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字梁与次梁的区别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
有些建筑对空间有要求时,一般只有主梁,不设次梁。
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1、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2、从受力角度来说,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3、从刚度来说,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
4、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
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识别看主梁和次梁的方法: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主梁支于柱或墙上,次梁支于主梁上。
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告诉你个简单办法:主次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有附加筋的是主梁。
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
在相交处,小心计算主梁,这是个主要受力构件,马虎不得。
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 -(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
浅谈井字梁(含十字梁)与单向板的区别 梁少锋

浅谈井字梁(含十字梁)与单向板的区别梁少锋【摘要】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于大跨度结构,结构工程师通常都会根据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来考虑该建筑的结构布置;而甲方却又通常要求结构工程师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对于大跨度的建筑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要结构工程师进行结构布置时,考虑应该采用井字梁结构还是单向板结构。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探讨一下井字梁结构(含十字梁结构)与单向板结构的区别。
1.井字梁(含十字梁)与单向板的特点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是从双向板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形式。
当其跨度增加时,板厚相应也随之加大。
但是,由于板厚而自重加大,而板下部受拉区域的混凝土往往被拉裂不能参加工作。
因此,在双向板的跨度较大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我们可以把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挖掉一部分,让受拉钢筋适当集中在几条线上,使钢筋与混凝土更加经济、合理地共同工作。
这样双向板就变成为在两个方向形成井字式的区格梁,这两个方向的梁通常是等高的,不分主次梁,一般称这种双向梁为井字梁。
而其中呈井字或多个井字型的,一般称为井字梁;其中呈十字型的,一般称为十字梁。
这种结构布置方式具有双向受力合理,且可减少结构高度等优点。
如根据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优先选取这种结构布置形式。
但井字梁结构的模板工程量和钢筋含量一般都比较大,而且钢筋绑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一不小心,往往容易出错,从而影响井字梁的理论受力。
单向板简单来说,是指板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3的情况。
当板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3时,板荷载主要沿单向(短边方向)传递,单向受弯。
这种结构布置方式受力简单,且其长向分布筋配筋量都很小,因而单向板的钢筋含量一般都比较小。
单向板的模板工程量一般也比较小,其安装也比较简单。
但由于单向板是单向受力,一向的刚度大于另一向的刚度,导致整体刚度的不合理。
还有,单向板的主受力框架梁的截面都比较大,影响结构净高度。
2.井字梁(含十字梁)与单向板的工程实例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下开间为9m×4跨=36m,左开间为9m×2跨=18m,按地震烈度6度,抗震等级4级进行结构设计。
各种梁的表示法及说明

各种梁
•连梁(LL):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规范定义为:“结构墙中较大洞口上下两边的墙体”。
•框架梁(KL):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悬挑梁(XL):不是两端都有支撑的,一端埋在或者浇筑在支撑物上,另一端伸出挑出支撑物的梁,可为固定、简支或自由段。
长跨面筋在下,短跨面筋在上。
截
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6~1/8,当悬挑长度大于1500时(建筑单位除特别说明为
mm),需加弯起钢筋。
•井字梁(JZL):就是不分主次,高度相当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
这种一般用在楼板是正方形或者长宽比小于1.5的矩形楼板,大厅比较多见,梁间距3m左右。
由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所组成的结构构件。
又称交叉梁或格形梁。
•梯梁(TL):两端是以梯柱或者主梁做支座的。
属于次梁,考虑抗震。
•屋面框架梁(WKL):位于整个结构顶面,主要作用是承受屋架的自重和屋面活荷载,其上所受力包括楼面恒荷载和活荷载,恒荷载一般指构件自重,活荷载按上人屋面一般取值2.0KN/㎡,不上人一般取0.5KN/㎡;,一般指其上雪荷载、积灰
荷载等强调锚固要求较高。
L2(1)200*350 :L2(梁编号;(1)(梁一跨);250是梁宽350是梁高;A8@150(2);箍筋一级钢φ8;间,距150;2肢箍;2B12.2C18.;上部纵筋2根二级钢12,下部纵筋2根二级钢18;(0.25)是这根L2顶面高出设计楼面0.25m,如果(-0.25)这根L2顶面低于设计楼面0.25m。
主梁、次梁、连梁、吊筋区别

主梁、次梁、连梁、吊筋区别次梁在主梁的上部, 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 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
有些建筑对空间有要求时, 一般只有主梁, 不设次梁。
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主梁以柱子为支座, 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1.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 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 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2.从受力角度来说, 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 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3.从刚度来说, 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 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
4.主梁需考虑抗震, 次梁不需考虑抗震。
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识别看主梁和次梁的方法:主梁承担次梁, 一般情况下, 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 主梁支于柱或墙上, 次梁支于主梁上。
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 如井式梁。
告诉你个简单办法: 主次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 有附加筋的是主梁。
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 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
在相交处, 小心计算主梁, 这是个主要受力构件, 马虎不得。
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 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 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 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 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 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 计算主梁负筋时, 单排筋h0=h-(50~60)mm, 双排筋h0=h-(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 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 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 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 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
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 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
为防止这种破坏, 在次梁两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
主梁和次梁介绍

主梁和次梁介绍
主梁和次梁介绍指的是对主梁和次梁这两种建筑结构的详细介绍。
主梁指的是建筑物中主要的承重梁,通常位于建筑物的横梁或框架结构中,起到承重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主梁的尺寸较大,承载能力强,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和压力。
次梁指的是相对于主梁而言的辅助性梁,通常用于支撑楼板、墙体等建筑部件,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次梁的尺寸通常较小,承载能力也相对较弱,但它可以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使得主梁的承重更加均匀分散。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主梁和次梁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用途、荷载等因素。
同时,主梁和次梁的设计和施工也要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安全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主梁和次梁介绍指的是对这两种建筑结构的详细介绍,包括它们的定义、作用、应用范围等。
了解主梁和次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
各种梁的区别

各种梁的概念和区别一、框架梁、非框架梁、井字梁、框支梁的区别是什么?框架梁与非框架梁:首先说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就是由柱子和梁组成的受力结构,然后在上面设置楼板与墙体,这里候柱子叫框架柱、梁就是框架梁;而用砖来作为承重墙的就是砖混结构,里面的柱子和梁就不是这个建筑的框架;框架结构中将力量直接传到基础上的柱子是主受力柱,叫框架柱,与框架柱相连将楼层的重量传给柱子的梁就是框架梁,在框架梁之间设置将楼板的重量先传给框架梁的其他梁就是非框架梁,也叫次梁,框架梁也叫主梁。
井字梁:井字梁就是不分主次,高度相当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
这种一般用在楼板是正方形或者长宽比小与1.5的矩形楼板,大厅比较多见,梁间距3m左右.框支梁:一般来讲,当上部结构中有些墙(柱)不能落地时,需要用一定的结构构件来支承上部的墙(柱),如果这个构件用的是“梁”,那么这根梁就是框支梁(有些书上将支承上部柱的梁称为转换梁,道理是一样的);而支承这些转换构件的柱就是框支柱。
这种结构体系就称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就是框支柱。
二、软件中梁的分类与计算:1、框架梁:在框架梁结构中以“KL”开头表示的梁,具有抗震性能,套用定额为单梁连续梁。
2、普通梁:在结构图中主要与板进行整浇,以“L”开头表示的梁,在套用定额时常套有梁板,与板工程量合并计算。
3、板底梁:一般是砖梁结构中是空心板、预制板支承的梁,一般在计算规则中算至板底的梁。
4、肋梁:一般为板底对板作为加强用的梁,它的特点是截面高宽比较大,梁宽度不大但布置的较密,纵横交错,梁间距一般在2m 左右,现浇板较薄,目的是为了提高房间空间净高而设的梁。
一般使用在层高有限制且跨度较大的板底。
肋梁=次梁、井子梁或叫连系梁,位置同次梁(LL-**、L-***)5、圈梁:砖混结构中不起承重的构件,为了提高抗震整体而按构造设置的梁。
特点是在承重砖墙中一般不支底模的构件。
井字梁结构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应用

井字梁结构的设计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摘要:由于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结构在使用上能给建筑物提供较大空间,因此这种结构形式在工程设计中日益常见。
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例如荷载条件、经济指标、配筋参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充分注意到井字梁的力学特点,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井字梁结构;设计;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1、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的平面布置方式1.1正交井字梁正交井字梁的方向平行于屋(楼)盖矩形平面的两条边,梁的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5,且长短边的尺寸相差越少越好。
1.2斜交井字梁斜交井字梁一般用在屋(楼)盖矩形平面长短边之比大于1.5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斜向布置的井字梁承载能力要比正交的好。
当屋(楼)盖矩形平面长短边尺寸相差不多时,平面四角的井字梁由于长度短而具有较大的刚度,可以作为中部长井字梁的弹性支撑,对长边的受力是有利的。
从方便计算上考虑,斜交井字梁一般按对称于矩形平面的纵横轴布置,斜交的交角可以是90°也可以是45°,故其对不规则屋(楼)盖平面的适应性较强。
1.3三向井字梁三向布置井字梁多用于屋(楼)盖为三角形或六边形平面的情况,具有良好的空间作用,受力合理,结构刚度大,能够有效减小结构高度,增大建筑净空。
1.4设有内柱的井字梁当屋(楼)盖的井字梁内布置有内柱时,主梁可沿柱网双向布置,而次梁则布置在主梁形成的网格内,主梁和次梁的高度不一定要求相等,可按情况灵活设置。
1.5设有外伸悬挑部分的井字梁为了减少井字梁跨中弯矩和挠度,使梁内弯矩分布更平缓,有时可在单跨简支梁和多跨连续梁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外伸悬挑。
2、井字梁楼盖构造1)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方案的屋(楼)盖平面结构跨度应处于一定范围内,跨度过大或过小时都不宜采用井字梁结构,一般以8~24m为宜,且应使长短边跨度相差尽量小。
一般来说,当梁长跨和短跨跨度之比处于1~1.5之间时最为理想,应尽量给与保证。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经济取值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板、梁、柱的经济取值
一、单向板肋梁楼板。
1、主梁:经济跨度一般为6~9米,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14~1/8,宽度为梁高的1/3~1/2;
2、次梁:经济跨度(即主梁的间距)一般为4~7,截面高度为次梁跨度的1/28~1/12,宽度为梁高的1/3~1/2。
3、板:经济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8~3,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40,一般为70~100㎜。
二、井字梁楼板(正交式或斜交式)。
井字梁楼板梁的跨度可达,板的跨度一般为左右。
三、经济配筋率:
1:板:0.4%一0.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
2:矩形粱:0.6%~1.5%,矩形梁平均值为1.05%,
T形梁0.9%一1.8%,T形粱平均值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3:柱:受压构件纵向钢筋的经济配筋率在:0.6%~3%,不超过5%。
框架柱一般采用矩形或方形截面,再多层建筑中截面尺寸可按b=(1/12~1/18)H 取值,h=(1~2)b
式中b为柱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H为所在层层高。
另外,根据《抗规》要求6.3.7框架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250mm,圆柱直径不已小于350.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柱子增加或减少模数时,以50mm为一个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字梁与次梁的区别
一般,井字梁的长宽比接近1左右,很少会超过1.5的,否则就没必要用井字梁了,因为这时的受力已经和井字梁完全不同了。
==========
1。
井字楼盖在平面上宜做成正方形,如矩形,其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1.5。
2。
它有两种布置方式:正交正放和正交斜放。
如果区格接近于方形,宜采用正交正放,否则,适宜采用正交斜放形式。
在计算上,这种布置方式计算方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正交斜放需要考虑短小跨度梁对长跨度梁的支承作用,尽管截面尺寸完全相同,但是线刚比是不同的,短跨的线刚比大于长跨的。
3。
当井字梁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可采用简化的整体大双向板的计算方法,即将整体井字楼盖视为一个大的双向板,首先确定荷载沿两个方向上的传递比例(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然后根据内力按照挠度相似的原理计算各个井字梁的内力,从而获得全解。
这种方法可采用手算,非常简单,但是必须注意适用范围。
4。
更为一般的情况是采用高次超静定梁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宜采用电算方法,计算方法是:割断双向板与井字梁的联系,按三角形或梯形传力的原理计算传递到各个井字梁节点处的集中力,按照节点处相交两井字梁处挠度相等的原则确定分别各个井字梁上的集中力分配比例,最后列出多元线性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