二、新知讲解
课件展示张丽家7、8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显示的数。
1、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
2、引导学生重点解决“7、8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
3、计算7月份的用电量。
学生读表列式没有什么困难,重点是蓝灵鼠提出的解决问题个位十位都不够减怎么办?
教师尝试让学生计算交流,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结合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白:计算个位时,4减5不够,要从十位借1,变成14减5;计算十位时,1被借后,就成了0减3,不够减要从百位借1,变成10减3.
教师结合上面计算过程归纳
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4、计算8月份的用电量。
先让学生尝试计算。
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
”特别是计算703-514需要连续退位,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的数是0,则需要先从百位退1,这样十位上就成了10个十,个位再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就得9个十……
把算出的结果填在方格中。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结果填入方格。
师总结:被减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先从百位上借1当10,此时十位上是10个十,再从十位上借1当10,这时十位上剩9个十。
三、练一练
1、判断正误
2、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指名学生表达自己计算的过程。
集体订正。
3、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自己解决。
4、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笔算连续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一练3题
第9课时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买衣服的生活情景,经历自主探索加法演算方法的过程。
2、会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验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观察情景图。
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与妈妈去去商场买衣服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逛街的经历。
星期日的时候红红也陪妈妈去买衣服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引出红红母女俩去商场买衣服的事情,并出示情境图。
2.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哪些事情,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小明和售货员谁算得对的问题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自主探索
1、尝试验算。
结合上面的事例,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检验。
师:红红和售货员到底谁算得对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她们?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检验,看谁算得对?[来源@#:^中教&网%]
2、交流算法。
交流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说明检验方法的合理性。
结合交流活动,教师告诉学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叫做验算。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199+86得出285。
用竖式计算86+199得出285。
交流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