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病诊治学术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8
(一)湿热病的病因与发病 湿热病是“内外合邪”而发病 外因--------湿热病邪 内因--------素体脾胃失调,湿邪内停 (二)湿热病感邪途径 “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
十之八九”。病邪首犯部位“邪由上受,直趋 中道,故病多归膜原” (三)湿热病病机特点 病变中心在脾胃--湿热熏蒸,脾胃升降失司 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往兼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伤寒
恶寒重,风温初起微恶风寒,春温初起以里热为主,内伤 病是阳虚畏寒。
2.但热不寒 湿热证发热类型有身热不扬、热势起伏、身 热而午后重、状热有汗等。
3.汗出 湿热证汗出特点表现为汗出偏多,或上半身有汗
,下半身无汗,或胸腹汗出编辑而ppt 非全身性。
[原文]31 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 憹 ,眼欲 闭,时谵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 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本条为湿热浊邪蒙闭上焦气分之证治。--无热不上 蒙,无湿不脘闷
证候: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憹,眼欲闭,时谵语。
治疗:清宣上焦湿热浊邪
7
4.胸痞 此痞常为胸脘并见,肺脾同病也。 5.口渴不引饮 湿阻液不升而口渴,湿饮内留则不引饮,
若热重则引饮。 6.舌白 湿热病初起舌白,发展可呈黄苔,湿盛胃浊上
泛则白腻,湿蕴化热则黄腻。 此六大症中胸痞、舌白是决定性的: 苔是判断湿邪存在与否的关键 痞满存在于湿热病全过程 寒热可区分邪在表在里 汗、渴则为病情轻重之辨
在表分用藿香、苍术、羌活,腠理暑邪内闭用薄 荷等即是。 三是湿温初起,卫气同病,虽有表邪,但毕竟以 湿邪困脾为主,故不宜辛温发汗,只宜芳香宣化 兼淡渗利湿,如藿朴夏苓汤之类。 赵绍琴领悟温病之“汗”是使卫气通调,三焦升 降,气机流畅,表气疏和,皮肤似有小汗,若用 发汗药专求其汗,必导致津液耗伤。
编辑ppt
5
湿热病提纲
湿热病初起的典型见症 湿热病的病因与发病、感邪途径、病机特点、
传变规律 湿热病正局、变局及其鉴别诊断
编辑ppt
6
湿热病提纲
[原文] (一) 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 ,舌白,口渴不引饮(1)。
自注:此条乃湿热证之提纲也。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 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 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 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 ,郁甚则少火皆成
编辑ppt
15
邪在气分(2)
虚喘 病邪:暑热病邪(暑温) 病机:耗伤津气 主证:大汗不止,气短喘喝
脉虚无力 治法:清热涤暑,
益气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实喘 暑湿病邪(暑湿) 暑湿壅阻肺气 咳喘,口渴不欲饮 苔腻,脉濡数 清热利湿, 泻肺化痰 葶苈、枇杷叶、六 一散
编辑ppt
16
邪在气分(3)
薛生白学术思想研究
编辑ppt
1
薛生白与《湿热病篇》(1)
薛生白生平 清代著名医家,字生白、号一瓢(薛雪) (1681---1770年),江苏吴县人。 医著《医经原旨》、《膏丸档子》《湿热病
篇》、 《薛生白医案》。 主要学术思想
编辑ppt
2
编辑ppt
3
薛生白与《湿热病篇》(2)
主要学术思想
湿热病发病之內外因学说 阐明了湿热病发生发展规律,其病变中心在脾胃,
常引起厥阴、少阳的病变。 精辟地概述了湿热病邪“蒙上、流下、上闭、下
壅”以及闭阻三焦的特点,提出了治疗原则 创造了湿热病瘥后调理的辨治方法,使湿热病的
辨治体系更臻完善 诊断上重视舌诊
编辑ppt
4
《湿热病篇》原文类编
湿热病提纲 邪在卫表 邪在气分 邪入营血 变证、类证 后期调理
本条论述湿中蕴热郁于肌表证治(阳湿伤表之候)。
证候: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汗出。
治疗:宣表化湿泄热
编辑ppt
12
邪在卫表(3)
阴湿与阳湿相鉴别
二者病位都在卫表,都有恶寒、身重表现。
阴湿—阴湿伤表,致卫阳郁闭,故无汗、不发热。-辛 开在表之湿
阳湿—湿热郁蒸于表,故汗出、发热。-辛开表湿同时 清利湿中之热
阳湿—湿已化热,见症以热象明显者则为阳湿。章虚
谷曰:“以其恶寒少而发热多,故为阳湿也。”
由汗出与否测之湿邪是否化生热邪,以有无热来命名阴阳 之湿临证不可绝对。
编辑ppt
13
薛氏对于湿病用汗法,告诫有三: 一是不宜辛温峻汗,如麻黄、桂枝之类,以防湿
热之邪蒸腾上逆 二是湿温在表,初起未化热时仍宜微汗之,如湿
自注:身重恶寒,湿遏卫阳之表征,头痛必夹风邪,故加 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此条乃阴湿伤表之候。
本条论述湿伤于肌表,郁遏卫阳(阴湿)证治。 证候: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治疗:透表化湿 本证与伤寒表证鉴别,二者均见恶寒无汗。 阴湿伤表—表现为身重,苔白腻、脉濡
伤寒表证—表现为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编辑ppt
9
(四)湿热病正局与变局
正局:湿热病以脾胃为中心,病在气分为正局。原文所 列六种症状为湿热病正局初起 的见症。
变局:涉及少阳、三焦、厥阴的证候。耳聋、呕逆、痉 厥等
编辑ppt
10
二 邪在卫表
[原文](二)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
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 头不痛者,去羌活。
编辑ppt
14
邪在气分(1)
1、邪在上焦 [原文]18 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
者,暑邪入于肺络,宜葶苈、枇杷叶、六一散等 味。 本条论述暑湿伤肺,邪滞肺络证治。 证候:咳嗽气喘,甚至喘不得眠。 治疗:清暑化湿宣肺 肺经湿热消,肺气降,则咳喘自平。 注意点:暑伤肺经虚喘与实喘鉴别。
词解:阴湿—湿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证见恶寒而不发热
,症以湿象偏著者为阴湿。编辑ppt
11
[原文](三) 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 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 、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 不恶寒者,去苍术皮。(3)
自注: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出独异,更加关节疼 痛,乃湿邪初犯阳明之表。而即清胃脘之热着,不 欲湿邪之郁热上蒸,而欲湿邪之淡渗下走耳。此乃 阳湿伤表之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