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想象画 综合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想象画比赛
图2 作品2
一、活动主题
数学小画家
二、活动背景
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一个特色,集中反映了十年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该领域的重要性。
这一变革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反映了课标的特色。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抽象严谨的,它充满着结构美、变化美、规律美;美术是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数学求实,美术求美;数学,在抽象世界探秘,美术,在物质世界寻幽。
数学与美术来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三、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去获取和发现新的知识。
图1 作品
1
2、引导学生以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教育学生学会享受数学,激活学生内在创造热情,从而激励学生传播数学文化。
四、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2019年10月08日——2019年10月30日
宣传时间:2019年10月08日——2019年10月12日
投稿时间:2019年10月08日——2019年10月22日
网上评选初赛时间:2019年10月23日——2019年10月25日
现场评选决赛时间:2019年10月26日
优秀展示时间:2019年10月29日——2019年10月31日
五、活动对象
一年级全体学生
六、活动安排
1、了解数学想象画:各美术课安排一节课先讲解什么是数学想象画,欣赏数学想象画。
2、认识数学想象画:用一节课让孩子从数学想象画的作品中找出完成这幅画所需要的数字、数学符号和图形。
3、制作数学想象画:学生可以以数字(1、2、3、
4、……)、数学符号(+、-、=、>、<、……)、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正方体、……)等数学元素表现心中的数学,围绕主题:(1)校园(2)田野(3)公园(4)植物园(5)动物园(6)沙滩(7)大山(8)海底,进行想象创作,并配上简短的旁白,原创一份充满想象力的《数学想象画》,画种不限。
比赛统一用A4美术纸。
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
七、评选方式
(一)评分标准
初赛
1)主题内涵(40分)
评分依据:
1、主题明显地反映数学之美,作品旁白详细描述与作品主体相关的故事或制作
过程或对主体的理解。
(40—30分)
2、主题较为明显地反映数学之美,作品旁白简单描述与作品主体相关的故事或制作过程或对主体的理解紧密。
(30—20分)
3、主题较为反映数学之美,作品旁白未描述与作品主体相关的故事或制作过程或对主体的理解。
(20—10分)
4、主题较未反映数学之美(10分以下)
2)视觉效果(30分)
评分依据:
1、色彩鲜艳、饱和、丰满,层次分明,有较强的感染力。
十分妥当的契合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
(15—12分)
2、色彩多样,较能表达作者创作意图。
其中不乏搭配不合理之处。
(12—8分)
3、色彩单调,基本没有运用什么色彩搭配技巧。
整个画面不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8—4分)
4、没有色彩方面的技巧运用,光线昏暗,照明效果较差,照片灰暗,缺乏亮度。
(4分以下)
5、对焦清晰,曝光正确。
主题突出,细节明了。
(15—12分)
6、对焦比较清晰,曝光良好。
主题相对突出。
(12—8分)
7、对焦效果较差,曝光不准。
整个作品呈现“散焦”。
(8分以下)
3)创意构图(30分)
评分依据:
1、构图较完美。
整个作品看起来均衡、稳定、有规律。
有明显的视觉美。
(30—25分)
2、构图和谐。
轮廓清晰,主体突出,线条分明。
(25—20分)
3、构图杂乱、头重脚轻、主题过多。
整个作品给人以混乱的感觉。
(20—10分)
4、基本没有构图规划。
作品布局杂乱,主体模糊,没有视觉焦点。
(10分以下)决赛
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大众投票,得票成绩前10进入决赛。
(二)评选及展示方式
(1)初赛由微信平台票选产生,得票前10的作品进入决赛。
(2)决赛由作者对其作品进行2分钟阐述,由数学组和美术组老师构成的5位评委团对其进行评比,最终以作品的最终得分=微信平台得票成绩60%+作品介绍成绩40%,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