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3单元 火山与地震 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大地的震动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和搜集资料的渠道。 每位学生都要有目的进行资料搜集,使学习更有效,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16. 大地的震动
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地震是地球能量的一种释放,是无法避免 的。当地震突然来临时,只有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是可以有效避免 不必要的伤亡。
指导学生在地震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引领学生用所学 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抗震避险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查阅资料的前提下,运用模型引导学生“做个地球构造模型”的 活动,进一步理解地球的构造,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14.变化着的地壳
引导学生展开科学阅读活动。 1.帮助学生知道地球的表面分 布着陆地和海洋,还知道无论是在 陆地上,还是在海洋底部,都分布 着坚硬的岩石层,它们构成了地壳。 2.让学生了解:根据岩石形成的原 因,组成地壳的岩石分别有三大类 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 有效的记录、整理,初步认识这三 大类岩石的特点。
16. 大地的震动
教科书通过照片和示意图,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和地震带来的危害。 教科书中呈现了由于地震引起的房屋开裂导致倒塌的照片,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分析资料的 方法,对地震的危害展开讨论。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对地震现象和危害进行研究和讨论,可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手段, 或从建筑、古迹等进行分析,了解地震是否曾经给本地区造成过灾难。
15. 火山的喷发
了解有些火山喷发极具威力的同时,教 科书还呈现了就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流动 及之后厚厚火山灰落在地面情况的图片,让 学生进一步感受火山喷发的威力以及对人类 的影响。
除此之外பைடு நூலக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火 山喷发带给人们的只有危害吗?
通过搜集 资料,让学生会了解火山喷发 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5. 火山的喷发
01 火山喷出了什么
进行模拟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现象和火山喷 发的物质。
02 火山的影响
搜集资料,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有利 也有弊。
15. 火山的喷发
15. 火山的喷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先让学生描述火山喷发过程。 经过以上的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过程的了解,教科书设计一个火山喷发现象的模拟实 验。实验的材料是简单、易得的生活常见材料:沙子、红墨水、苏打粉、洗衣粉、醋等。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当地壳不能阻止岩浆向上运动时,岩浆就会沿着地壳的薄 弱地带向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剧地喷发出来。 由于实验过程会有一定量的喷发物,教师必须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保证实验能在有序、安全、 干净的环境下完成。
引导学生归纳发现: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 受力而发生弯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 形,就形成我们看到的岩层褶皱现象。
教师在课前应多找一些相关的照片和视频资料, 或选取当地的地质资源,以便让学生有更多可观察的 素材。
14.变化着的地壳
在本活动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以外,还应该 训练学生通过间接证据进行科学探究,充分地做好资料搜集的工作,包 括了解地球的圈层、每个圈层的特点等。
人类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
学生通过观察岩壁上的褶皱,猜测这些褶 皱形成的可能原因。再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初 步推测其形成的原因,聚焦地火山与地震球的 内部构造,体会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从自然灾害的现象入手,通过搜集资料、 模拟实验、分析探讨、设计和预演等方法,了 解火山喷发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学习防灾减 灾的措施,并根据学校的应急预案进行校园逃 生演练。
14.变化着的地壳
01 岩壁上的褶皱
02 地壳下面有什么
03 组成地壳的岩石
利用生活用品做模拟实验,探究地球表面是在不 断变化着的。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并模拟地球内 部构造制作模型,了解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特点及其 变化。
阅读资料,了解根据岩石形成的原因,岩石可分 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4.变化着的地壳
14.变化着的地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岩石内部的褶皱现象进行 有目的的观察,并尝试用科学的语言或简图进行记录。
地球的运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只能通过模 拟实验进行探究。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岩层褶皱形成的可能原因。教 师可将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围绕探究的主题, 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16. 大地的震动
01 感受地震
02 抗震避险
03 地震逃生演练
模拟实验。利用生活用品做模拟实验,探究地球 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并模拟地球内 部构造制作模型,了解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特点及其 变化。
实践活动。制订家庭地震应急预案,与父母一起 按预案进行演练。
16. 大地的震动
单元教学建议
3课
5 课时
本单元安排3课,建 议安排5个课时,其中第 14课《变化着的地壳》 、第16课《大地的震动 》各2课时,第15课1课 时。
每一课的活动都力求创设来自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引 发学生思考。
以自然灾害的发生、危害、预防、避险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 自然灾害,学习防灾减灾的方法。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 下册
第3单元 火山与地震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地球与宇宙领域
课程标准
地球与宇宙领域
单元概述
• 不但要了解地球表面,还要了解其圈层结构。 • 地球内部的变动及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而这些变动常会引起
突发性自然灾害,例如火山喷发和地震。 • 这些由于地球内部的变动引发的灾害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是
我们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判断,是迅速撤离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 还是在室内寻找安全的避险位置。由此可见,地震前设计好逃生路线, 并在平时加以练习可以在紧要关头让人快速逃生。
16. 大地的震动
模拟实验。利用铅笔、纸板、房子和小车模型进行。由其中一位同学来回小幅度轻推纸板, 其他同学观察纸板上放置的房子和小车模型,让学生想象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在瞬间倒塌的情景, 达成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模拟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地震时的感觉。从小组 讨论到全班交流,教师都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达成感受地震来临时、 并描述自身感觉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