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工技师考试章选择判断简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一、名词解释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由原生质组成的;原生质是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总称..原生质体包括了由原生质在形态结构上进一步分化为细胞质、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质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部分;是细胞内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植物组织:通常指植物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
维管组织:在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器官中;有一种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机械、薄壁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称为维管组织..
根瘤:豆科植物的根上有各种形状的小瘤状突起;称为根瘤;它是由生活在土壤中的根瘤细菌侵入到根内而产生的..
芽:是出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
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两性花:是一朵花中;不论其花被存在与否;雌蕊和雄蕊都存在而正常发育的..
花序:许多花着生于花轴之上;则形成花序..
真果:在一般情况下;植物的果实纯由子房发育而成;这种果实称为真果..
聚花果复果:由整个花序发育形成的果实..
子叶出土型幼苗:种子萌发时;胚轴迅速生长;从而把上胚轴、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这种方式形成的幼苗;称为子叶出土型幼苗..
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个体发育称为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是指植物由种子萌发经幼苗、幼树发育到开花结实;最后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氧和二氧化碳及其他相关生物等..对植物而言;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生活有直接、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细胞: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的基本单位.. 原生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总称.. 定根:由胚根发育而成;具有一定的发生位置.. 不定根:有些植物可以从茎、叶产生根;这种不是由根部发生、位置也不一定的根;通称不定根.. 菌根:高等植物的根可以与土壤中的某些真菌共生;这种与真菌共生的幼根;称为菌根.. 节: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无叶部分.. 叶腋:叶片与枝条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叶腋.. 长枝:节间显着伸长的枝;称为长枝.. 短枝:节间短缩;各个节紧密相接的枝条;称为短枝.. 不完全叶:是指一个叶中叶片、叶柄、叶托三部分任缺1~2 部分的叶.. 叶裂:叶片边缘凹凸不齐;凸出或凹入的程度较齿状叶缘大而深的叫叶裂.. 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叫单叶.. 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二至多数叶片的叶叫复叶.. 完全花:是指具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的花.. 不完全花:是指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任缺1~3 部分的花.. 辐射对称花:是一朵花的花被片的大小、形状相似;通过它的中心;可以切成两个以上的对称面;又叫整齐花.. 左右对称花:是一朵花的花被片的大小、形状不同;通过它的中心;只能按一定的方向;切成一个对称面;又叫不整齐花.. 心皮: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假果: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外;还有花的其它部分如花托、花被等参加发育;与子房一起形成果实;这种果实称为假果.. 单果:由一朵花的单雌蕊或复雌蕊子房所形成的果实.. 聚合果:由一朵花中多数离心皮雄蕊的子房发育而来;每一雌蕊都形成一独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的花托上.. 种子萌发:具有萌发能力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由休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开始萌发生长形成幼苗;这个过程称为种子萌发..
二、单选题
1、细胞形状非常多样;主要决定于其D..
A、形状
B、大小
C、结构
D、功能
2、根瘤具有固A能力..
A、氮
B、磷
C、钾
D、钙
3、雄蕊4 枚;二长二短;称为B..
A二体雄蕊B二强雄蕊C、四强雄蕊D、单体雄蕊4、属于核果的植物是A
A桃B苹果C西瓜D柑桔
三、多选题1、营养器官包括A、B..
A、根
B、叶
C、花
D、种子
2、属于对生叶序的植物是A、D..
A、女贞
B、樱花
C、枇杷
D、桂花
3、属于合瓣花植物是A、B、C..
A、泡桐
B、迎春花
C、连翘
D、刺槐
4、属于网状脉植物是B、C、D..
A、棕榈
B、女贞
C、毛白杨
D、垂柳
5、属于无胚乳种子是A、B、C..
A、刺槐
B、核桃
C、板栗
D、油松
6、按芽发育后所形成的器官可分为A、B、C..
A、叶芽
B、花芽
C、混合芽
D、顶芽
7、风媒花的特征是B、C、D..
A、多为多性花B花粉量大C柱头面大D有黏液质
四、简答题
1、种子萌发的过程..答: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膨胀;胚细胞迅速分裂、生长;胚根突破种皮从种孔伸出;迅速向下生长在土壤中形成根系;然后胚轴活动伸长或不伸长使子叶出土或留土;胚芽生长形成地上部分的主茎和叶..这时种子的胚成长为幼苗..
2、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答:影响植物的生态因子主要有:温度、降水量、光照和土壤酸碱度等几个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和土壤酸碱度;温度指标主要有年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它决定了哪些植物能够生存、哪些植物最适宜生长..土壤酸碱度决定了适宜生长哪些植物;土壤呈中性和微酸、微碱性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降水量和光照强度决定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第二章土壤肥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壤的干重.. 土壤结构体:是各级土粒由于不同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土壤实体..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 毛管悬着水:是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像悬在土壤中一样;故称毛管悬着水.. 土壤剖面:是指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具有若干个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土壤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具有抵抗变酸和変碱而保持PH 稳定的作用;或称缓冲性能..
二、选择题
1、我国一般采用C对土壤质地进行分类..
A、美国土壤质地分类制
B、苏联土壤质地分类制
C、卡庆斯基制
D、中国质地分类制
2、对植物无效的水是A..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3、通常相对含水量的B;是适宜一般农作物以及微生物活动的水分..
A、50%~60%
B、60%~80%
C、80%~85%
D、85%~90%
4、土壤学中;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B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A、10%
B、20%
C、30%
D、40%
5、矿质养分含量丰富的自然土壤发生层是B..
A、淋溶层
B、淀积层
C、母岩层
D、母质层
6、是符合生产需要的良好土壤结构体..D A、片状结构体B、块状结构体C、柱状结构体D、团粒结构体
三、多项选择1、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有ABCD..
A、土粒排列方式
B、施肥
C、土壤质地
D、灌溉
2、影响土壤孔隙的因素有A、B、C、D..
A、土壤耕作B土壤结构C土层深度D、土壤质地3、影响土温变化的土壤因素有A、
B、
C、D..
A、颜色
B、湿度
C、地表状态
D、水汽含量
4、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有A、B、C、D..
A、气候因素
B、生物因素
C、母质
D、灌溉
5、土壤形成因素有A、B、C、D..
A、母质
B、生物
C、时间
D、地形
四、简答题1、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答: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主要有:1、土壤空气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的吸收;2、土壤空气影响植物种子在土壤中的萌发;3、土壤空气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有机质转化;4、土壤空气状况影响作物的抗病性能..
2、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
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有: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近地表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近地表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近地表大气;4、土壤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可能高于近地表大气;5、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答: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1、土壤质地;2、有机质含量;3、无机胶体类型;4、土壤酸碱性..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答: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主要有:1、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养分较完全;②促进养分有效化;③提高土壤保肥性;④提高土壤缓冲性;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2、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②减轻农药残留;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③全球碳平衡的重要碳库..3、其它方面作用;主要表现在:腐殖酸在一定的浓度下能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有利于植物生长..
5、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答: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包括: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碳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及反复循环;增殖微生物细胞;通过微生物合成的多酚和醌或来自植物的类木质素;聚合形
成腐殖物质..
6、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根系对水和矿质的吸收不成比例;2、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3、根系吸收单盐会受毒害.. 7、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外界因素.. 答: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外界因素有: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土壤PH..
六、判断题
1、土壤颗粒是指在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及土壤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碎屑物质;它是构成土壤固相的基本组成.. √
2、土壤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也可使根系受害..√
3、矿质酸性土以交换AI3+占绝对优势..√
4、土壤盐基饱和度指盐基离子占吸附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5、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土壤..√
第三章气象一、名词解释
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
绝热变化:在空气团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情况下由于外界对其压力的变化;从而引起空气团内能的变化..这种与外界未发生热量交换而引起的变化;称为绝热变化..绝热变化可分为绝热冷却和绝热增温..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称为气团.. 锋:锋面与锋线统称为锋..
季风:大范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着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二、单项选择
1、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层是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2、相对湿度主要决定于A..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氧气
3、干燥度1.5~2.0;年降水量200~400mm..属于A地区..
A、半干旱地区
B、干旱地区
C、极干旱地区
D、半湿润地区
三、多项选择
1、影响土温变化的土壤因素有A、B、C、D..
A、颜色
B、湿度
C、地表状态D 水汽含量2、土壤表面的蒸发取决于A、B、C、D..
A、土壤结构
B、植被C气象条件D、土壤含水量
3、产生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主要有C、D..
A、露
B、霜
C、云
D、雾
四、简答题1、我国的季风环流特点..
答: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六、判断题
1、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
2、影响土壤热容量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和空气所占的比重..
√
3、季风环流主要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引起的.. √
4、气流翻越高大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形成又干又热的风称为焚风.. √
5、气团是在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下形成的.. √
第四章林木生长发育一、选择题
1、森林包括A、B、C、D..
A、乔木
B、灌木
C、幼苗幼树
D、藤本植物
2、林木生长产生周期性的原因主要是ABCD因素分配差异所致..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养分
3、根据林木结实规律;将林木生长发育划分为A、B、
C、D 阶段..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老年期
二、简答题1、森林植物由哪些成分组成答:由乔木、灌木;植被包括草本和真菌组成..
第五章人工林概述
一、判断题1、评价人工林速生丰产水平的高低;是用同一树种人工林生长量比较的..×
2、母树林、种子园都生产林木种子;故都是经济林..×
3、林木分化不论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是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4、林木分化是林木水分、养分上竞争的过程;自然稀疏是林木之间竞争的结果..√
二、选择题
1、以下林种属于公益林的是A、D..
A、防护林
B、用材林
C、经济林
D、特种用途林
2、以下林种属商品林的是A、B..
A、用材林
B、经济林
C、母树林
D、种子园
3、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BCD..
A、生长迅速
B、林产品产量高
C、木材材质好
D、结实较早
4、影响林木自然稀疏的因素主要有A、B、C、D..A、树种B、树龄C、立地条件D、造林密度
5、森林生态因子主要指A、B、C、D..P88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
三、简答1、人工林为什么比天然林生产率高答:因为一人工林通过集约经营措施;如选育良种、适地适树、密度管理等;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二人工林的产量较高;一般较好的天然林达到成熟年龄时;单位面积积蓄积量每公顷200-300 立方米;而较好娥人工林单位面积积蓄积量可达每公顷300-400 立方米;一般同树种;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生产量可比天然林大5-10 倍..三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通过认真选择树种;确定合理群体结构及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使林木个体生长均匀;而不易分化;木材规格与质量比天然林稳定..因此;提高人工造林技术水平;日益增加人工林的比重;充分发挥人工林优势..
2、人工林一般经过哪几个生长发育阶段
答:人工林可划分为五个生长发育阶段一幼林成活阶段;从造林起到停止补植为止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幼树恢复生机并加强其愈伤发生新根、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以适应造林地的新环境.. 二幼林郁闭前阶段; 从苗木成活、种子发芽成苗后;地上地下部分进入快速生长;到逐渐进入郁闭形成林木时为止;称幼林郁闭前阶段..其特点是:每个成活的植株已基本上适应外界环境;幼林稳定性显着增强..为了提早郁闭;应人为地为幼林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外界条件;即加强幼林抚育管理..三成林阶段林木分化阶段其特点是:树冠的特征和树干的粗度开始明显分化;甚至产生自然稀疏..四壮龄阶段:其特点是:林木抗逆性强;直径旺盛生长.. 五成熟阶段:其特点是:林木达到栽培目的; 具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高度和粗度和最大的林木蓄积量..
3、林木分化开始出现在什么时候引起林木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林木分化不论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中都是普通存在的;是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分化现象一般在幼苗、幼树时期已有表现幼苗幼树稠密生长地快;而人工林最明显的是在郁闭之后间伐之前之一时期..引起林木分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林木个体之间的遗传特性差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二是各林木个体所处的小环境不完全一样..
4、简述影响自然稀疏的主要因素
4、影响自然稀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87答:树种、树龄、立地条件、造林密度
5、造林基本技术措施是什么答:人工林具有多种效益和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为了达到造林目的; 必须采用适当的造林技术措施..根据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和多年的造林经验; 我国在造林工作中提出了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结构、精细种植;抚育保护等六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这六项技术措施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6、在造林技术革新上目前你知道的有哪些P93-97 第六章造林地种类及立地条件
一、简答题
1、造林地一般分为哪几类答:造林地种类很多;归纳起来有四大类:一荒山荒地1、荒山造林地;2 、荒地造林地二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1、农耕地
2、四旁地
3、撂荒地三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1、采伐迹地指森林采伐后的林地2、火烧迹地指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四需要局部更新的造林地1、已局部更新的迹地2、林冠下造林地2、什么是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答: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即造林地能够供给林木以光照热量、水分和养分等所有条件的综合..立地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和生长发育; 它不仅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而且就一个地区范围内的一条支流;一座山乃至一个山坡;都有明显的变化..
3、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有哪几种我国通常采用那一种答: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是一种科学地认识造林地的方法..通常是在造林区划后的造林地内进行..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常用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按主导环境因子划分二按生活因子来划分..我国主要采用按主导环境因子划分的方法..
第七章造林树种选择
一、简答题
1、何为适地适树答: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生态特征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也就是按照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的造林树种;或为造林树种选择适生的造林地..
2、造林树种选择原则是什么答:造林树种要具备最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生产木材、防护作用、美化环境等要求的形状;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对造林树种的需要..同时;又最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即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满足国民经济要求的要求是目的;而“ 适地适树” 是前提;两者相辅相成..如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某方面的要求;选择的树种就无意义;而如果不能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造林树种的经济性状再好;造林也不容易成功..除以上两个基本原则外;在选择造林树种时还要考虑种苗来源;造林技术难易;病虫害及有无造林经验和习惯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林树种的选用及其比例..
3、如何评价适地适树答:怎样鉴别人工林做到了“适地适树”;目前大致有两种方法可以鉴定;1、对人工林成林成材调查评价;评定做到适地适树条件有:1能顺利成活2能正常生长3稳定性较强4不出现“小老树”现象“小老树”是树木过旱衰老现象..2、对人工林生长量调查评价;选择数块林龄较大的人工林; 调查林木树高和胸径;之后进行比较..1在林地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同一树种优势木树高值最大的林地;说明该树种在这种林地上最适宜生长..2用平均材积生长量来衡量是否适地适树..
二、选择填空
1.水土保持林要求组成树种具有发达的ABCD特点.. A树冠浓密B根系发达C根蘖性强D落叶丰富2、防风固沙林应选择具有ABCD特点的树种..
A耐风蚀性沙埋B系伸展广C耐地表高温D 耐水湿盐碱
3.材林要求树种具有AC的特点
A速生B干材通直C材质优D适应性强
4.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较高的地区;可选择ABCD树种种植
A臭椿B中槐C毛白杨D女贞
5.决定树种分布;生长好坏的气候条件是AC
A光照B年平均气温C降雨量D极限温度6.对树木生长影响最大的土壤条件是BC
A土壤质地B土壤盐渍化程度C土壤酸碱度D土地肥力
第八章林分结构
一、判断题1.造林密度就是在单位面积的造林地上种植点的数量×
2. 造林密度就是在单位面积的造林地上栽植的苗木株数√
3.种植点的配置是指在造林密度的基础上;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排列形式√
4.种植点的配置是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排列形式×
5.人工林的组成是指构成林分的树种组成及其所占的比例√
6.由两种乔木树种组成的人工混交林;这两种乔木都是主要树种×
7.混交树种选择的总原则是既要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又要考虑适地适树问题×
8.混交方法是指混交林中各种树种在造林地上配置和排列的形式×
9.混交方法是指各混交树种在造林地上配置和排列的形式√
二、选择题
1.造林地上种植占的配置通常采用ABC的配置形式..A长方形B正方形C正三角形D品字形
2、营造林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原因是B..
A林业措施简单B同一林产品产量高
C能充分利用空间D防护能力强
3.混交林树种间关系的实质是C..
A互利B单方有利单方有害
C竞争D互不影响或影响不明显
4.混交林中树种间关系表现形式有ABCD几种作用A 机械B生物C生理生态D生物化学
5.树种混交类型有以下几种ABCD
A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 B 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C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
D极限温度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灌木树种混交
6.造林地小地形变化多适宜采用的混交方法是ABCD A行间混交B株间混交C规则块状混交
D不规则块状混交
7.调控人工混交林的途径有ABCD
A合理的树种组合B适宜的混交比例C适宜混交方法D造林时间
三、简答
1、合理的初植密度在造林工作中有什么意义答:造林初植密度是指在造林时施工的造林密度; 合理的初植密度也是人工林郁闭后调整密度的基础;意义如下:一合理的初植密度可以促使幼林及时郁
闭二合理密度能保证林木产量高、质量好..三合理密度能增强森林的防护作用四合理密度能降低造林成本..
2、从哪些方面考虑来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答:要做到密度合理应从以下方面考虑:一经营目的二树种特性三立地条件四经营条件五经济条件..总之确定造林密度的因素是复杂的;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加以确定..
3、种植点配置的形式有哪几种各适宜在什么条件下采用答:造林地上种植点的配置通常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三种配置形式..一正方形配置:是株行距相等的种植点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方式不但便于栽植和抚育管理;而且林木分布均匀;树冠和根系发育较好;适用于平地或丘陵缓坡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二长方形配置:是行距大于株距的种植点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有利于行间抚育和间作;便于机械化作业;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配置方式..长方形配置对种植行的方向有一定的要求;在丘陵山区;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一致;在风沙区;行的方向应与害风方向垂直;在平坦地区南北向的行比东西向的行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在山区造林时; 要求相邻行的种植点错开成品字形..三正三角形配置:是相邻植株的距离都相等而行中三个种植点交错排列成三角形的配置方式;一般只在经营强度较高或达到某种目的时才采用..
4、何为混交树种;它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混交树种一般是指参加混交的伴生树种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伴生;并能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具体选择时应考虑如下条件:1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或其他效能;给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林分的稳定性..2混交树种最好与主要树种之间矛盾不太大..3混交树种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4混交树种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有较多的树种可供选择时;应尽量选用经济价值高的树种..5混交树种最好有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等特点;以便于进行育苗、造林;以及在必要时调节种间关系的措施后能迅速更新..
5、混交方法有哪些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答:常用的混交方法有1株间混交行内混交是在每一行内用不同树种彼此隔株或几株混交的方法.. 多用于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深根性乔木和浅根性的灌木混交;阴阳性树种混交;及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时..2行间混交隔行混交即不同树种隔行交替混交的方法..适用于乔灌混交或阴阳性树种混交;常用于防护林的营造..3带状混交即不同树种用三行以上组成带彼此交替混交的方法..一般不同树种种带的行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常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和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乔木之间的混交..在营造用材、防风林时多用带状混交.. 4块状混交:即不同树种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块状进行混交的方法..适用于山区小地形变化明显的地方多采用这种混交方法..
6、混交类型有哪些各应用在哪些林种的营造上答:混交类型是根据树种在混交林中的地位; 它的生物学特征等人为搭配而形成的林分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1、阳性与阳性树种混交2、阴性与阴性树种混交3、阴性与阳性树种混交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3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混交一般称为综合性混交类型..
第九章造林季节
一、判断
1.无论哪个季节;只要具备种子发芽及苗木生根所需的土壤水分、温度条件;都是适宜的造林季节×
2.造林地整理包括障碍植被清除和土壤翻耕两方面的工作..√
3.提前整地就是在植苗或播种前的整地×
4. 提前整地就是在植苗或播种前的1-2个季节的整地√
5.带状整地就是水平阶整地√
6.穴状整地就是坑状就是整地×
7.鱼鳞坑整地就是坑状整地×
8.反坡梯田修筑法与水平阶相似;所以水平阶也可以说是反坡梯田×
二、选择填空
1.山地植苗造林最适宜的季节有A..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陕西省大部分地区适宜造林的季节是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一般中小粒种子播种造林可选择在A..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 一般大粒种子播种造林可选择在C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雨季植苗造林最适宜的树种是AC
A常绿树种 B 落叶树种C萌芽力强的D萌芽力弱的
6.造林整地的内容包括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