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五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级(企业级)事故
一级事故主要指事故影响范围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农场、煤气或石油管道加压站终端站等)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
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
企业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事故单位自行制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二、二级(县、市社区级)事故
二级事故涉及的事故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
县、市社区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事发地县、市或社区人民政府制定,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三级(地区市级)事故
三级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
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
地区市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事发地地区市级人民政府制定,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
四、四级(省级)事故
四级事故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预案。
这类意外事故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省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并报国务院备案。
五、五级(国家级)事故
五级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范围可能跨越省、直辖市、自治区,控制事故需邻近省、市力量援助的,应建立区域级应急救援预案。
这类意外事故需用全国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国家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国务院制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各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规、国家条例、规程、标准等。
2. 编制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各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和任务。
4. 应急救援措施:包括现场处置、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环境监测、
信息发布等。
5. 应急救援保障:包括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6. 应急救援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7. 应急救援信息报告:明确应急救援信息报告的程序、时限和要求。
通过分级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可以确保各级政府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同时,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也应提高安全意识,共同参与应急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