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幸福观”看青少年幸福观的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8
作者简介:马圆圆(2000— ),女,汉族,陕西商洛人。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伊壁鸠鲁从人的第一感觉出发,以追求身体免遭痛苦和灵魂不受干扰为目的,提出了“快乐主义幸福观”,这一思想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就可以用来指导青少年幸福观的塑造。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幸福观”的背景
伊壁鸠鲁出生于雅典,青少年时期他潜心钻研柏拉图、德谟克里特的学说以及阿里斯底波的快乐主义学说,经过努力最终创立了伊壁鸠鲁学派。
中年时期他在自己住宅的花园里传授哲学,于是便有了为人称道的“花园学校”。
伊壁鸠鲁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马其顿入侵希腊,各城邦内部出现严重动乱,人们原有的美好安逸的生活被打破,在这一背景影响下,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开始注重研究人生哲学和社会伦理,并纷纷把人生道德作为研究的中心,强调个人独立生存价值,试图在兵荒马乱的社会中帮助人们找到安身立命的准则。
伊壁鸠鲁也不例外,他将感觉主义学说与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思考,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即快乐主义伦理学。
二、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内涵
(一)快乐的本身就是善
伊壁鸠鲁从感觉主义出发,认为感觉经验是人认识的起源,人的一切感官都是真理的报道者和检验者。
感觉给予人们大脑最真实的体验,从而产生区分快乐与痛苦的特殊感情。
人的第一感觉就足以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并且人类可以本能的趋乐避苦,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追求快乐。
伊壁鸠鲁主张快乐本身就是善,幸福本身就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幸福和快乐往往是相伴而生,所以人理应大胆追求并享受快乐。
(二)快乐不等于享乐
伊壁鸠鲁虽把快乐和幸福相对等,但强烈反对将追求快乐归结为贪图享乐。
伊壁鸠鲁认为不是所有的快乐都值得追求,真正的快乐应是没有痛苦的健康的身体和不被打扰的纯净且高尚的灵魂。
他将快乐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如食欲的满足;二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需的,如过度的物质享受;三是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如虚荣心的满足。
伊壁鸠鲁主张人类在大胆追求快乐的同时,还要能够理智的判断并做出明智选择。
(三)区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动态快乐是欲望得到满足,静态快乐就是痛苦的消除,而且静态快乐比动态快乐更有意义,因为最高的幸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增减,而动态快乐则不一定,即人们只有在静态快乐中才能找到稳定不变的幸福。
伊壁鸠鲁偏向静态快乐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静态快乐的真正内涵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安宁纯净的心灵,所以他更提倡追求心灵上的快乐,即静态快乐。
三、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幸福观”对塑造青少年幸福观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幸福
青少年时期是人类从稚嫩迈向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们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但思维却十分活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由于青少年还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思考体系,当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来判断事物的属性,进而决定接下来的行为。
众所周知,人们在面临违背自己的意愿和阻碍自己前行的事物面前都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抵抗情绪,而这种情绪就是导致不快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长中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常常会因为困难与挫折而产生消极情绪,无法快乐。
伊壁鸠鲁强调:真正的快乐是没有痛苦的健康的身体和不受打扰的纯净且高尚的灵魂。
这一诠释有助于青少年对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追求幸福产生正确的理解,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远离享乐主义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
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与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影响健康成长。
物质财富虽是生活的必需品,能给人带来一定的物质享受,但却不可以将它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快乐与幸福的标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幸福观”指导我们真正追求的快乐应该是身体免遭痛苦和灵魂的不被打扰,而不是庸俗的鱼肉佳肴之乐或放荡的各式狂欢。
这就启示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避开那些让灵魂感到不安的因素,抵制不良诱惑,远离享乐主义,在重视物质带来快乐的同时更要去追寻精神上的快乐,学会用清醒的头脑控制住自己物欲,切不可盲目从众。
四、结语
追求幸福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而正确幸福观的塑造与幸福
感的获得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三观建设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群体而言,要学会从先贤的经典思想中总结经验,从而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更好地打造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袁鸣.简明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林柯言.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现代价值[J].北方文学,2017: 171-173.
[3]尹力禾.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46.其他作者简介:张悦(1998 — ),女,汉族,陕西商洛人。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郭晓蓓(1984—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哲学。
摘 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幸福观”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理性的追求快乐与幸福的方式,其为人们追求快乐和实现幸福指明了道路。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学习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幸福观”,对其塑造正确的幸福观以及追寻真正的幸福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幸福观;青少年
从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幸福观”看青少年幸福观的塑造
马圆圆 张 悦 郭晓蓓
(安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