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咸阳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文,完各题。

①城市管理者创办大型文化活动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考量,当然其中也有民生的考量。

然而,大型文化活动在创办、设计,评估等一系列环节中如何强化民生意识,却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②考查如今众多的大型文化活动的创办动因,我们发现,过多重视精英需求,过量强调经济效益,轻视民生需求,忽视百姓意愿的现象不乏其例。

这样的功利目的是大型文化活动的目标追求吗?必须承认,正如多元社会是由不同阶层的人群组成一样,我们的文化活动也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但我们还应承认,现代耗费巨资的大型文化活动往往是由政府创办,而政府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理由只为少数人服务,将一个牵动全城甚至打造城市标志的大型文化活动办成少数人的自娱自乐。

民生意识是大型文化活动创办之本,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如上海国际艺术节,从第—届开始,“人民大众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就牢牢扎根在每一个操办者的脑海中,将艺术节办成万民同乐、百姓共享的文化大餐,正是艺术节所有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③现代大型文化活动不管是专业类的、综合类的,打的都是组合拳。

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总体结构上有演出、展览、群文、论坛、交易会、节中节六人板块,每年平均有近百个项目,品种繁多,样式丰富,风格迥异;而且一个板块,如演出中,就有芭蕾、交响、戏曲、话剧等多个艺术品种。

但不管有多少品种和多少项目,不管从总体设计到项目设计,自觉的民生意识都是设计的灵魂和源泉。

④首先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反映民众的接受能力和需求。

大型文化活动的内容设计承载着许多功能需求,既要服从活动定位的制约,活动目标的导向;又要服从个性要求、文化追求的满足;还要服从市场繁荣、产业发展的支配。

然而民众需求和接受能力却是内容设计的根本立足点。

不要说本来就以吸引最大化民众参加为目标的上海旅游节以此为首要考虑,即使是艺术含金量较高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聚焦电影艺术家和专业人士的问晌,也不敢稍存怠慢民众之心。

⑤其次在形式设计上要细心考虑民众的参与欲望和方便。

一方面大型活动的举办有凝聚城市人气的动因;另一方面已逐步殷实起来的市民有参与文化活动、追求精神享受的需求。

两者的聚合是大型文化活动之所以越办越多,越办越兴旺的根本原因。

因而在大型文化活动的形式设计上,就必须细心考虑民众的参与方法和途径。

⑥再次在总体设计上要高起点考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大型文化活动应该是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的,是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保障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享有这种高质量服务体系的需要。

上海国际艺术节运作体制的四句话:“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就精辟地体现了这—理念。

⑦评估一个大型活动成功与否有很多指标:内容是否精彩,形式是否创新,票房是否火爆,等等。

然而,在诸多评估指标中,最根本的应该是民众的反应。

没有这—点,其他指标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活动本身也难以实现它创办的宗旨和目的。

因此,大型文化活动在建立自己科学的评估体系中必须自觉强化民生意识,将民众的反应放在首位。

⑧大型文化活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眼球经济。

社会的关注度是任何一个活动的操办者所极其看重的,然而在具体考量中常常会偏重专业界的关注而轻视百姓的关注,将专业关注代替社会关注。

我们并不否认,大型文化活动大多带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界的认同。

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不能引起音乐人和音像公司的关注,很难想像它能够成功举办。

但如果它只能吸引专业人士的眼球,而无法打动广大民众,也很难想像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⑨一个大型文化活动其内容的构成难免有雅俗之分,自古以来众口难调。

从专家明星到平民百姓都一致叫好是—种理想境界,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却是一种常态,关键是我们以哪一张“嘴”的评价来作为活动评估的主要标准。

大型文化活动因其公益性质,政府背景及其承载的社会功能使我们不得不把评估的天平倾向于民众的”嘴”。

我们需要专家的百张“嘴”,更需要民众的万张“嘴”。

⑩笔者曾经观摩过—场耗费巨资、场面壮观的大型情景剧。

这台原被炒作成大型文化活动亮点的剧目,吸引了两万多观众前往。

然而演出未经过半,观众不仅不给掌声,甚至干脆起身走人。

事后,一位专业人士对笔者说:老百姓用手和脚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这场演出的态度。

而著名盲人歌唱家波契利上海演唱会尽管没有豪华的布景和精妙的包装,但全场八千多名观众把如潮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献给了这位音乐界的奇才。

不给掌声和如潮掌声,鲜明的对比给出了真实而残酷的评判。

(节选自张福荣《大型文化活动的民生意识》,原载《文汇报》。

有改动)
1.第①段“考量”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举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例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部分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句,表明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在“________________”与“满足市民需求”这两方面同等重要。

4.根据文意,大型文化活动最根本的评估指标具体是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关于本文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全文共分三层,第①、②段为第一层,是总起。

B.全文共分四层,其中第②段、第③—⑥段、第⑦—⑩段是分说。

C.第③—⑥段与第⑦—⑩段是递进关系,都是“总一分”形式
D.第③—⑥段与第⑦—⑩段是并列关系,为文章的第三层。

6.联系全文,推究大型文化活动强化民生意识的重要意义。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探究存在之谜
周国平
所谓“昆徳拉热”是以误解为前提的。

人们误以为眼前正在上演的是一出政治剧,于是这位移居巴黎的捷克作家便被当做一个持不同政见的文学英雄受到了欢迎或者警惕。

昆德拉最欣赏的现代作家是卡夫卡。

当评论家们纷纷把卡夫卡小说解释为一种批评资本主义异化的政治寓言时,昆德拉却赞扬它们是“小说的彻底自主性的出色样板”,其政治批判具有超出政治的人生思考的意义。

鲁迅曾经谈到一种情况:呼唤革命的作家在革命到来时反而沉寂了。

比较起来,立足于人生层面的作家有更耐久的写作生命,因为政治淡化原本就是他们的一个心灵事实。

他们的使命不是捍卫或推翻某种教义,而是探究存在之谜。

教义会过时,而存在之谜的谜底是不可能有朝一日被穷尽的。

在《小说的艺术》中,昆德拉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昆徳拉所说的“存在”,直接引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尽管这部巨著整个儿是在谈论“存在”,却始终不曾给“存在”下过一个定义,我们只能约略推断,它是一个关涉人和世界的本质的范畴。

按照尼采的说法,哲学家和诗人都是“猜谜者”,致力于探究存在之谜。

那么,小说的特点何在?在昆徳拉看来,小说的使命与哲学、诗并无二致,只是小说拥有更丰富的手段,它具有“非凡的合并能力”,能把哲学和诗包容在自身中,而哲学和诗却无能包容小说。

在勘探存在方面,哲学和诗的确各有自己的尴尬。

哲学的手段是概念和逻辑,但逻辑的绳索不能套住活的存在。

诗的手段是感觉和意象,但意象的碎片难以映显完整的存在。

很久以来,哲学和诗试图通过联烟走出困境,结果好像并不理想,我们读到了许多美文和玄诗,也就是说,许多化装为哲学的诗和化装为诗的哲学,我不认为小说是唯一的乃至最后的出路,然而,设计出一些基本情境或情境之组合,用它们来包容、连结、贯通哲学的体悟和诗的感觉,也许是小说值得一试的途径。

昆德拉把他小说里的人物称做“实验性的自我”,其实质是对存在的某个方面的疑问。

例如,在《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中,托马斯大夫是对存在之轻的疑问,特丽莎是对灵与肉的疑问。

所谓“存在之轻”就是人生缺乏实质,人生的实质太轻飘,所以使人不能承受。

在《小说的艺术》中,昆德拉作了说明:“如果上帝已经走了,人不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地球没有任何主人,在空无中前进。

这就是存在的不可承受之轻,”可见其涵义与“上帝死了”命题一脉相承,即指人生根本价值的失落。

对于托马斯来说,人生实质的空无尤其表现在人生受偶然性支配,而他所爱上的特丽莎便是绝对偶然性的化身。

另一方面,特丽莎之受灵与肉问题的因扰。

两个主人公各自代表对存在的一个基本困惑,同时又构成诱发对方困惑的一个基本情境。

我终归相信,探究存在之还是可以用多种方式的,不必是小说;用小说探究存在之谜还是可以有多种写法的,不必如昆德拉。

但是,我同时也相信昆徳拉的话:“没有发现过去始终未知的一部分存在的小说是不道德的。

”不但小说,
而且一切精神创作,惟有对人生基本境况做出了新的掲示,才称得上伟大。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德拉所说的“存在”,直接引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指的是一个关涉人与世界本质的范畴。

B.小说“非凡的合并能力”体现在通过设计一些基本情境或情境的组合来包容、连结、贯通哲学的体悟和诗的感觉。

C.“存在之轻”就是人生缺乏实质,其涵义与“上帝死了”命题一脉相承,即指人生根本价值的失落。

D.小说不是探究存在之谜的唯一方式,用小说探究存在之谜也不必一味模仿昆徳拉的写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昆徳拉热”为切入口,“以误解为前提”暗示人们并未真正理解昆德拉及其作品,引发读者思考。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将呼唤革命的作家与立足于人生层面的作家进行对比,表明对存在之谜的探索是创作不息的源泉。

C.文章中昆德拉从使命和勘探存在两个角度对哲学、诗、小说进行比照,既明确了三者并无二致,又阐述了其能力的差异。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以托马斯大夫和特丽莎为例,论证了小说里的人物实质是对存在的某个方面的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昆德拉欣赏卡夫卡,与卡夫卡小说具有彻底自主性有直接关系。

B.不关心政治的作家具有更耐久的写作生命。

C.尼采对于哲学与诗在勘探存在方面的认识不及昆德拉深刻。

D.化装为哲学的诗和化装为诗的哲学对探究存在之谜毫无意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对新中国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年,美国又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

为了打破封锁、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新中国决定在近临港澳、有着悠久对外贸易历史的广州创办广交会。

1955年10月至1956年5月,广东省外贸系统先后三次成功举办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

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贸部和广东省共同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1957年4月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简称广交会)。

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

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

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广交会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
时代窗口。

历经60多年改革创新发展,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外贸主要的促进平台,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和标志。

(摘编自百度资料)
材料二:
2018年我国时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具体统计如下(人民币):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1月17日资料)
材料三:
2019年11月10日,为期6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

境外采购商7000多位,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进博会增长23%。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新时代国际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

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是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国际经济治理与经贸合作的主动作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采购商的超高人气表明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更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真实写照。

全国各地各行业组建了39个交易团、近6000个交易分团。

全部97家央企都组织了交易分团,专业采购人员约2.1万人,比去年增加4000多人。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

今年进博会吸引了超50万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参展。

截至10日中午,累计进场超过91万人次。

36万平方米的巨型展区,企业展场馆一扩再扩,仍然“一位难求”,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50家,“隐形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竞相亮相。

世界上最细的胰岛素注射针、“金牛座”的姊妹“双子座”龙门铣床、手术机器人、感光变色隐形眼镜、来自五大洲的原生态食品等一大批“专精尖特”展品琳琅满目……
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美国参展企业由首届174家增至192家,参展面积由3万平方米增至4.75万平方米,居各参展国首位,合作意愿之强烈不言而喻。

(摘编自2019年11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文章(共赴东方之约同享中国机遇——写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之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落地广州,自有其地理、历史和外贸交流经验等多种原由。

B.从2012至2018的七年中间,中国贸易出口额逐年递增,每年的对外贸易都是顺差。

C.境内采购商是第二届进博会的主角,中国主动开放市场证明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强大。

D.美国近两百家企业参展进博会,参展面积居各参展国首位,体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禁运,广东省多次举办商品交易会为国家换取外汇。

B.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和多年贸易顺差,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坚实的基础。

C.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背景下,第二届进博会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D.从广交会到进博会,显示了中国政府保持合作包容和引领世界经贸合作的一贯立场。

3.请结合材料分析,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刘禹锡
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1.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①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②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③著句写清愁。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76岁,此时作者已被罢官十余年。

②郑虔:唐朝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曾被唐玄宗称为“三绝”,但生活贫寒而嗜酒。

③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小福纸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卧船感慨,朝中那些和他意气相投的朋友都已经长辞与世。

B.颔联“孤”字照应上联“白发”,而“风雨”惊梦则引出后联的思古。

C.尾联的“清愁”意蕴丰富,蕴含着诗人对己、对友、对国的复杂感情。

D.诗歌语言沉郁悲凉却不失豪壮,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兼浪漫主义色彩。

2.诗中借用“李广”典故,有人认为抒发了诗人不计个人得失的豁达情怀,也有人认为表达了诗人无人赏识的悲愤感情。

请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朝搴附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八佾》)
(8)____________________,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7、《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

80字以内。

8、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150字。

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常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意选取一个场景,展开想象,进行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

要求:描述生动形象,符合原著内容。

②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贴春联是过年的习俗之一。

每逢春节,你会选取哪副春联贴在门口?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要求:a.先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联、下联和横批;b.条理清楚,理由充分。

答题格式如下:
③每当国家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工作者一定冲在最前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写一段抒情文字来赞美他们。

要求:感情真挚,有文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段杭州大爷怒怼西湖游泳男子的视频引起热议。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大爷认为“西湖不是你一个人的,游泳损害了城市的形象”。

游泳的男子很不服气,一直在跟大家争论:“西湖申遗并没有不许游泳这条规定,西湖申遗是为大家服务的。

我们已经在西湖里游了几十年了,现在景更美了,水更清了,为什么反倒不能游了?!”
对西湖游泳事件,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目的、意义的)思考和设想
2.说明民生意识是大型文化活动创办之本
3.并列凝聚城市人气
4.(1)民众的关注度(眼球)(2)民众的讦论(嘴)(3)民众的欢迎度(掌声)
5.B
6.(1)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

(2)有利于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

(3)吸引广大民众的关注和参与,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

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

本题中,“考量”意思是,思考衡量,本意是对一件事情反复斟酌,反复的推敲不断的考虑。

分析词语所在语境“城市管理者创办大型文化活动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考量,当然其中也有民生的考量”可知,“考量”的含义是“思考和设想”。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

具体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

举例论证主要是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结合原文“民生意识是大型文化活动创办之本,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可知,本题中列举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本段“民生意识是大型文化活动创办之本”这一论点。

3.本题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审题,理解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

本题要求分析划线句的复句特点,根据“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关联词语可知,本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凝聚城市人气”和“满足市民参与文化活动、追求精神享受的需求”对于大型活动的举办同等重要。

4.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C。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

本题要求概括大型文化活动最根本的评估指标,筛选语境主要在8、9、10三段,关键句有:“如果它只能吸引专业人士的眼球,而无法打动广大民众,也很难想像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我们需要专家的百张‘嘴’,更需要民众的万张‘嘴’”“不给掌声和如潮掌声,鲜明的对比给出了真实而残酷的评判”。

据此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中,
A项,“第①、②段为第一层,是总起”错误,②段是分说。

C项,“递进关系”错误。

D项,“为文章的第三层”错误,第③—⑥段与第⑦—⑩段分别是文章的第三层和第四层。

故选B。

6.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本文中,分析大型文化活动强化民生意识的意义,主要结合原文以下关键句:“我们的文化活动也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总体设计上要高起点考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如果它只能吸引专业人士的眼球,而无法打动广大民众,也很难想像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
文意概括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筛选之前要先依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再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2、1.A
2.C
3.A
【解析】
1.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

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