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香山区港南国民小学九十四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社会领(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單元:社區的商店與生活第一課:商店與買賣
7-2-1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所滿足的需求與動機。
7-2-3了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必須進行換算,因此發明貨幣。
1.認識社區中各式各樣的商店。
2.了解各類商品與服務滿足人們日常所需。
3.覺察消費行為的產生是生活上的需求,觀察多樣的付費方式。
1.透過列舉分類,歸納社區商店的種類。
【討論發表】
1.教師引導學生發表曾經聽過什麼社區故事。
2.如果要知道更多有關社區的故事,可以訪問誰?
活動四:學習社會我有絕招
【擬定問題】
1.問題的內容可根據社區的故事來發展。
2.社區的人、事、物都可以是訪問的對象。
3
1.社區形成的故事。
2.社區形成的原因掛圖。
3.社區形成原因故事掛圖。
1.閱讀觀察
2.討論發表
【閱讀觀察】
【討論發表】
1.教師請各小組分組討論認識社區的各種方法,分別有哪些優點或特點,然後依序報告。報告內容參考重點如下:(1)小組成員選擇用什麼方法來認識社區?(2)每項方法是否可行?有什麼優點或特點?(3)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社區的哪些資訊?
2.教師提醒學生選擇方法時,要考慮實際狀況的可行性與適當性。例如:沒有社區相關網站或電腦設備時,就不適合選擇「上網查詢」。
【歸納】
教師讓學生了解每個社區有各式各樣的居民。
活動二:多元的觀點
【討論發表】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還能想到其他與文化差異有關的例子?
【歸納】
了解每個社區居民都能擁有各自獨特的பைடு நூலகம்俗習慣。
活動三:體驗多元文化
【討論發表】
【歸納】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面對社區的多元文化,自己可以如何從更寬廣的角度來欣賞並學習。
2.了解各類商品與服務滿足人們日常所需。
3.覺察消費行為的產生是基於生活上的需求。
1.透過列舉分類,歸納社區商店的種類。
2.藉由分組討論,說明商店與生活的關係。
3.透過資料蒐集與討論,比較付費方式的改變。
4.藉由共同討論,探討貨幣產生的原因。
活動三:付費方式大不同
【分組討論】
引導學生觀察本頁圖文,並拿出所蒐集的付費方式資料閱讀,以比較付費方式的不同。
2.能學習有計畫的消費方式。
3.能列舉選購物品的注意事項。
4.學習維護消費權益的方法。
5.探討有計畫消費與儲蓄的重要。
1.透過經驗分享,說明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情形。
2.透過分組競賽,列舉選購物品的注意事項。
3.經由情境演練,學習維護消費權益的方法。
4.經由討論,探討有計畫消費與儲蓄的重要。
引導活動:我的收入與支出
3
1.世界地圖掛圖。
2.外來物品圖卡。
3.不同族群生活習慣掛圖。
1.閱讀觀察
2.討論發表
3.延伸討論
4.習作習寫
1.口頭發表。
2.訪問記錄。
3.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第六週
3/13
~
3/19
第二單元:多元的社區第二課:認識多元的社區
1-2-2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3.調查分析
4.分組調查
5.習作習寫
1.口頭發表。
2.習作評量。
3.訪談記錄。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第五週
3/6
~
3/12
第二單元:多元的社區第二課:認識多元的社區
1-2-2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9-2-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2.其他同學依序到各個櫃臺模擬購物結帳情形。
3.模擬後同學相互分享自己的付費經驗,也請服務人員分享自己的心得。
3
1.社區各式商店照片掛圖。
2.社區街道圖。
3.與消費或購物有關的圖書。
4.錢幣演進圖卡。
5.有關付費方式演變的資料。
1.討論發表。
2.列舉記錄。
3.分類報告。
4.分組討論。
5.活動體驗。
6.習作習寫。
1.你知道的付費方式有哪些?
2.為什麼我們的付費方式會改變?
3.請比較各種付費方式的優缺點?
4.人類為什麼要發明錢幣(貨幣)?
【歸納】
人類為了方便資源的交換及買賣,所以發明了錢幣(貨幣),現今的付費方式很多樣,便利我們的生活。
活動四:模擬購物劇場
【活動體驗】
1.全班布置4到6組的結帳櫃台,每組選定不同的付費方式,並推派1~2位服務人員。
【歸納】
1.有的社區可能沒有明顯的名稱,我們可以用村里的名稱來稱呼它,但是有的社區沒有明顯名稱。
2.社區的大小可能因人的看法而不同。
3.教師可視實際狀況加以舉例。
活動二:社區的景物
【閱讀觀察】【討論發表】
【歸納】
社區中有許多景觀讓大家印象深刻,只要細心觀察,就能更加了解社區的環境。
活動三:最喜歡(印象深刻)的社區角落
【閱讀觀察】
【分組討論發表】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討論站之問題,提出「發展社區特色的幾個方法」。
【歸納統整】
教師依照社區實際狀況,將問題加以歸納統整。
3
1.社區特色圖例。
2.社區故事圖例。
1.閱讀觀察
2.討論發表
3.分組討論
1.口語評量
2.習作評量
3.小組報告
第四週
2/27
~
3/5
第二單元:多元的社區第一課:發現社區的故事
2.透過課文討論情境以及習作習寫,讓學生覺察社區的優點及待改進的地方。
活動一:社區的特色
【閱讀觀察】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自己社區的故事。
【討論發表】
【歸納統整】
請扣緊課文所列「社區特色」的要素,進行統整。
活動三:社區放大鏡
【閱讀觀察】【討論發表】
活動四:社區小偵探
【討論發表】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所居住的社區,有哪些缺點與可能改善的方法。
活動一:搜尋社區商店
【列舉記錄】
利用社區街道圖,請學生分組,依街區列舉出社區所有的商店,並請學生將列舉內容記錄下來,或寫在黑版上。
【分類報告】
1.教師引導各組學生發揮創意,依小組討論後的想法將社區商店做分類。
2.各小組將社區商店分類後,邀請小組上臺報告分類方式,並說明社區各類商店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歸納】
1.實作。
2.實踐。
3.表演。
4.資料蒐集與整理。
5.紙筆測驗。
【家政教育】
3-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九週
4/3
~
4/9
第三單元:社區的商店與生活第二課:購物有學問
7-2-1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所滿足的需求與動機。
7-2-4了解從事適當的儲蓄可調節自身的消費能力。
1.能說明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情形。
我們的社區有各式各樣的商店,各類商店提供我們生活所需的物品與服務。
活動二:社區商店與生活
3
1.社區各式商店照片掛圖。
2.社區街道圖。
3.與消費或購物有關的圖書。
4.錢幣演進圖卡。
5.有關付費方式演變的資料。
1.討論發表。
2.列舉記錄。
3.分類報告。
4.分組討論。
5.活動體驗。
6.習作習寫。
1.實作。
2.實踐。
3.表演。
4.資料蒐集與整理。
5.紙筆測驗。
【家政教育】
3-2-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第八週
3/27
~
4/2
第三單元:社區的商店與生活第一課:商店與買賣
7-2-1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所滿足的需求與動機。
7-2-3了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必須進行換算,因此發明貨幣。
1.認識社區中各式各樣的商店。
2.藉由分組討論,說明商店與生活的關係。
3.透過資料蒐集與討論,比較付費方式的改變。
4.藉由共同討論,探討貨幣產生的原因。
引導活動:社區購物經驗談
【討論發表】
教師引導學生分享在社區商店的購物經驗,討論問題如下:
1.你最常在社區的哪些商店購物?
2.為什麼你常到這裡買東西?
3.你覺得這些商店有什麼特色?
【分享討論】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收入(例如:紅包、獎金、零用錢等)與支出(購買哪些東西或進行什麼消費)項目。
1.平常,你會有哪些金錢的收入?
2.在還沒花用時,你如何保存這些收入的金錢?
3.大多數的錢都花用在哪些事物上?
活動一:購物有計畫
活動二:購物學問大
活動三:消費問題難不倒
【情境演練】
1.教師可請學生模擬課本插圖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買到問題商品的家人及廠商2.除了演練與商家溝通的情況,也可以模擬撥打消費者服務電話「1950」請當地縣(市)消費者服務中心協助的情況,學習如何具體的描述個人的消費問題,並請求協助。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第二週
2/13
~
2/19
第一單元:認識我們的社區第一課:我們的社區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能說出社區的名稱。
2.能指出社區所處的位置。
3.能知道認識社區的各種方法。
1.透過分組討論,報告自己印象中的社區景物。
2.利用分組活動,創作心目中的新生活社區。
活動四:認識社區的方法
【繪圖活動】【發表】
3
1.八開圖畫紙(或A4大小影印紙)。
2.簡單塗色工具。
3.社區相關網站的網址。
1.閱讀觀察
2.討論發表
3.分組活動
4.繪圖活動
1.口語評量。
2.小組報告。
3.景觀繪製。
4.地圖繪製。
5.習作評量。
【資訊教育】
1-2-1
【環境教育】
1-1-1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教師最後總結以面對多元文化,期待大家以尊重、包容的態度關懷社區中的居民。
3
1.世界地圖掛圖。
2.外來物品圖卡。
3.不同族群生活習慣掛圖。
1.閱讀觀察
2.討論發表
3.延伸討論
4.習作習寫
1.口頭發表。
2.訪問記錄。
3.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第七週
3/20
~
3/26
1.能說出社區的名稱,指出社區所處的位置。2.能運用適當的方法,來認識自己的社區。
1.透過分組討論,報告自己印象中的社區景物。
2.討論認識社區的各種方法及社區和生活相關的重要場所。
3.利用分組活動,創作心目中的新生活社區。
活動一:什麼是社區?
【閱讀觀察】
教師指導學生,明瞭社區沒有一定的範圍與大小。
【討論發表】
1.能覺察社區的文化多樣性。
2.了解社區中可能具有多元的觀點,透過交流與互動,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
1.利用世界地圖與圖卡,和學生討論、介紹各國的特色。
2.透過討論,說明不同文化背景會產生不同的意見與看法。
3.藉由討論,讓學生體會尊重與包容的態度。
活動一:社區的多元文化
【討論發表】
教師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知道與自身所處社區相關的不同文化的居民。
第三週
2/20
~
2/26
第一單元:認識我們的社區第二課:社區的特色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
1.能描述自己社區的各種特色。
2.能分析自己社區特色形成的因素。
3.了解社區發展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影響社區特色的形成。
1.藉由分組討論以及習作習寫,讓學生逐步發覺社區特色。
3
1.八開圖畫紙(或A4大小影印紙)。
2.簡單塗色工具。
3.社區相關網站的網址。
1.閱讀觀察
2.討論發表
3.分組活動
1.口語評量。
2.小組報告。
3.景觀繪製。
4.地圖繪製。
5.習作評量。
【資訊教育】
1-2-1了解電腦在人類生活,如家庭、學校、工作、娛樂以及各學習領域之應用。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9-2-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1.能覺察社區的文化多樣性。
2.了解社區中可能具有多元的觀點,透過交流與互動,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
1.利用世界地圖與圖卡,和學生討論、介紹各國的特色。
2.透過討論,說明不同文化背景會產生不同的意見與看法。
3.藉由觀察、討論與分享,了解社區中各種風俗習慣。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6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應人類聚居生活需求。
1.知道不同的社區故事。
2.舉例說明各種可能影響社區形成的原因。
3.了解自己社區形成的故事。
1.藉由討論與分享,覺察社區形成的原因。
2.藉由訪問的方式,發掘社區的故事。
3.藉由觀察、討論與分享,了解社區中的人、事、物對社區的意義。
活動四:媽媽風味餐
【閱讀觀察】
教師指導學生,透過分享討論,更深入了解意義。
【習作習寫】
教師引導學生逐題習寫習作。
【討論報告】
教師徵求先完成習作的學生,分享報告。
活動五:多元、尊重與包容
【閱讀觀察】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談論這兩幅圖所呈現的意義。
【討論發表】
可針對自己的切身經驗,來分享相關的事件。
【歸納】
活動一:社區的形成
【討論發表】
教師引導學生依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之實際狀況,回答下列問題
1.社區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2.自己在社區居住多久?
3.自己社區形成的原因和課本上那一類社區相似?
活動二:聽故事時間
【討論發表】
教師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知道的相關社區故事,可參考自己所居住社區的人、事、物來發想。
活動三:社區的故事
新竹市香山區港南國民小學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三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計畫表(康軒版)設計者:嚴美琪老師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主題單元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
節數
教學資源
主要活動方式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一週
2/6
~
2/12
第一單元:認識我們的社區第一課:我們的社區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