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桃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根据“党建工作十大专题调研活动”安排,近期我们组织专班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并赴郑场镇、三伏潭镇开展了实地调研,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62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964.207万元,村平6.3万元。
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有三伏潭镇鲜码村,50-100万元的有张沟镇先锋村、三伏潭镇栗林嘴村、杨林尾镇群力村、杨林尾镇董家垱村;5万元以上的村291个,占46.27%。
年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下村、无收入村主要分布在长埫口镇、剅河镇和
二、主要发展模式及做法
近年来,各地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探索了一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
主要有五种模式:
1、土地经营型。
利用国家土地平整、迁村腾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改革,村级组织适当掌控部分土地资源,盘活土地壮大集体经济。
全市共有466个村采用这种模式,以郑场镇为代表,是目前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郑场镇从2010年9月开始,按照调查摸底、成立土地流转集中工作理事会监事会、制定工作方案、试点实施、全面推广等环节推进土地流转集中,先后在20个村流转集中土地11368亩。
具体操作过程分为5个步骤:一是废止农户以前自行流转的土地合同;二是以组为单位,按总耕地面积的5%-10%集中预留集体机动地;三是分配集体机动地以外的土地,公平合理确定农户承包权、承包面积、承包地块,颁发新的土地经营权证;四是将农户自愿流转的土地收归村组集中管理;五是在镇产权交易中心公开竞价承包集体经营管理的土地。
该镇在土地集中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流转,共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多万元,村平增加10万元以上。
如郑场村将213省道沿线集中的200亩土地,以30%股份与惠民农副产品物流公司合作,每年
- 2 -
分红20万元。
2、资产营运型。
对厂房、仓库、闲置校舍、渔池、码头、沙场等村级集体资产,采取招标承包、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方式,搞综合营运开发,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全市共有117个村存在这种模式。
具体做法是成立由镇会计服务中心、监管代理中心、司法所组成的产权交易中心,对村级存量资产按照市场价格重新定价,公开拍卖、竞价发包,整个发包过程接受群众监督。
杨林尾镇董家垱村一座占地120亩的砖瓦厂,过去无论效益好坏,年租金均是5万元。
村“两委”在砖瓦厂承包期满后,打破人情关,报请镇产权交易中心实行竞价承包,现场以年租金50万元承包出去,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大幅增长。
三伏潭镇鲜码村投入50万元,将青沙厂、砖瓦厂、轮渡公司等三个村办企业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后,对外公开竞价承包,承包额达到63万元,净增21万元。
剅河镇范关村将原废弃的农具厂、玛钢厂租赁给兴泰米业,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
3、资源开发型。
开发利用荒地、荒水、荒滩、荒林等资源,或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效益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开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全市共有130个村存在这种模式。
地处联合垸的杨林尾镇花溪岭村将2040亩荒坡、废地改造后,与岳阳纸业集团签订30年土地租赁合同,栽植万亩速生林,村集体年增收20多
- 3 -
万元。
沔城回族镇七红村将近千亩大小莲花池出租给镇旅游办发展渔业及观光旅游业,村集体年增收6.5万元。
沙嘴街道刘口村抓住城乡一体化重大机遇,发挥地处城郊、寸土寸金的区位优势,引进湖北仙晟投资公司,按照刘口出地、企业出资的思路,打造文化美食一条街,兴建荆楚第一戏楼,建设商铺2340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预计3年内可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500万元。
4、服务创收型。
成立运输公司、物业公司、农业服务队、服务中介等经营性组织,通过为农民或企业提供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劳务输出中介、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全市共有8个村存在这种模式。
张沟镇先锋村结合网箱养鳝特色产业,招引湖北金士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设40亩鳝鱼交易大市场,为鳝农提供全方位服务,村集体年增收60多万元。
西流河镇北口村成立农副产品运销专班,组织150辆农用车、6辆大型卡车,开展粮食、水产品外运外销和种苗运入,村集体通过市场联络赚取服务费用,每年可获分成3万元。
5、产业带动型。
由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围绕优势产业带头创办领办种植、养殖、加工等经济发展项目,带头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进入市场,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全
- 4 -
市通过产业带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村47个。
彭场镇芦林湖村拿出200亩集体土地,支持回乡青年李朝平成立农鑫水产专业合作社,注册“芦林湖牌藕带”,日销售藕带1.5万斤,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陈场镇沙岭村以集体土地入股,引进兴华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民的模式,实现洋葱、土豆等作物规模化经营,亩平收入由原来种植油菜、棉花的1500元增至3000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三、存在问题
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通过3-5年努力,力争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目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仍然压力较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畏难情绪普遍较重。
一些地方党委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困难估计过高,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无资源、无资金、无门路,在短时间内壮大集体经济是不可能的,畏难情绪较大。
一些村干部受过去部分村办企业停产、关闭的影响,对发展集体经济心存疑虑,怕重蹈覆辙,上面“树不摇”,下面“枝不动”,应付思想严重。
二是存在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变卖资产的错误认识。
有的村错误地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理解为变卖资产,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渔池、林地、校舍、门面、厂房、设备等资产一卖了之,或者把集体资源一次性发包长达二- 5 -
十年、三十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
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缺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全市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中,只有张沟镇先锋村、彭场镇芦林湖村等少数村形成了产业层次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仍主要来源于土地、渔池、房屋承包出租等低层次产业,科技含量较低,管理粗放落后,发展模式单一,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四是“三资”监管不力,流失严重。
由于部分村没有认真落实“三资”管理制度,导致集体资产、资源被个别干部长期占用,甚至低价出租、变卖,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对策建议
1、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考核力度。
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作为今年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设立硬性考核指标,逐村建档,逐村考核,每月发布进展情况通报,年底实行硬账硬结,促进基层党组织不找退路、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2、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
建议及时召开发展壮大
- 6 -
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确立主要发展模式,树立发展典型,引导各村学习借鉴先进村的工作经验,立足本村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深入研究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资源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如土地、水面等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村怎么发展,沿江沿河、沿国省道、沿铁路的村怎么发展,城郊村怎么发展,特色产业带上的村怎么发展,逐村破题,逐线推进,逐块发展。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坚持“输血促造血”和“多予、少取”的原则,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相关政策。
如市财政每年可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办法,扶持发展一批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集体经济项目;将建设征地补偿费和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返还给村集体;集体经济实现的新增税收,以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返还给村集体;对回乡创业人员领办、承办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的,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对集体收入、利税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和比例的,大张旗鼓奖励有功人员。
4、加强监督,规范管理。
要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资产流失,节约开支费用。
一是充分发挥乡镇产权交易中心作用,统一管理和处置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