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变变变》(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变变变》
教学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后会变出颜色。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桌子上,颜色标记19份。
教学重点: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会变色。
教学难点: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新颜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有颜色吗?轻轻摇一摇水会动。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知道了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还会流动。
师:水宝宝可好玩了。
它不但会动,它还想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二、初步探索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就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在玩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
水宝宝,变变变。
"水宝宝听到这句话才会变色。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自由摇动,使其变色。
(提醒幼儿观察自己的水宝宝是不是透明的)(教师可以用动作提醒幼儿先横着摇动瓶身,瓶宝宝喜欢一上一下用力的跳舞)师:你发现你的水宝宝都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自由回答)师:哇,水宝宝太厉害了,有的变成了红色,有的变成了蓝色,有的变成了黄色。
师:小朋友们,水宝宝玩累了!我们把瓶子放在地上,让水宝宝休息一会吧!
2、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师:你们的水宝宝怎么都变颜色了?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这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
(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原来盖子里的颜料掉进水里水宝宝就变色了,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3、颜色对应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宝宝变色的秘密了,现在我们的魔术要升级了。
玩魔术之前我们要先把不同颜色的水宝宝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蓝色的的水宝宝住蓝色的家,红色水宝宝住红色的家,黄色
水宝宝住黄色的家里。
(教师将红黄蓝颜色标记贴在桌上引导幼儿颜色对应)师:小朋友们,现在把你的水宝宝送回家吧,送回家之后你也找个小椅子挨着你的水宝宝坐好,我们马上又要和水宝宝玩变魔术了。
三、再次探索--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老师手里原有一瓶黄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这个奇迹就交给小朋友们去完成吧!
2、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提醒幼儿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
)师:现在你们拿着自己的水宝宝,要先把瓶盖慢慢地拧下来,放在空盒子里。
再选一个和你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的瓶盖颜料,紧紧地拧在瓶子上。
(幼儿交换瓶盖,分组操作,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
3、交流总结
师:宝贝们,你们的魔术都变好了吗?变好了就拿着你的水宝宝到老师身边来给老师看看你的水宝宝吧!(将幼儿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拿了什么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请个别幼儿讲述)
四、结束环节
师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变变变》(2)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颜色可以随着光线的改变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并描述物体颜色的变化。
2. 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光线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色板和色带。
教学准备:
颜色变化实验箱、彩色纸、色板、色带、手电筒、各种颜色的布片、实验用纸杯、水杯、纸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第一课时的复习,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入新课题,询问学生:光线对物体有什么作用?通过什么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
二、新课呈现(10分钟)
1. 展示彩色纸,让学生观察每个彩色纸的颜色,并回答:你们觉得这个彩色纸的颜色会改变吗?
2. 准备一个实验用纸杯,内侧贴上白色纸,并用红色画笔涂一点颜色,放入颜色变化实验箱。
3. 通过转动实验箱,让学生观察纸杯内颜色的变化。
三、实验探究(15分钟)
1. 学生分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到前面观察实验箱里纸杯颜色的变化。
2. 让学生表述他们观察到的变化,并交流归纳各组观察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杯内的颜色会随着实验箱的转动而改变?
四、知识梳理(10分钟)
1. 教师板书:“光线对物体的颜色有影响”。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会这样?
3. 教师给出答案:“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会吸收一部分光线,剩下的光线经过反射或透射后形成我们看到的颜色。
”
五、动手制作(15分钟)
1. 为每个小组准备彩色布片和实验用纸杯。
2. 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在实验用纸杯内贴上不同颜色的布片,并记录下贴上每种颜色之后纸杯内的颜色变化情况。
六、实验验证(10分钟)
1.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手电筒和一个色板。
2. 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色板,观察各种光线对色板的影响。
3. 让学生总结、归纳光线对色板颜色的影响,并各自汇报结果。
七、结课总结(5分钟)
1. 教师概括归纳:“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对物体的颜色有很大的影响。
”
2.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课后拓展:
1.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探究光线对其他物体颜色的影响。
2. 给学生布置以“眼睛与颜色”为主题的小作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光线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通过动手制作和实验验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但是,教学时长安排较紧,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引导,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需要注意对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准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