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4436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对
策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s in oil depots
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油库是储存和供应油料的基地。
由于轻质油料闪点低,易挥发,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火焰传播速度快,容易形成爆炸。
因此,油库安全必须以防火为重点。
1油库着火和爆炸的原因
1.1主观原因
油库失火往往是操作人员的思想不重视,麻痹大意,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缺乏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识,违反操作规程,常常是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1.2客观原因
1.2.1油品导电率由于油料静电着火的基本条件首要的是其电导率,因此,静电着火的危险性很大。
1.2.2作业条件装油的速度越快,油料与管壁、配件的摩擦越剧烈,静电着火的危险性越大;油管的阻力,管路越长,管径越小,
产生摩擦的静电电位越高,静电着火的危险越大;配件的阻力越大,摩擦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特别是在管口装有过滤绸套时,对电位影响更大。
1.3外界环境
1.3.1可燃混合气体浓度当静电放电的能量足够时,能否引起油料着火燃烧,还要看可燃混合气体浓度是否达到燃烧要求,也就是说,是否达到能够持续燃烧的浓度。
能使可燃混合气着火和燃烧,大体有一个范围,由贫油浓度极限(下限)和富油浓度极限(上限)来限定,见表1。
表1喷气燃料的着火浓度极限(%)
浓度极限
上限
下限
大庆BP—2
7.2
0.5
新江BP—1
6.4
0.5
胜利BP—1
7.8
0.5
T——1
6.8
0.5
TC—2
7.3
0.5
1.3.2爆炸极限油品蒸汽和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但是只有油品蒸汽在空气中处于一定的浓度范围,并遇到着火源时,才会爆炸。
油品蒸汽在空气中会引起爆炸的最小浓度,称为爆炸下限。
上限和下限之间称为爆炸区间,油品的爆炸区间越大,
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几种容易爆炸物质在20℃和一个大气压下的爆炸极限见表2。
表2爆炸极限
名称
爆炸极限(按体积浓度)%
下限
上限
汽油蒸汽
1.0
6.0
熔剂油蒸汽
1.4
6.0
溶油蒸汽
1.4
7.5
苯
1.5
9.5
乙炔
2.6
80.0
天然气
4.0
16.0
1.3.3空气湿度相对湿度越低,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易在空气中散失,静电电位高,着火的危险性越大。
TC—燃料在不同湿度时的静电聚积情况见表3。
表3TC—1燃料在不同湿度时的静电聚积情况
相对湿度(%)
大气温度(℃)
油面静电电压(V)
32
13.4
>3000
69
12.7
950
74
12.0
600
92
9.1
200
2燃烧条件与影响燃烧因素
2.1燃烧三要素
2.1.1燃烧是物质产生激烈的氧化反应。
油品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例如各种油类及其蒸汽等;助燃物,空气中的氧;
着火点源。
2.1.2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是可燃物受热而分解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合产生热量,若产生热量大于散失热量,可燃气体及可燃物质的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燃点时,可燃物的蒸汽发生燃烧而着火。
2.2燃烧特点
2.2.1油料是易燃易爆物质,遇到火源可能发生燃烧爆炸。
油料的燃烧性是以油品的闪点划分的,所谓闪点就是:当火焰接触油面蒸汽时,能够发生短暂的、一闪即灭的燃烧具有的最低环境温度。
油品的闪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燃烧甚至爆炸。
常见油品闪点见表4。
表4常见油品闪点
油品
汽油
原油
煤油
轻柴油
润滑油等
闪点(℃)
-50~30
-20~100
28
50~80
≥120
2.2.2从表4可知,油库储备的轻质油料,其闪点多数是在常温或常温以下的,只要有点火源,油料随时可能发生着火燃烧或者爆炸。
3油料着火爆炸事故统计分析
3.1事故分析
3.1.1由于油料自身的理化性质,就构成了对油库安全的潜在危险。
我们谈到油库安全,人们的第一意识就是“防火”。
大量的事故统计和分析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了防火对油库安全的重要性。
189例油料事故统计分类见表5。
表5油料分类统计表序号
分类项目
发生次数
频率比例(%)
累计数
累计百分比(%)
1
跑油
85
45
85
45
2
着火、爆炸
44
23
129
68
3
混油
35
19
164
87
4
设备器材损坏19
10
183
97
5
其他
6
3
189
100
3.1.2由表5可看出,着火爆炸在油库事故中发生频率是很高的,约占油库各类事故的1/4,是油库中仅次于跑油事故的第二种易发事故。
杜绝着火爆炸事故对确保油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2火源分类
3.2.1要杜绝油库着火爆炸事故,从燃烧的三要素看,可燃物—油品其蒸汽是不可避免的,助燃物—空气也无法隔绝,因此只能从消除点火源入手。
222例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点火源统计见表6。
表6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点火源统计分析表
点火源名称
焊接
明火
电气火花发动机泵静电、雷电自燃
其他
事故数
85
40
31
29
22
7
8
百分比% 38.29 18.02
13.96
13.06
9.91
3.15
3.6
3.2.2从表6可以看出,焊接、明火(主要指吸烟、火柴等)和电气火花是油库着火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点火根源。
控制了这些火源,就能有效地抑制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油库安全管理的成效。
4油库防火防爆综合措施
4.1安全工作
4.1.1开展安全教育,进行安全训练,强化参与意识,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
4.1.2认真作好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关键。
安全检查必须贯彻领导与群众、自查与互查、检查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防止图形势,走过场。
检查前要分析危险因素,检查中有针对性地查找问
题。
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4.1.4油库的安全设施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
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其性能,使用条件及操作要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蛮干或超技术要求使用,应做好维护保养工作,防止因年久失修造成事故,使安全设备设施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4.2防止静电
4.2.1控制油品流速油品产生的静电量与油品在管道中的流速成正比。
可见控制流速,是减少产生静电的有效途径。
一般对直径150mm管子,汽油、煤油、轻柴油的流速为3m/s~4m/s以下,重柴油、重油的流速为7m/s~9m/s,压力限制在0.5MPa以下为好。
当成品油或可燃性液体中夹有水或空气时,装油速度限制在
1m/s以下。
4.2.2导走或中和产生电荷油库安全规定:油罐区和作业区内的管与管,管与罐,泵与管、管上的金属附件,以及其他相关的工艺设备、设施和它们附近可能发生感应带电的金属物都应接地。
设备接地或跨接一方面可以把加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导走,以避免静电
积累过多而引发着火。
在干燥的季节里加注油料时,应在作业现场洒水,造成人为的潮湿环境,以利于静电从大气中消散。
4.2.3设置静电消除器自放式静电消电器是近年来国内外消除静电新措施,其结构在长约1m的钢管内,衬有50mm的聚乙烯塑料管,管周围插有尖针,分为五环,每环3~4枚。
针的一端固定在钢管上,随同钢管接地,消除静电。
4.3降低浓度
4.3.1当可燃性混合汽的浓度低于着火下限或上限时,都不会造成混合汽着火爆炸。
因此,可以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用通风装置及时排出可燃性混合汽体,使其浓度不处于着火爆炸范围,以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着火或爆炸。
4.3.2在油料加注现场,气温较高时要设法降温。
对于油面空间不能采取正压通风的办法来防止可燃性混合汽体的形成,可以采用通惰性气体的办法。
4.3.3添加抗静电剂。
由于油品的电导率一般小于50cu,因此油品带电后,其电荷很难靠接地来泄漏。
抗静电剂是一种能增加油品
电导率的化合物。
在油品中加入微量的抗静电剂,就能大大增加油品电导率,提高电荷的泄漏速度,使油品中积聚电荷减少,电位降低。
石油工业使用的抗静电剂有英国ASA—3抗静电剂以及国产水杨抗静电剂。
5.1库区管理
5.1.储油区和作业区都是防火区。
在防火区内不准携带火种,打火机,不准吸烟。
汽车进入库区必须戴防火罩。
5.1.防止金属撞击发生火星,不准穿铁钉鞋进入库区,不准骡马和铁轮车进入库区,使用金属工具和搬运油桶时,应注意防止撞击,以免发生火灾。
5.1.对油料作业区,必须严格管理。
对油料加注作业的操作人员的服装,有严格的限定,凡能摩擦产生静电的物料都不能使用,并禁止在现场更换衣服,避免人体产生静电。
总之,油库防火防爆,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是摆在油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只有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抓起,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才能做到
防患于未然。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