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3.6《运动和力的关系》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
六、运动和力的关系(课时1)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小车、棋子若干、鸡蛋、平玻璃杯、小纸条、笔帽、木块(最好是模型人)、电脑多媒体
教学目标
1பைடு நூலகம்知识与技能
1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4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研究对象:鸡蛋
鸡蛋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
鸡蛋运动状态变化情况:不变
学生描述实验2和实验3中的现象.
请学生分析、解释看到的现象.(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来分析.)
滚过山车向最高点的运动靠什么;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然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的后面.
【课堂小结】
(1)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
3、下面的棋子被打出后,上面的棋子不随它而飞出而是落在桌子上.
强调:
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变化情况.
2.惯性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惯性的概念:静止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惯性的概念: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观看录像片:
(2)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的这种性质;
(3)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
学生思考:人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会落在起跳点的什么位置?原因是什么?
【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
学生练习
2.过程与方法
在解释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
钢笔帽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击打纸条后钢笔帽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变化?
课堂演示:
1.请一个同学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
2.请一个同学做载有木块的小车受阻而停止运动;(为增加趣味性,可将木块改成模型人)
3.请两个同学做击打棋子的实验;
同学们观察现象:让学生描述以下情况:1、用力将鸡蛋下纸板弹出,鸡蛋不随纸片飞出,而是落入杯中;
2、小车受阻而停止运动,模型人并不停止运动,而是向前倾倒;
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汽车转弯时,乘客倾斜,汽车急刹车,乘客向前摔倒;
教师随时更正不准确之处.
教师结合报纸上看到的因为公共汽车上的摔伤造成的纠纷,讲惯性的无处不在,汽车安全带的重要作用;
请学生列举大量的惯性现象的实例.其中有应用和危害.找典型的例子与学生共同解释.
如:奔跑的人不易停下来;公共汽车在进站前10几米处就关闭油门;用力甩手可将手上的水甩掉;翻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教师请优胜者讲一讲取胜的关键;
1.抽纸条比赛:(谁能将纸条最快抽出,纸条又不倒则为胜)
将学生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食指宽和长的小纸条,将纸条用钢笔帽压住,用食指迅速击打纸条,此时学生互相比赛,找窍门,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学生回答:静止;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新课教学】
1.惯性
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