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5单元 课题1《化学方程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任何学科都有专用的语言、符号,化学学科也有特定的化学符号。

如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可用化学式表示,那么化学反应能否用特定的化学符号来表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表达化学反应的符号——化学方程式。

二、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学习了用文字表达式表达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能给我
们提供一些什么信息?(以碳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讲解文字表达式可提供的信息)
[归纳总结]通过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我们可以知道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过渡]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很直观,但书写起来较麻烦,且不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家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

[讲解]以碳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意义实例:C+O
CO2
2
质的方面表示出了反应
物、生成物以及
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
条件是点燃
量的方面表示出了反应物

生成物间的质量

C+O2CO2
12∶32∶44
即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
氧化碳
表示反应物、生
成物
之间的粒子个数

C+O2CO2
1∶1∶ 1
[拓展延伸]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就是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粒子指的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粒子指的是原子。

[讨论交流]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7页的“讨论”内容并进行总结)
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CuSO4Cu+FeSO4
②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uO+H2Cu+H2O
[过渡]了解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我们该如何用语言正确地表达它呢?(以S+O2SO2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特别提醒]化学方程式中的“+”不能读作“加”,应读作“和”“与”“跟”;“”不能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化学式应读物质的名称,反应条件也应读出。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板书设计: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NaO H + CuSO4 --- Na2SO4 + Cu(OH)2
白色固体蓝色固体白色固体蓝色固体
无色溶液蓝色溶液无色溶液不溶于水
NaOH + FeCl3 --- NaCl + Fe(OH)3
褐色固体白色固体褐色固体
无色溶液红褐色溶液无色溶液不溶于水
NaCl + AgNO3 ----NaNO3 + AgCl
白色固体白色固体白色固体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不溶于水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
3、应用
教学反思
化学方程式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有关计算的桥梁,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新学的一种化学用语。

本节课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课题2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盎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题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实验的顺利进行又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力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综合素质。

各实验小组所测定的化学反应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会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

(3)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活动中几个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因什么导致其如此,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课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建构主义课堂活动形式,设计了多个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
段开展课堂活动,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到较好的体现,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设计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切入点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模式”。

抛开传统的“化合价口诀”的教授方法,整节课以六种常见元素化合价的应用为中心,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有利于知识的落实。

采用竞赛形式,把学生带入一系列问题情境中,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问题设计有层次,循序渐进,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力图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化合价的初步应用。

故意创设错误情境,鼓励学生怀疑老师、质疑课本,能极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节奏力图紧凑,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能较好的反映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体学生能自如掌握化合价的初步应用。

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互纠、概括小结的教学设计。

成功地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也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