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大合集
一、下列图是一条等温管路原设计的纵断面图和水力坡降线,管内径为d0,按泵到泵方式运动,假设在第一个站间新铺设一段长为L1的副管,副管内径为d f。
〔1〕用H-Q曲线图定性表示出铺副管前后输量与全线所需的压头,并说明所画曲线的意义。
〔2〕用解析法判断各站进出站压力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所用符号的意义。
〔3〕在题给的纵断面图上画出铺副管后的水力坡降线。
二、某Φ325×7的等温输油管线有两座泵站,每座泵站有两台同型号的泵串联工作,线路上几个测点所对应的里程和高程如下所示。
问该管线的输量可达多少?当第二站停运后,该管线的输量又可到达多少?
:流态为水力光滑区,首站进站压头为20m,各站单泵特性方程为
H=280.2-2030q1.75(q:m3/s;H:m),油品的计算粘度υ=2.2×10-6m2/s,站内局部阻力和干线局
部阻力均不计。
三、某等温输油管道,地形平坦沿线高程均相等,三个泵站等间距布置,每站二台相同型号的离心泵并联工作,输量为Q;现由于油田来油量减少,输量降为Q/2,问可对运行的泵组合及泵站出口阀进行哪些调节?哪种方案最好?说明理由〔管线流态均为水力光滑区〕。
管输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管输工艺复习题
1、长输管道由哪两局部组成?P2
答:输油站和线路
2、长输管道分为哪两类?P2
答: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
3、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哪三个阶段?P13
答: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4、热含蜡原油管道、大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小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高粘原油和燃料油管道分别处于哪个流态?
答:热含蜡原油管道、大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水力光滑区。
小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混合摩擦区。
高粘原油和燃料油管道:层流区
5、旁接油罐输油方式的工作特点有哪些?P42
答:〔1〕各泵站的排量在短时间内可能不相等;〔2〕各泵站的进出口压力在短时间内相互没有直接影响。
课件:●每个泵站与其相应的站间管路各自构成独立的水力系统; ●上下游站输量可以不等〔由旁接罐调节〕;●各站的进出站压力没有直接联系;●站间输量的求法与一个泵站的管道相同:
6、密闭输油方式的工作特点有哪些?P43
答:〔1〕各站的输油量必然相等;〔2〕各站的进、出站压力相互直接影响。
课件:●全线为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全线各站流量相同;●输量由全线所有泵站和全线管路总特性决定;
7、管道纵断面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P46
答:横坐标表示管道的实际长度,常用的比例为1:10 000~1:100 000。
纵坐标为线路的海拔高程,常用的比例为1:500~1:1 000。
8、管道起点与翻越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管道的计算长度。
不存在翻越点时,管线计算长度等于管线全长。
存在翻越点时,计算长度为起点到翻越点的距离,计算高差为翻越点高程与起点高程之差。
P48
9、当长输管道某中间站突然停运时,管道运行参数如何变化?P68〔P70〕
答:在较短时间内,全线运行参数随时间剧烈变化,属于不稳定流动。
〔间站停运后流量减少;停运站前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上升;停运站后面各站的进、出压力均下降。
〕
课件:① c 站停运后,其前面一站(c-1站)的进站压力上升。
停运站愈靠近末站( c 越大),其前面一站的进站压力变化愈大。
②c站停运后,其前面各站的进站压力均上升。
距停运站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③停运站前面各站的出站压力均升高,距停运站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④c 站后面一站的进站压力下降,且停运站愈靠近首站(c越小),其后面一站的进站压力变化愈大。
⑤c站停运后,c站后面各站的进站压力均下降,且距停运站愈远,其变化幅度愈小。
⑥停运站后面一站的出站压力下降。
同理可得出停运站后各站的出站压力均下降,且变化趋势与进站压力相同
全线水力坡降线的变化
①某站停运后,输量下降,因而水力坡降变小,水力坡降线变平,但停运站前后水力坡降仍然相同,即水力坡降线平行。
②停运站前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升高,因而停运站前各站的水力坡降线的起点和终点均比原来高(且出站压力升高幅度比进站压力大),且距停运站越近,高得越多。
③停运站后各站的进出站压力下降,因此停运站后各站间的水力坡降线的起点和终点均比原来低(且出站压力下降幅度比进站压力小) ,且距停运站越近,低得越多。
10、当管道某处发生泄漏时,管道运行参数如何变化?P72
答:漏油后,漏点后面的各站的进出站压力都下降。
漏油后全线工况变化情况如图2-27所示。
课件:漏油后,漏点前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下降,且距漏点越远的站变化幅度越小。
漏点距首站
越远,漏点前面一站的进出站压力变化愈大。
即:也就是说漏点前面一站的出站压力也下降。
漏点后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下降,且漏点距首站愈近,其后面一站的变化幅度愈大。
总之,管道漏油后,漏点前的流量增大,漏点后流量减小,全线各站进出站压力均下降,且距漏点越近的站进出站压力下降幅度愈大。
漏点距首站愈远,漏点前一站的压力变化愈大,反之漏点后面一站的进出站压力变化愈大。
11、长输管道输量调节的方法主要有?
答:〔1〕改变泵站特性:①改变运行的泵站数②改变运行的泵机组数③改变泵的转速④改变多级泵的级数⑤切削叶轮〔2〕改变管路特性:改变管路特性主要是节流调节。
节流调节是人为地调节泵站出口阀门的开度,增加阀门的阻力来改变管路特性以降低管道的输量
12、长输管道稳定性调节的方法主要有?
答:①改变泵机组转速②回流调节。
回流就是通过回流管路让泵出口的油流一局部流回入口③节流调节。
节流是人为地造成油流的压能损失,降低节流调节机构后面的压力,它比回流调节节省能量
13、影响等温输油管道水力坡降的主要因素。
P46
答:主要因素:流量、粘度、管径
14、热油管不同于等温管的特点。
P76
答:在于输送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能量损失。
课件:①沿程的能量损失包括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两局部。
②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互相联系,且热能损失起主导作用。
③沿程油温不同,油流粘度不同,沿程水力坡降不是常数,i≠const。
一个加热站间,距加热站越远,油温越低,粘度越大,水力坡降越大
15、轴向温降公式的应用?P81
答:(看课本) ①设计时确定加热站间距(加热站数)②运行中计算沿程温降, 特别是计算为保持要求的进站温度TZ 所必须的加热站出站温度TR③校核站间允许的最小输量④运行中反算总传热系数K 值16、热油管道摩阻计算方法有哪几种?P101
答:有两种。
一种是按平均油温的粘度作计算粘度,按此粘度计算摩阻;第二种是根据粘温关系式,计入粘度随温度的变化。
〔课件:①平均温度计算法②分段计算法③基于粘温关系的方法〕
17、热油管道的设计计算的根本步骤?P105
答: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过程是首先进行热力计算,得出全线所需加热站数。
按加热站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根据全线所需压头计算所需泵站数。
在线路纵断面图上布置加热站、泵站并进行调整,根据布站结果再核算热力与水力工况。
课件:(1)热力计算①确定热力计算所需要的参数:TR、TZ、T0、K ②按最小设计输量计算加热站间距LR ③计算加热站数nR 并化整,重新计算加热站间距和出站油温TR ④计算加热站热负荷,选加热炉
(2)水力计算①翻越点确实定:一般用作图法②计算最大输量下各加热站间的摩阻hR ③计算全线所需总压头④选择泵型号及其组合方式,计算泵站扬程⑤确定泵站数并化整
(3)确定最优管径方案。
方法与等温管相同,只是能消耗用包括动力费用和热能费用两局部。
(4)站址确实定①按最小设计输量布置热站,最大输量布置泵站,兼顾最大最小输量要求,尽量使热站和泵站合并。
②给出假设干输量下的热站和泵站的允许组合。
(5)校核①TR、TZ ②Hs、Hd③动静水压力④原动机功率及加热炉热负荷⑤Gmin
18、热泵站上先炉后泵流程的优点?
答:进泵油温高,泵效率高;站内油温高,管内结蜡较轻,站内阻力小;加热炉受压较低,投资小,危险性也小。
在旁接灌流程下,假设采用先炉后泵,那么进站压力较低,加热炉受上一站的控制。
目前我国有些管道已经将先泵后炉的流程改为先炉后泵流程。
新设计的管线,不管是采用“泵到泵〞输送还是采用“旁接灌〞输送,都应设计为先炉后泵流程,但进站压力一定要满足加热炉工作压力的需要。
19、间接加热的优缺点?P329
答:〔看课本329页〕课件:间接加热的优点:①运行平安可靠②原油在热媒原油换热器中走壳程,
压力损失为50~100kPa,与直接加热相比,压力损失可减少1/2以上③热效率高且效率根本上不随热负荷变化,因而对输量和热负荷的适应性强④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实现加热炉系统的轻型化和预制化。
间接加热的缺点:①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②要求的自控水平和操作水平高;③热媒为一种低毒有机化合物,当热媒温度高于60℃时,热媒与大气接触发生氧化,所以必须用氮气密封。
20、热油管道投产程序一般包括哪些?P222
答:〔1〕成立投产指挥机构,等;〔2〕制定【投产方案】,等;〔3〕生产准备;〔4〕投产试压;〔5〕投产试运;〔6〕投产检查;〔7〕干线清扫。
〔详细看课本222~223页〕
课件:①各站单体及整体冷热水试运。
单体试运包括:⑴油罐试水⑵加热炉和锅炉的烘炉及试烧⑶电机和主泵试运站内整体试运分冷水试运和热水试运,采用站内循环流程
②冲洗清扫站间管路。
③预热管路:一般采用热水预热。
长距离管道一般采用正反输交替预热,短管道一般采用单向预热。
④通油投产,管线预热到达要求并全面检查合格后便可投油。
21、热油管道的启动方法有?P214
答:热油管道启动投产方式有三种:〔1〕冷管直接启动;〔2〕预热启动;〔3〕原油加稀释剂或降凝剂启动。
〔详细看课本214页〕
课件:①冷管直接启动。
只有当管道距离短,投油时地温高,并能保证大排量输送情况下,才能采用冷管直接启动。
对于长输管道,当地温接近凝固点时,也可采用冷管直接启动
②加稀释剂或降粘剂启动。
在原油中参加化学添加剂或稀油,降凝降粘后直接输入冷管
道,这种方法要受降粘剂或稀油的限制
③预热启动对于大多数输送易凝原油的长输管道,均采用此方法启动。
即在输送原油前先在管道中输送热水,往土壤中蓄入局部热量,建立一定的温度场后再输油。
预热的方法可以是单向预热(即一直从首站往末站输送热水),也可以是正反输交替预热。
对于较长的管道,为了节约水和燃料,并防止排放大量热水污染环境,常采用正反输交替预热
22、投油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课件:①尽可能加大输油量,一般应大于预热输水量的一倍。
②在油头前(即油水界面处)连续放入2~3个隔离器(清管器)。
③首站油源和末站转运要衔接,投油后不得中途停输。
④中间站尽可能采用压力越站流程。
必须启泵时要在混油段〔含隔离器〕过站后再启泵。
⑤混油段进入末站后,要进专门的混油罐,混油罐的容量视情况而不同。
放置隔离器时,可取混油罐容量为管道总容积的5%,未放置隔离器时,混油罐的容量为管道总容积的40%。
混油进罐后,加温脱水,待含水合格前方允许外销。
23、管壁结蜡的机理P228
答:可以归纳为分子扩散、剪切弥散、布朗扩散和重力沉降四种机理
24、影响管壁结蜡强度的因素P231~233
答:油温、原油与管壁的温差、流速、原油组成、管壁材质、蜡沉积层与运行时间的关系。
六种因素课件:①油温的影响②油壁温差的影响③流速的影响〔流速对管壁结蜡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流速的增大,管壁结蜡强度减弱〕④原油组成的影响⑤管壁材质的影响
25、防止结蜡和清蜡的措施有哪些?
答:(1) 保持沿线油温均高于析蜡点,可大大减少石蜡沉积。
(2) 缩小油壁温差。
可采用保温的方法,既可以减少结蜡又可以降低热损失,但要进行技术经济比拟,以确定是否采取保温措施。
(3) 保持管内流速在1.5m/s以上,防止在低输量下运行。
(4) 采用不吸附蜡的管材或内涂层。
(5) 化学防蜡。
可采用外表活性剂作为防蜡剂,阻止蜡分子在已结晶的外表上继续析出。
也可以在原油中参加蜡晶改进剂,使石蜡晶体分散在油流中并保持悬浮,阻碍蜡晶的聚结或沉积。
但目前这种方法还很不经济,因为化学添加剂太贵。
(6) 清管器清蜡。
目前最常用的清管器有机械清管器和泡沫塑料清管器。
26、热油管道停输的原因分为哪两类?P239
答:停输的原因分为方案检修和事故抢修两类。
27、顺序输送的应用范围
答:①输送性质相近的成品油。
如汽、煤、柴及各种重油、农用柴油和燃料油等。
②输送性质不同的原油。
如克拉玛依油田的低凝原油,可用于生产高质量的航空润滑油,假设与油田所生产的高凝原油混合输送,就炼不出这种高级产品,因此需要分开输送,即采用顺序输送。
28、顺序输送管道的特点P259
答:〔详细看课本259~260页〕课件:①成品油管道输送的是直接进入市场的最终产品,对所输产品的质量和各种油品沿途的分输量均有严格要求。
②成品油管道依托市场生存,要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③成品油管道大都是多分支、多出口,以方便向管道沿线及附近的城市供油,有的管道还可能有多个入口,接收多家炼油厂的来油。
管道沿线任何一处分输或注入后,其下游流量就发生变化。
成品油管道可顺序输送多达几十种的油品,其注油和卸油均受货主和市场的限制,运行调度难度大④成品油管道的相邻批次油品之间必然产生混油,混油段的跟踪和混油的控制是成品油管道的关键技术,混油处理、贬值存在经济损失。
⑤与原油管道相比,其首、末站,分输、注入站需要的罐容大、数量多,需要有足够容量的油罐进行油品收、发油作业;末站除了油品的收发油作业外,还要考虑油品的调和、混油的储存和处理。
⑥当多种油品在管内运移时,随着不同油品在管内运行长度和位置的变化,管道的运行参数随时间而缓慢变化。
29、输油管道中油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P264
答:〔1〕泵的轴功率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油流的压力能,有一局部要克服流体与泵间的摩擦而转化为热能,造成温升;〔2〕油品经过泵的压缩也会产生温升;〔3〕油品通过节流装置时,一局部压力损失会转化为热能,造成温升;〔4〕油品沿管道流动过程中,会由于克服沿程和局部摩阻损失,使一局部机械能转化为油流内能,造成温升。
30、顺序输送管道的最大输量应考虑哪些约束条件?P267
答: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约束条件来求解管道最大输送能力:1、泵站和管路的能量平衡;2、各泵站的进站压力应大于或等于最小允许进站压力;3、各泵站的进站压力应小于最大允许进站压力〔有泵运行时〕;4、各泵站的出站压力应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出站压力;5、管道沿线高、低特殊点的压力约束,即高点动水压力要高于输送油品的饱和蒸汽压、低点动水压力要低于管材强度允许的压力。
31、沿程混油的机理P269
答:沿程混油的生产是基于两个根本的机理:对流传递和〔convective transport〕扩散传递(diffusive transport)
32、减少混油的措施P289
答:〔详细看课本289页〕
33、在管道终点,A油罐中允许混入的B油量取决于两种油品的性质、油品的质量指标和油罐的容量。
34、混油在管道终点的处理方法有哪些?P303
答:目前国内外对混油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就近送回炼厂重新加工,另一种是掺混后供用户使用或降级处理。
混油处理还有一些其他方法〔比方:金属氧化法、碱处理法、蒸馏法和过滤法〕,但它们不是很常用。
以掺混方式处理顺序输送所产生的混油,是目前国内外所通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而且比拟简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