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散曲。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具体名称。
这首散曲是马致远羁旅漂泊时所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体裁:元曲
诗歌精讲
枯藤老树昏鸦①,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译文: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骨瘦如柴的马。
课下注释:①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写景:①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②描绘出一幅苍凉的秋季暮色图
炼字:“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瘦”为什么用得好?)
妙在欲写人之瘦而不写人之瘦,由写马之瘦而衬托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和路途跋涉之艰辛,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赏析:①运用了白描、寓情于景、动静结合、乐景衬哀情和对比的手法。
②创造出了萧瑟凄凉的意境。
③营造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游子孤寂悲苦的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画面: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夕阳西下,断肠②人在天涯③。
译文:夕阳从西方落下,伤心断肠的人还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课下注释:②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③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作用:前句点明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的“昏”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后句直接抒发羁旅愁思,卒章显志。
炼字:“断肠”将“天涯沦落人”无法言传的辛酸与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抒发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因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夕阳西下的作用:①选取典型景物“夕阳”,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是黄昏;②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气氛;③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④为下文“断肠人”做铺垫,抒发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作用:①直抒胸臆,点明主旨②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怎样的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树上鸟鸦发出几声凄凉哀鸣,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映出几处人家。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缓缓前进.此时,夕阳正西沉,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一人浪迹天涯,心中不禁泛起淡淡的悲凉。
主旨
真切地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思维导图
理解性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旅人形象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作背景点缀,表现漂泊天涯的旅人愁思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情从景出,情景交融,且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三句与白朴《天净沙•秋》中“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两句写法相同,意境相似。
6.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直抒胸臆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