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制度
1 科室质量管理制度
1.1 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设组长、成员,明确职责负责管理科室检验质量。

1.2 制定科室质控计划,按时参加省或卫生部检验质量控制。

1.3 生化、临检、免疫、细菌室认真做好室内质控。

1.4 每年对检验仪器的校准不少于1次。

1.5 每月对检验仪器保养1次。

2 室内质控管理制度
2.1 执行检验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服从质控小组领导。

2.2 每天进行质控项目的检测。

2.3 每月进行室内质控评价。

2.4 根据统计结果,做出质量评价。

2.5 对失控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失控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2.6 做好质控检测结果的总结、分析记录。

3 室间质控管理制度
3.1 执行科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服从质控小组领导。

3.2 参加省检验中心质量控制。

3.3 按照所参加的质控单位要求,进行质控活动。

3.4 按时完成质控标本的检测并及时回报。

3.5 质控结果回复后,认真总结分析。

3.6 科室质控小组对失控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3.7 做好质控检测结果的总结,分析记录。

3.8 科主任将质控结果、结论、评价及时在科务会上公布。

二质控小组
1 质控小组
1.1 组长:XXX
1.2 组员:XXX XXX XXX
2 小组职责
2.1 科室质控小组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2 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2.3 积极开展科室质量管理教育,提高科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三质量管理方案
1 临检组质控方案
1.1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1.1.1 分析前质量控制
1.1.1.1 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
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技术人员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使用,这些人员必须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包括以下方面:
①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受专业的培训。

要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的了解。

②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此必须重视抓技术人员医德医风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水平的提高。

③仪器的校正:按要求定期用校准物校准仪器。

如不在控找出原因。

及时处理,排除后方可进行操作。

④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1.1.2 分析中质量控制
1.1.
2.1 标本要求:血样要符合要求,检测前标本要充
分混匀。

1.1.
2.2使用的一次性采血管要经过严格鉴定,产品合格。

1.1.
2.3 注意仪器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堵孔、空白错误等应及时处理。

1.1.
2.4测试后要根据临床诊断分析,确认无误后方能发出报告。

1.2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1.2.1 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受良好的培训。

要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的了解。

1.2.2 注意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每一质控步骤,注意病人生理或病理因素给实验造成的误差或服用药物的干扰作用,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状态,测试后要根据临床诊断分析,确认无误后方能发出报告。

1.2.3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此必须重视抓技术人员医德医风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水平的提高。

1.2.4 仪器的校正:按要求定期用校准物校准仪器。

1.2.5 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 生化组质控方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QC)的目的就是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分析
有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1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三个主要过程的质控。

只有检测和控制这三个过程中各环节的误差,才能保证最后检测结果的质量。

2.1.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其内容主要为:①人员培训;②实验室设置;③实验仪器的质量保证;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评价;⑤试剂和校准品的选择和评价;⑥标本验收等。

2.1.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项目操作程序;②室内质控和结果分析;
2.1.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内容主要有:①报告实验结果;②室内质控的数据管理;
③参加室间评质;④投诉调查与反馈;⑤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

2.2 室内质量控制
生物化学室常规开展的室内质控(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中日内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2.2.1 控制物:原装控制品
2.2.2 室内质控主要方法:
2.2.3 结果分析
2.2.
3.1正常分布规律:①95%数据落在x±2SD内;②不能有连续5次结果在同一侧;③不能有5次结果渐升或渐降;④不能连续2个点落在x±2SD以外;⑤不能有落在X ±3SD以外的点。

2.2.
3.2 异常表现:①漂移,提示存在系统误差;②趋势性变化,说明试剂或仪器的性能已发生变化;③精度变化,提示测定的偶然误差较大,如仪器、试剂不稳定等。

2.2.4 失控后处理
在测定质控物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质控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对失控结果要进行回顾、检查、重复测定,或另取质控品分析,或检查仪器、试剂和操作等,以纠正失控。

3 免疫室质控方案
3.1 分析前质量控制
3.1.1 标本要求:标本要求无溶血,严重溶血可致假阳性。

3.1.2 标本采集分离中尽量避免细菌感染。

3.2 分析中质量控制
3.2.1 注意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结果以判定检测结果是否有效。

3.2.2 保证仪器运行状况良好。

3.3 分析后质量控制
3.3.1 核对结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3.3.2 定期征求临床医护人员对本室结果的评价
4 细菌室质控方案
4.1 分析前质量控制
4.1.1 标本应按要求采集,确保标本质量合格。

4.1.2 按要求运送标本。

4.2 分析中质量控制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检验质量。

4.3 分析后质量控制
4.3.1 核对结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4.3.2 定期征求临床医护人员对本室结果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