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溶血病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对新生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

方法
对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本院的60名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分成两组进行对照
治疗,对照组的30名溶血病患儿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即碱化血液、蓝光照射、
注射人血白蛋白;实验组30名患儿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静脉滴注5%丙种球蛋
白1g/kg,4—6小时滴入。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表现,实
验组患儿消退黄疸的时间、光疗的时间以及血清总胆红素值均小于对照组患儿。

结论笔者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临床表发现新生儿溶血症患儿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于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滴注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是在临床上发现的早期新生儿的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胆红素脑病、重度
贫血以及高胆红素血症是溶血病患儿严重的并发症[1]。

如果不及时对溶血症患儿早期干预治疗,患儿将有可能留下后遗症或者神经系统永久的损伤。

本文对本院的60例新生儿溶血病
患儿观察了他们的临床表现并且分析了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从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60名患儿进行了临床分析。

发现这些患儿具有以下病情特点:有黄疸的临床表现;母婴血型不合;抗体释放试验和改良直接抗人球蛋
白的试验结果成阳性。

在这群患儿中有55例足月产儿,5例早产儿。

54例新生儿的刚出生
时的体重在2500g—4000g的范围内。

所有病例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1]。

临床
表现详见资料见表1-1
1.3 实验室检查
本院诊治的60名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有56名母亲的Rh(D、E)显示是阳性的,其余
为Rh(D)阳性,Rh(E)阴性。

该群患儿均为Rh(D、E)阳性的血型。

其中有24例母子血型是O-A型。

36例母子血型表现为O-B型。

23名的患儿的改良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成阳性,其中弱阳性的占6名患儿。

60名患儿的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都是阳性的。

54名患儿的游离抗
体显示是阳性。

20名患儿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110g/L-141g/L,5名中度贫血患儿,15名中轻度贫血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
光疗:采用蓝光灯照射,<72h/次,病情较轻的患儿每天光疗8-12小时,病情重的每天
进行光疗18小时,间隔4-12小时,光疗用的灯管使用时间不超过2000小时;
人血白蛋白:血清白蛋白<37 g/L或者血清胆红素大于300 μmol/L的患儿静脉滴注5%的
葡萄糖溶液加1 g·kg-1·d-1人血蛋白,连续三天;
患儿的热卡以及液量要补充足够,排便不畅的患儿结合灌肠通便,纠正酸中毒。

实验组患儿:
除了进行上述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外,静脉滴注5%丙种球蛋白1g/kg,开始十五分内速度
控制在4 mg/min,以后逐渐加到12 mg/min,用1次。

治疗期间及时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

1.4 评定治疗方案疗效的标准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入院时立刻采集血样,并且检测他们的总胆红素值,在患儿接受治疗
期间统计他们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光疗的时间
和血红蛋白水平。

2 结果
在这60名患儿中,实验治疗之前测得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没有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治疗方案后发现实验组的患儿消退黄疸的时间、血清总胆
红素值以及光疗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两组患儿全部治愈,
并在实验组的患儿中没有发现寒战、皮疹、烦躁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副作用的表现。

3 讨论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2],母体产生的免疫抗
体可致敏胎儿的红细胞,并且红细胞致敏之后会被清除,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笔者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临床治疗结果发现对新生儿溶血症患儿注射丙种球蛋白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丙种球蛋白具有免疫抑制的功效,能够阻断Fc受体,能够保护致敏红细胞的同时还能抑制吞噬细胞,达到阻断溶血过程的效果。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理想药物,安全并降低胆红素的
功效,在注射的过程中要注意用量、注射速度,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的同时还要结合光疗、注
射人血白蛋白的治疗方案[3],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可减少换血或替
代换血的治疗,尤其适合在无换血条件的基层医院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5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3:3181-3182.
[2]狄义红.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09:97.
[3]古飞.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23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3,06:652-6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