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打印版)
### 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

2. 杜牧的《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下一句是()。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
A. 《静夜思》
B. 《望岳》
C. 《登鹳雀楼》
D. 《清明》
2.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D. 杜牧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位诗人的名句?
A. 王之涣
B. 杜甫
C. 孟浩然
D. 李清照
三、判断题
1.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杜甫的诗句。

()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请解释《清明》这首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含义。

3.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五、默写题
1. 默写李白的《静夜思》。

2. 默写杜牧的《清明》。

3. 默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六、赏析题
1. 阅读以下古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阅读以下古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请分析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

七、创作题
1. 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四行的古诗。

2. 以“夜晚”为主题,创作一首四行的古诗。

答案示例:
一、填空题
1. 举头望明月
2. 借问酒家何处有
3. 欲穷千里目
二、选择题
1. B
2. B
3. C
三、判断题
1. √
2. ×
3. ×
四、简答题
1. 《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通过明月和霜
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2. “路上行人欲断魂”形容了清明时节,人们在雨中行走,心情沉重,思念逝去的亲人,感到无比的哀伤和思念。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的壮
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五、默写题
(此处略去古诗原文,学生需自行默写)
六、赏析题
1. 《江雪》这首诗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描写,营造了
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进一步强
化了这种孤独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2. 《春晓》这首诗的节奏明快,韵律和谐,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则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变化无常的感慨。

七、创作题
(此处学生需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