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检测题(WORD 版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

【答案】不正确 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乙 2.4×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升高的温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热量多,吸收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因为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2)[3]由图可知,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如都温度升到40℃,甲需要的时间是3min ,乙需要的时间是4min ,乙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一些; (3)[4]根据t=
cm
Q
∆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一定时,温度的变化值和比热容成反比, 我们可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4min ,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4min ,甲和乙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甲的温度变化值为
50℃-10℃=40℃,
乙的温度变化值为
40℃-10℃=30℃,
乙的比热容
()()3340 1.810J /kg 2.410J /kg 30c =
⨯⨯=⨯乙℃
℃℃℃。

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密度
知识后,想进一步了解家里的水质,为此他向老师借来实验器材来测家里自来水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实验正确操作,测出自来水和杯子总质量为118.8g ,将部分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cm 3。

测出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为_____g ;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自来水的密度为_____kg/m 3;
(4)在向量筒倒入自来水时,如果不慎有水溅出,则测出的自来水密度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明还了解到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用它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

下列与这个特征无关的是______
A .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B .在落差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 .内陆地区早晚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 .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答案】平衡螺母 60 58.2 1.01×103 偏大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使用天平时,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零刻度线后,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2]由图甲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cm 3。

[3]如图乙知,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为58.2g 。

(3)[4]量筒中的水的质量
m =118.8g-58.2g=60.6g
则自来水的密度
333360.6g 1.01g/cm 1.0110kg/m 60cm
m V ρ=
===⨯ (4)[5]在向量筒倒入自来水时,如不慎有水溅出,则测出的自来水体积偏小,但测量的质量
不变,那么测得的密度偏大。

(5)[6]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可以用水来取暖、冷却,而且水也可调节气温,即沿海地区早晚温差较小,而在落差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是利用水能发电,故B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来工作的。

3.小军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器材,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时间
013456789
(min)
温度
909294969798989898
(℃)
(1)小军设计的电路中的R甲、R乙的阻值大小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2)只闭合开关S2,他首先观察了水的加热过程,测得数据如上表。

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气压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接着断开S2,待水冷却后,继续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小军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温都相同,他应首先闭合开关______,再闭合另外一个开关,同时控制加热过程中水的末温度应低于______℃。

实验表明:水的末温比煤油______,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

【答案】R甲=R乙低于 S1 98 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应选用相同的热源,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它们的电压相等,要使电阻在相等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应控制两电阻的阻值相等,即R甲=R乙。

(2)[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水沸腾后,水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说明该地区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3]要探究水与油的吸热能力,应控制水与煤油的质量、初温相等,还要控制水与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应控制两个电阻丝同时开始加热,则由图可知应先闭合支路开关S1,然后再闭合干路开关S2。

[4]实验过程中水不能沸腾,所以应控制加热过程中水的末温度应低于98℃。

[5]实验表明:水的末温比油低,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

4.班级各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24********温度t/°C-10-50000 2.55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根据表格中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_______)
(3)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0~4min冰温度升高10℃,10~14min水温度升高5℃,在两个时段加热时间相同,但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做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间太短,为了增长时间,以下做法可行的是_____(至少一个选项正确)
A.降低冰的初始温度 B.增加冰的质量
C.直接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 D.用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代替试管做实验
【答案】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冰熔化时继续
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在固态和液态时比热容不同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烧杯从石棉网上吸收热量,受热更加均匀。

(2)[2]描点法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
(3)[3]由图像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一直不变。

(4)[4]固态时升温较快,液态时升温较慢,这是由于水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5)[5]A.降低冰的温度,冰升温变慢,但熔化时间并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加冰的质量,升温变慢,熔化时的时间也变长,故B符合题意;
C.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从水里吸收热量,由于水温较低,所以冰熔化时间变长,故C符合题意;
D.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吸热面积变大,所以熔化时间变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5.小明和小亮通过实验“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

他们在两个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初温为20℃的水和铁砂,分别用同一酒精灯加热二者。

经正确操作收集了表格中信息:
(1)实验中他们用停表记录加热时间,目的是____; (2)加热的过程中,水和铁砂内能____,表现为其温度____; (3)他们通过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质量/g 末温/℃ 加热时间/min 水 30 40 12 铁砂
50
65
5
分析实验数据时,有的同学认为无法比较出水和铁砂吸热能力的强弱,因为没有控制质量相同。

你是怎样想的,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________。

【答案】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增大 升高 可以比较出水和铁砂吸热能力的强弱,分别求出1g 的水和铁砂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用秒表的目的是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2][3]水和铁砂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加,表现为温度逐渐升高。

(3)[4]假设每分钟从酒精灯吸收的热量为Q 0,那么 1g 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
()()0
0120.02/g 30g 4020Q Q =⋅⨯-℃℃
1g 的铁砂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
()()0
050.002/g 50g 6520Q Q =⋅⨯-℃℃
由此可以比较得到水的吸热能力比铁砂强。

6.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
据记录如下: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另一个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关于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的说法中,不必要的是______
A.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等 B.两套装置中的烧杯相同
C.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 D.两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等
(3)实验中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______(水/食用油)所需时间较长,_____(水/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_____(水/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4)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______(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较多,______(水/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答案】B D水水水等于食用油水
【解析】
(1)在安装、调整如图(甲)的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B,再调整固定A,因为底部的距离应是固定的,而上部可以根据下部的情况进行灵活调节;(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酒精灯中火焰的大小、水和食用油(ρ水>ρ食用油)的质量和初温度、烧杯等,酒精灯中的酒精多少不一定相同,D错误;(3)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水所需时间较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水吸热能力较强.(4)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较多,说明水吸热能力较强.
7.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小明和小华所在的两探究小组都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_____)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3)两小组获得的实验结论分别是:
①等质量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煤油的时间短;
②等质量的煤油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多。

你认为能支持本次探究实验的结论是上述_______(选填“①”、“②”或“①和②”)
(4)小华组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
(T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3
4.210J/kg ⨯⋅℃,则煤
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 ⋅℃。

【答案】加热时间 B ①和② 2.13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于是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即煤油和水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可以利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2]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因为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与酒精的多少无关,故选B 。

(3)[3]“等质量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煤油的时间短”,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

“等质量的煤油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煤油温度上升得多”,同样说明了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

因为均说明“煤油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故①和②均能支持本次探究实验的结论。

(4)[4]由图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都加热4min ,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煤油升高温度4℃,水升高温度2℃,则煤油升高温度是水升高温度的2倍。

根据Q 吸=cm ∆t 可知,在吸收热量和质量相同时,物质的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所以煤油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的
12
,因为水的比热容是()3
4.210J/kg ⨯⋅℃,故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 kg·℃)。

8.如图甲是小华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设计实验时,需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变量控制中错误的是_______; A .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 B .两个酒精灯的规格相同
C .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
D .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A 和液体B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停止加热后,______(选填“A ”或“B ”)液体的温度下降得快;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 或B 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_______(选填“A ”或“B ”)。

【答案】C 吸收热量的多少 B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大小从而得知物体的吸热能力大小,需要保持质量和初温相同。

AB .保持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两个酒精灯的规格相同,那么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A 、B 正确,不合题意;
C .假如控制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m V ρ=可知,那么两种液体的质量不同,C 错误,符合题意;
D .控制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这样符合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2)[2]该实验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A 和液体B 吸收热量的多少。

(3)[3]根据()0-Q cm t t =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液体B 升高的温度较高,而吸收的热量、液体的质量、初温是相同的,那么液体B 的比热容较小;停止加热后,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液体B 的比热容较小,那么液体B 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即液体B 的温度下降得快。

(4)[4]质量相等的A 和B 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 吸热多,A 的比热容大,根据
Q cm Δt =可知,质量相同的A 和B 液体降低相同温度,A 放热多,效果更好,所以应该
选择液体A 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

9.小明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必要的是______
A.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B.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
C.控制温度计的深度相同 D.用相同的容器盛装两种液体
(2)小明选择合适器材,正确操作, A液体加热5min,B液体加热10min,温度都升高了10℃时,则______液体吸收热量多,______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3)停止加热后,绘制出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液体的温度变化图象是______(选填“①”或“②”)。

【答案】C B B②
【解析】
【详解】
(1)[1]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由于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所以要求除了液体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即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用相同的容器盛和相同的温度计,但由于液体的内部温度与液体的深度没有关系,所以不要求温度计插入液体的深度相同,故选C;
(2)[2][3]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A液体加热5min,B液体加热10min,可见B液体吸收热量多,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因此B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3)[4]根据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比较小和B的比热容大于A的,可以知道停止加热后,A的温度下降比较快,所以图像②是A液体的温度变化图象。

10.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玲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g 升温10℃所需要
时间
升温20℃所需要
时间
升温30℃所需
要时间
沙子306492124水3092163220
(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所以该实验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质量和______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由此可解释在等条件下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变化比沿海地区要______,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
______(两空均选填“大”或“小”)。

【答案】加热时间的长短秒表升高的温度大于大小
【解析】
【详解】
(1)根据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所以该实验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加热时间长,根据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因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同样受热或放热的情况下,根据
Q
t
cm
,内陆
地区昼夜温差变化比沿海地区要大。

故答案为:加热时间的长短;秒表;升高的温度;大于;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