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故事-三四年一次的母女相会持续多年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的故事:三四年一次的母女相会持续多年儿女情怀:三四年才能有一次的母女相会
婚后屠呦呦两口子共同的主题,实际上只有两个字——奉献。

“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

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

”说起往事,屠呦呦显得很淡定。

那时,她被派去海南岛,丈夫李廷钊因为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背景已下放到五七干校,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了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则一直在宁波老家由老人照顾。

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骨肉分离,以至于“大女儿当时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爸妈”。

小女儿李军记得,自己第一次对母亲有清晰印象,已是3岁多。

李军在宁波老家待了几年后,屠呦呦才有机会在繁忙的科研任务中,抽出一点时间去看看朝思暮想的小女儿。

那天,在外公外婆家门前的小巷口,李军远远就瞧见一个人,拎着行李快步走来,张开着双手,嘴里不停地叫着自己:“小军、小军……”
李军却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好几步,那一刻,小女孩的脑海中,已经没有“母亲”的记忆,她不知道,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女人,就是自己想象过无数次的母亲。

李军至今也纳闷,母亲那时如何能认出自己。

三四年才能有一次的母女相会,一直持续多年。

女儿李军也很长时间里无法理解,母亲怎么能为了科研、为了事业,就可以舍弃自己的家庭,连孩子也不顾不上照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每次都颇为“陌生”的母女相会,也让屠呦呦暗暗怀疑过自己当初的选择。

多年过后,她依然会有些懊悔地说:“孩子长大后,甚至一度不想回到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


当初的选择,在现在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对于如今家中摆满女儿和外孙女照片的屠呦呦和李廷钊而言,这是情非得已,是那个年代的人都理解的无奈选择。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