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El_Menizla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
矿产资源
M ineral resources
摩洛哥El Menizla 地区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吴彦彬1,2
(1.河北华勘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065201;2. 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 河北 廊坊 065201)
摘 要:
研究区位于摩洛哥El Menizla地区,地处摩洛哥大阿特拉斯山西部、萨哈拉沙漠西北部,构造活动特征显著,尤以海西期和阿尔卑斯期构造作用最为强烈,形成了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耦合伴生,NS向构造与EW向构造叠加改造的格局。

本文采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在El Menizla地区进行找矿研究,圈定组合异常并提出找矿预测。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摩洛哥中图分类号:TD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3)16-0077-3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ediction of stream sediments in El Menizla area, Morocco
WU Yan-bin 1,2
(1.Hebei Huaka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o., Ltd., Hebei Langfang 065201; 
2.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Comprehensive Survey Brigade Hebei Langfang 065201)
Abstract: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El Menizla region of Morocco,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Morocco 's Great 
Atlas Mountains and the northwest of the Sahara Desert. The tectonic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 especially in the Hercynian and Alpine tectonics. The most intense, forming a pattern of coupling of fold structures and fault structures, and superposition of NS-trending structures and EW-trending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survey is used to carry out prospecting research in El Menizla area, delineate combination anomalies and propose prospecting prediction.
Keywords: stream sediment ; geochemistry ; prospecting prediction ; Morocco
收稿日期:
2023-06作者简介:吴彦彬,男,生于1995年,汉族,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从事勘查地球化学工作。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是区域化探的主要方法,因其可以有效获取隐伏、半隐伏、难识别矿的成矿信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综合地质找矿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寻找金、铜等多金属矿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

1 地质背景
El Menizla 地区位于摩洛哥王国大阿特拉斯山西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部,研究区出露新元古界埃迪卡拉系、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包括三叠系、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研究区构造活动特征显著,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活动明显,尤以海西期和阿尔卑斯期构造作用最为强烈,形成了图幅内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耦合伴生,NS 向构造与EW 向构造叠加改造的格局。

研究区主要的褶皱主体有两类:一类褶皱构造轴向呈北东东向,常与北东东向断层相伴出现,是图幅区主要褶皱构造;另一类褶皱构造以短轴背斜、向斜组合形式出现,褶皱由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期挤压应力作用叠加形成,褶皱变形地层为古生代及以前地层,被中生代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多被北东东向断层的切割,使地层展布凌乱,交切关系复杂。

断层主要发育NEE 向和NS 向两组断层,规模最大的NEE 向断层为Tiguert NEE 向断层(TiF),沿NEE 向横贯全区;规模最大的NS 向断层为Iferd 断层(IfF),沿近NS 向纵贯全区,向北延伸到图幅边界,向南被第四系覆盖[2,3]。

图1 El Menizla 地区区域地质简图
El Menizla 地区主要有重晶石矿、铜-铀矿、盐矿等矿
矿产资源
M ineral resources
产资源,此外还有少量铜矿化、石膏、石煤、铁矿化、铅-锌矿化等矿化迹象。

重晶石矿在研究区内分布最为广泛,规模相对较大;铜矿化、铁矿化与铅锌矿化较为普遍,但未见有工业意义的矿床出露,其中铁矿化多表现为镜铁矿化、铅锌矿化和多数铜矿化都为重晶石矿化的伴生矿化[4-6]。

2 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方法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此次工作是在1:50000地球化学填图项目基础上开展的,共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2658件,测试分析元素为:Au、Bi、Cd、Co、Mo、Pb、W、Cu、Cr、Zn、Fe、Sn、Ag、B、As、Sb、Hg,共计17种元素,所采集的水系沉积物样品均由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燕郊中心实验室承担。

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万)》DZ/T0011-91采用石墨炉、原子荧光和质谱仪等仪器进行测试分析。

3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3.1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统计
对2658件样品17种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参数统计,包括各元素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富集系数以及变异系数等(表1)。

表1 El Menizla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统计
元素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地壳丰

变异系

富集系

Ag0.020.520.050.030.060.510.98
As 1.03226.007.99 6.26 2.500.78 3.19 Au0.34 5.780.700.25 1.300.360.54
B14.50248.0068.9232.2111.000.47 6.27
Bi0.04 1.410.210.090.180.43 1.17 Cd0.06 2.110.140.150.08 1.03 1.81 Co 3.5578.5014.42 6.2927.000.440.53 Cr14.90332.0064.5019.49135.000.300.48 Cu 5.19321.0022.9514.8827.000.650.85 Hg 3.00315.0013.8210.3130.000.750.46 Mo0.307.680.610.310.800.510.77 Pb 3.16206.0015.447.2611.000.47 1.40
Sb0.20 6.230.700.330.200.46 3.51
Sn0.74 4.95 2.400.73 1.700.30 1.41
W0.30 2.30 1.090.27 1.000.25 1.09 Zn8.65385.0054.1820.2072.000.370.75
Fe 1.008.83 3.550.77 5.310.220.67注:Au、Hg单位为10-9,Fe单位为10-2,其他单位为10-6;变异系数
=标准差/平均值,富集系数=平均值/地壳丰度主要元素引用Rudnick and Gao,2003,加*(Wedepohl,1995)
从上表可以得出:对变异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其顺序为:Cd、As、Hg、Cu、Mo、Ag、Pb、B、Sb、Co、Bi、Zn、Au、Sn、Cr、W、Fe,表明这些元素在本区的分布变化幅度大,具有不均匀性。

对富集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B、Sb、As、Cd、Sn、Pb、Bi、W、Ag、Cu、Mo、Zn、Fe、Au、Co、Cr、Hg,表明这些元素在本区的富集程度很高,较容易富集在一起;富集系数大于1的有As、B、Bi、Cd、Pb、Sb、Sn、W,结合变异系数和富集系数来看,可认为As、B、Sb、Cd是本区最主要的成矿元素。

3.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2.1 地球化学异常的圈定方法
为了说明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我们对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处理,应用迭代法统计出各元素的背景及异常下限值。

迭代法处理的步骤:①统计出水系沉积物各元素原始数据的均值(X)和标准差(σ);②按X+nσ的条件剔除一批高值后获得一个新数据集,再计算此数据集的均值和标准偏差;③重复第二步,直至无特高值点存在,求出最终数据集的均值和标准偏差,保留最后一次计算的X和σ,其中X为背景值,X+nσ(n=3)作为异常下限值,最终确定出水系沉积物样品中各元素统计特征值。

表2 研究区17种元素异常下限取值表
元素背景值X标准差σ异常下限(X+3σ)
Ag0.050.020.11
As7.34 3.1416.76
Au0.640.110.97
B63.6923.09132.96
Bi0.200.060.37
Cd0.110.030.20
Co13.44 4.2026.04
Cr63.1514.69107.23
Cu20.477.6043.26
Hg12.23 5.6129.05
Mo0.570.15 1.03
Pb14.59 4.0826.82
Sb0.660.21 1.30
Sn 2.400.72 4.55
W 1.090.27 1.89
Zn52.4015.5899.13
Fe 3.520.70 5.62
3.2.2 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特征
根据本次工作任务要求,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对所分析元素制作了主因子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的主因子选择依据图幅数据统计特征,选择确定的3个主要因子为FR1,FR2,FR3,其特征值分别为18.24、4.54、2.57,旋转后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8.95%。

对因子得分采用累频法确定异常下限后,制作了主因子异常图。

为了简化对综合异常的推断解释,将不同主因子异常叠合在一起进行了综合异常分区,重新圈定了综合异常组。

主要根据FR1、FR2、FR3三个主因子综合异常叠合情况,以三个主因子异常叠合后新边界为范围,共划分为E1、E2、E3、E4、E5、E6六个多因子组合异常。

E1:(Be,Al2O3,Sn,Tl,Pr,Rb,La,Ce,Nb,K2O,Sc,Th,Ti,Co,Ni,W,Bi,Y,Fe,V,Cr,Cs,U,Mn,Te,Zn)+(Ag,Sb,As,Hg)。

此异常位于图幅北东部,Mzoug地区,叠加了FR1、FR3主因子综合异常,异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异常面积27.6km2,异常区包括121个采样点,规模较大。

异常区出露地层与岩石:寒武系(ЄTw3)上部为浅紫色或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下部为安山质凝灰岩或砂岩夹灰色灰岩;寒武系(Єi1)灰色厚层砾岩;寒武系(Єi2)
78
79
矿产资源
M ineral resources
灰绿色粉砂岩夹细砾岩;奥陶系(or3)灰黑色薄层-极薄层含绢云母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岩夹白色薄层石英砂岩;奥陶系(or4)第一Bani 组青灰色中-薄层状砂岩夹中层白色石英砂岩;石炭系(hV2a)复理石层(岩性为灰绿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和泥页岩,偶夹灰绿色中-薄层细砂岩)。

异常区构造发育,异常区东部发育Cu 矿(化)点。

E2:(Mg,CaO,V,Zn)。

此异常位于图幅西北部Alemzi 地区,叠加了FR2单因子综合异常,异常具有一定的强度,异常面积27.6km 2,异常区包括104个采样点,规模较小。

异常区出露侏罗系(l2a)中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侏罗系(l2b)生物碎屑灰岩砖红色粉砂质粘土岩;三叠系(t8)砖红色粘土质粉砂岩;三叠系(t6)浅玫瑰色中-厚层状砂岩,偶夹中-厚层状砾岩;三叠系(tβ)灰绿色枕状玄武岩。

异常区断裂构造发育。

E3:(Be,Al 2O 3,Sn,Tl,Pr,Rb,La,Ce,Nb,K 2O,Sc,Th,Ti,Co,Ni,W,Bi,Y,Fe,V,Cr,Cs,U,Mn,Te,Zn)。

此异常位于图幅中部Tamda 北东约2km 处,叠加了FR1单因子综合异常,异常具有一定的强度,异常面积4.8km 2,异常区包括21个采样点。

异常区出露寒武纪(Єi)青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奥陶系(or)青灰色中薄层砂岩、泥质页岩;泥盆系(dm)含菊石化石灰岩、青灰色灰岩;石炭系(hv)复理石层;二叠系(t1a)紫色厚层状砾岩夹中层状砂岩;二叠系(t2)粘土质粉砂岩;石炭系(hv)泥质砂岩夹泥页岩构成的复理石层;三叠系(t4)中厚层状砂岩、
薄层砾岩。

图2 多因子综合异常图
E4:(Be,Al 2O 3,Sn,Tl,Pr,Rb,La,Ce,Nb,K 2O,
Sc,Th,Ti,Co,Ni,W,Bi,Y,Fe,V,Cr,Cs,U,Mn,Te,Zn)+(Ag,Sb,As,Hg)。

此异常位于图幅中部Ourhanime 北部0.5km,叠加了FR1、FR3单因子综合异常,异常具有一定的强度,异常面积3.6km 2,异常区包括17个采样点。

异常区出露石炭系(hv)复理石层。

异常区内发育北东向断裂构造。

E5:(Ag,Sb,As,Hg)。

此异常位于图幅北东部边界Tigourafine 东1.5km 地区,叠加了FR3单因子综合异常,异常具有一定的强度,异常面积2.47km 2,异常区包括13个采样点。

异常区出露二叠系(t1a)紫色厚层状砾岩夹中层状砂岩;奥陶系(or5)青灰色中薄层砂岩、泥质页岩。

异常区内发育北东向断裂构造。

E6:(Ag,Sb,As,Hg)。

此异常位于图幅西北部Tizi n'Taiourat 地区,叠加了FR3单因子综合异常,异常具有一定的强度,异常面积2.36km 2,异常区包括5个采样点。

异常区出露二叠系(t1a)紫色厚层状砾岩夹中层状砂岩;寒武系(Єm)灰绿色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青灰色中-薄层状细砂岩;寒武系(Єi)绿色粉砂岩夹细砾岩,灰色厚层砾岩。

异常区内发育北东向断裂构造。

4 结论
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经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多因子综合异常主要分布于图幅北部(E1,E2,E5,E6),少量分布于图幅中部(E3,E4),其部分异常位置与该地区三叠系岩浆岩的分布吻合。

如图幅西北部E2异常主体分布在三叠系玄武岩及侏罗系火山岩中。

(2)综合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其范围和该区域的主体构造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显示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活动可能对成矿作用存在较大的影响。

如E1、E3-E6组合异常及其浓集中心的长轴方向与区域主体构造方向大致相同。

(3)该地区综合异常分布在含矿底层内,对成矿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如E2综合异常的浓集中心与三叠系玄武岩的分布十分吻合,指示该异常与三叠系相关,具有找矿潜力。

(4)异常的浓集中心于图幅内的矿点分布大致吻合,反映圈定的综合异常可能有由矿点(床)引起,为矿致异常。

如E6异常浓集中心与北东部的重晶石矿床吻合,E1异常与Cu 矿(化)点吻合。

[1] 邓泽民.西藏革吉县色热勒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D].成都理工大学,2021.[2] R 贝尼阿克莱夫,S 莫达飞,P 比约,等.摩洛哥盖马塞多金属矿山[J].
国外金属矿山.1994(10):26-33.
[3] 李上森.摩洛哥前阿特拉斯前寒武系划分概况[J].国外前寒武纪地
质.1978(01):16-21.
[4] 杨培章.摩洛哥的矿业[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7(26):1-2.
[5] 徐国风.摩洛哥近期新发现的有色金属和银矿床[J].矿产与地质.1988 (01):88.
[6] 李雷,王云斌,付锐,等.摩洛哥拉希迪耶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J].
世界有色金属.2019(02):102-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